三垣二十八宿 编辑

三垣和二十八宿的合称

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二十八宿,星空体系名称,是三垣和二十八宿的合称。相较于现代天文学的星座,星官的各自范围较小、数量较多,古代的中国天文学家将星官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等较大的区域。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三垣二十八宿

地区:中国

专家:天文学家

三垣

编辑

1-紫微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如大熊、小熊、天龙、仙王、仙后等。中国古代多以皇家贵胄命名,如:天皇大帝、太子、太尊。

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二十八宿

2-太微垣: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多以大臣官职命名,如:三公、九卿、虎贲、从官、幸臣等。

3-天市垣: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多以市井商贾命名,如:斗、斛、肆、楼等。

内容简介

编辑

信息介绍

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排列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青龙七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星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白虎七星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星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四种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二十八宿和四象

编辑

把二十八宿按上表的次序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种颜色、四种动物形象相匹配,叫作四象或四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或青龙),青色;北方玄武(即龟蛇),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鸟(或朱雀),红色。

二十八宿与四方相配,是以古代春分前后初昏时的天象为依据的,这时正是朱鸟七宿在南方,苍龙七宿在东方,玄武七宿在北方,白虎七宿在西方;四种颜色的相配,则与古代五行说有关。至于龙、龟蛇、虎、鸟匹配天象的由来,一种观点认为是与原始部落的图腾有关;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可能与这些星座昏中时所代表的季节特征有联系。例如,南方七宿昏中是春季,而鸟可以被看作是春天的象征等等。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发掘出战国初年的古墓葬(年代定为公元前五世纪),其中有一件漆箱盖,上面有二十八宿的名称,还有与之相对应的青龙、白虎图像。这不但把二十八宿出现的文献记载时代提前了,而且证实四象与二十八宿相配的起年代也是很早的。

二十八宿创立的时代

编辑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二十八宿中的部分星宿出现较早。如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诗经》、《夏小正》等书中,就有不少记载。此外,《尚书·尧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记载,即“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从所记天象来推算,“日中星鸟”即“七星”宿春分时昏中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因而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即产生于这个时代。但是,也有人认为少数星宿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当时二十八宿的系统已建立起来。早期载有二十八宿的可靠文献是《吕氏春秋》、《礼记·月令》、《周礼》等书,它们的时代最早的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而从这些记载中的天象推算,则可提前到春秋中叶(公元前七世纪)。前述湖北省随县出土的二十八宿漆箱盖的发现,则把文献证据提前到公元前五世纪。

还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在创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计算表明: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约五千年前。这可认为是二十八宿体系创立时代的上限。而依据文献、文物等证实的公元前五世纪,则应该看成是二十八宿创立时代的下限。

古代印度等国的二十八宿

编辑

中国以外,古代的印度(古印度包括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阿拉伯、伊朗、埃及等国,也都有类似中国的二十八宿体系。由于伊朗、阿拉伯、埃及等国的二十八宿出现时代较晚,而且与印度的二十八宿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一般都认为古代这些地区的二十八宿是从印度传播去的。印度的二十八宿作月站(Nakshatra,或音译为纳沙特拉)。有二十七宿与二十八宿两种。二十七宿出现较早,并且一直以二十七宿为主,二十八宿是后来增加而成的。二十七宿加上“麦粒”(Abhijit)一宿(其联络星为织女星),成为二十八宿。印度二十八宿以“剃刀”(Krittica,即中国的昴宿)为起始宿。

印度二十八宿中,每宿也选定一颗亮星为代表,称主序联络星(Yogatara)。但是它并不起中国二十八宿距星的作用。每宿的划分也不以主星为标准,而是由二十七宿来等分黄道度数,每宿平均占13°20┡总和为360°。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地的问题,是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于印度?尚无定论。

参考书目

编辑

竺可桢: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思想与时代》月刊,第34期,1946。

钱宝琮:论二十八宿之来历,《思想与时代》月刊,第43期,1947。

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考古》学报,第2期,1976。

资料

编辑

三垣(Three Enclosures)即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天市垣(Heavenly Market Enclosure)。

太微垣三垣的上垣。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有星10颗,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4星,由南起叫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东上将(即室女座γ、δ、ε与后发座42);西藩4星,由南起叫西上将、西次将、西次相、西上相(即狮子座σ、ι、θ、δ);南藩2星,东称左执法(即室女座η),西称右执法(即室女座β)。太微垣名称始见于唐初的《玄象诗》。

紫微垣三垣的中垣。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星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即天龙座ι、θ、η、ζ、ν、73,仙王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即天龙座α、χ、λ,鹿豹座43、9、H1)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紫微垣名称最早见于《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在房宿和心宿东北,有星22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11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即蛇夫座η,巨蛇座ξ,蛇夫座ν,巨蛇座η、θ,天鹰座ζ,武仙座112、ο、μ、λ、δ);西藩11星。由南起叫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即蛇夫座ζ,ε、δ,巨蛇座ε、α、δ、β、γ,武仙座χ、γ、β)。

垣、宿、星官者,星之集也。为辨诸星,全天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宫,中宫下分三垣,馀者各分七宿,垣、宿又分星官若干,星官有星若干。泰西亦有分法类之,然名、位俱异,名曰星座。

据《史记·天官书》载:

分中宫为三垣:

曰紫微,有星官三十七,星一百六十三曰太微,有星官二十,星七十八曰天市,有星官一十九,星八十七又分东南西北四宫各七宿,兹列如次:

东宫青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有星官四十六,星一百八十六南宫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有星官四十二,星二百四十五西宫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有星官五十四,星二百九十七北宫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有星官六十五,星四百又八。

下表所列三垣二十八宿星座、星数以丹元子《步天歌》为准,近南极星座、星数以《仪象考成续编》为准。

星区

星官数

星数

三垣

76

328

东方七宿

46

186

北方七宿

65

408

西方七宿

54

297

南方七宿

42

245

近南极星区

23

130

总计

306

1764

三垣二十八宿星座三垣二十八宿星座

下一篇 天数

上一篇 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