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 编辑

陕西省榆林市下辖县

府谷县府谷县

府谷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秦、晋、蒙接壤地带,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市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千米。2022年末,府谷县常住人口25.6万人,城镇化率67.4%。府谷自然资富集,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是北宋名将折赛花(佘太君),折可存故乡,特产有海红果。2018年10月8日,府谷县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10月,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2023年,府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86.1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92亿元,增长6.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府谷县

外文名:Fugu

别名:府州

行政区划代码:610822

行政区类别:省直管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榆林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最北部,黄河西岸,晋蒙陕交界处

面积:3229 km²

下辖地区:14个镇

政府驻地:府谷镇

电话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4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5.6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神龙山、府州古城、明长城、千佛洞、高寒岭、胡桥沟

机场:府谷府州机场

火车站:府谷站

车牌代码:陕K

地区生产总值:1002.08 亿元(2023年)

建置沿革

编辑

府谷县

据考古资料,远古时期,府谷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据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遗址。新庄子遗址(位于庙沟门乡新庄子村)属于仰韶文化(前5000年~3000年),连城峁遗址(位于庙沟门乡连城峁村)属于仰韶龙山文化(前2800年~2300年),朱家湾、桥沟北盖峁、大、小石堡遗址属于龙山文化。

夏、商时期(约前21年~前11年),为要服地,在雍州翟族境内。

西周(前11年~前770年),属固阳榆中地,为荒服,属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5年),仍为白翟地,属晋国。(一说为林胡族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为固阳榆中地,属魏国,后属赵国。

秦(前221年~前206年),为上郡地。

西汉(前206年~23年),设富昌县(府谷县东北部及准格尔旗南部),属西河郡。王莽,改名富成县。东汉(25年~220年),撤销,辖地并入平定县(准格尔旗南部及府谷县西部)。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为匈奴地。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都城在今靖边县白城子)。

北魏(386年~534年),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北周(557年~581年),为银城县(今神木市北部及府谷县地)地。

隋(581年~618年),为银城县地。开皇十年(590年),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

府谷府州城

唐(618年~907年),属麟州。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县二县。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年),升镇为县,八年(911年),升府州领府谷县。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年),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年),复设永安军。

宋(960年~1279年),仍为府州,领府谷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年),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靖康元年(1126年),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绍兴九年(1139年),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年~1155年)以后,从西夏收复。正大三年(1226年),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

元(1206年~1368年)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至元六年(1269年),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府谷县地图府谷县地图

明(1368年~1644年),为府谷县,属葭州。洪武六年(1373年),废。十三年(1380年),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

清(1644年~1911年),仍为府谷县,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葭州。乾隆元年(1736年年),改属榆林府。

民国时期,为府谷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归省直属。民国二年(1913年),设陕北观察使,因属陕北观察区。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榆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制,复归省直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归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3年,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原国民党县政府统治的大堡、镇羌、天平等联堡。1935年3月,成立府谷县革命委员会,归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1936年2月,成立神府东北办事处。4月15日,撤销神府东北办事处,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统辖府谷县城以南及神木县、榆林县、佳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1937年1月28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7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1941年9月,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属晋绥边区政府领导。1948年1月,麻地沟解放后,府谷县黄甫川以东地区,内蒙古十里长滩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于3月合并,组成河府县(县府设在麻地沟),归晋绥边区政府领导。9月,河府县撤销,归还府谷原属地。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和谐府谷,幸福府谷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神府县,其辖地分别划归府谷、神木两县。府谷县归属陕西省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府谷县撤销,其辖地划归神木县。县委、县人委设在神木县城关,隶属仍旧。

1961年9月,恢复府谷县建置,隶属仍旧。

1968年3月,府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1年12月,恢复府谷县人民政府,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

2014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升格府谷县为省直管试点县。

行政区划

编辑
2015年6月28日,撤销麻镇,并入黄甫镇。

名称

面积/km2

位置及直辖

府谷镇

214.62

位于府谷县城。镇辖57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

黄甫镇

138.6

位于府谷县东北部,辖19个行政村

麻镇镇(已并入黄甫)

116

位于府谷县东北部,镇辖11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

哈镇

231.6

位于府谷县北部,辖1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

庙沟门镇

200.4

位于府谷县西北部,辖13个行政村

新民镇

204

位于府谷县西部,辖17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

孤山镇

181

位于府谷县西部,辖19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

清水镇

166.7

位于府谷县东北部,辖15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

大昌汗镇

196.57

位于府谷县西北部,辖9个村民委员会,45个村民小组

古城镇

191.6

位于府谷县北部,辖16个行政村

三道沟镇

148

位于府谷县西部,辖15个行政村

老高川镇

103.1

位于府谷县西部,辖14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

武家庄镇

137.1

位于府谷县西南部,辖22个行政村

木瓜镇

172.4

位于府谷县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

田家寨镇

227

位于府谷县西南部,辖20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东北角。东经110°22′~111°14′,北纬38°42′~39°35′。东部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曲、保德两县相望,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市毗连。长城横贯县境北部。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北至准格尔旗121千米,西北至伊金霍洛旗158千米,西南至神木83千米,至榆林219千米,南至省城西安895千米,东南至太原370千米。 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千米。

府谷县

地形地貌

府谷地形地貌

府谷县处于内蒙古高原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的接壤地带。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的黄甫川河、清水川河、孤山川河、石马川河四条大川和相应的五道梁峁为骨架,海拔高度在780~1426.5米间,相对高差为646.5米。自第四世纪以来,由于受外力地质作用和几千年来人为活动的影响,区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特有的半干旱黄土——风沙地貌。

气候

府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温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年差与日差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自然灾害旱、涝、霜、雹。年平均气温9.1℃;最热7月,月平均气温23.9℃;最冷1月,月平均气温零下8.4℃;气温年较差32.3℃。全年县太阳辐射总量为144.94千卡/平方厘米;可供作物利用的光能约占总辐射量的一半。多年平均日照为2894.9小时;日照率65%;农业活动主要季节的4至10月每月日照数都在230小时以上。初霜为10月5日;终霜为4月27日;无霜期177天。年平均降水量453.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占年降水量的67%。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府谷水资源

县城东部的黄河天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8万千瓦 ,年发电量为6.07亿度。府谷县23个乡镇全部通电。府谷县水资源,地表水年径流量为5.911亿立方米;地下水2.32亿立方米/年,可采量为每年1.15亿立方米。孤山川水能资源储量为7070千瓦。

生物资源

府谷县有大牲畜3.14万头,主要为蒙古牛、奶牛、滚沙驴、佳米驴、蒙古马、骡子等。羊存栏达22.59万只,品种有蒙古羊、陕北细毛羊、林肯羊、边菜羊、德拉斯代羊、陕北黑山羊、白绒山羊、沙能奶山羊。府谷县有草场198.5万亩,可载畜40万只绵羊单位,有野生牧草400种。

府谷县有造林保存面积84万亩,其中防护林46万亩,经济林13万亩,用材林25万亩,覆盖率为17.34%;种属有18科、28属、49种,为松、柏、杨、柳、榆、槐、文冠果、柠条、沙棘等。府谷是稀有树种海红果的主产区,省级“杜松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煤炭

府谷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20多种,特别是水丰煤富。区域年水资源总量5.91亿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储量200亿吨,高岭土探明储量3.59亿吨、居中国之首。其中,府谷煤属世界优质煤,平均发热量为每公斤6900至7200大卡,灰分仅占5~10%,硫仅占0.31至0.86%,磷仅占0.002至0.0025%,属特低硫、特低磷、特低灰、中高发热量,不粘和弱粘长焰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陕西省最大的铝矾土矿床就在府谷县,储藏面积为80平方千米,总储量为6.4亿立方米;属高品位大型富矿。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府谷县常住人口为255397人。

2022年末,府谷县总户数100384户,较上年末增加655户。总人口为249950人,其中:男性131798人,占52.7%;女性118152人,占47.3%。全县常住人口25.6万人,城镇化率67.4%。

经济

编辑

综合

2022年,府谷县地区生产总值901亿元,同比增长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5.1%,占比1.3%;第二产业增加值703.24亿元,增长4.9%,占比78.1%;第三产业增加值185.68亿元,增长5.1%,占比20.6%。

2022年,府谷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09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9.01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投资158.32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投资109.76亿元,增长30.3%。

2022年,府谷县民间投资159.15亿元,增长21.4%;工业投资158.32亿元,增长20.8%;工业技改投资75.31亿元,增长124.2%;房地产投资12.23亿元,下降2%。

2022年,府谷县财政总收入266.85亿元,增长2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83亿元,增长29.5%。其中:税收收入56.83亿元,增长49.7%;非税收入6亿元,下降4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45亿元,增长32.5%。

2022年,府谷县总税收收入249.67亿元,比上年增加102.73亿元,增长69.9%。

2023年,府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86.1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92亿元,增长6.4%。

第一产业

2022年,府谷县农业总产值21.17亿元,增长5.6%。其中:种植业 12.12亿元,增长6.5%;林业0.82亿元,增长15.7%;畜牧业7.63亿元,增长3%;渔业0.018亿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0.57亿元,增长6.5%。

2022年,府谷县农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1%。其中:种植业 7.33亿元,增长5.1%;林业0.47亿元,增长15.7%;畜牧业4.27亿元,增长3.9%;渔业0.009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0.3亿元,增长4.2%。

2022年,府谷县粮食播种面积46.1万亩,增长0.04%,粮食总产量75864吨,增长31.4%。油料播种面积0.86万亩,增长4.4%,油料总产量1832吨,增长14.6%。

2023年,府谷县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2.4亿元,增长4.1%,其中,种植业7.61亿元,增长4.3%,畜牧业4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7.7万吨,增长1.6%。全年生猪出栏5.84万头,增长10.4%,猪肉产量4677吨,增长10.4%;牛出栏0.34万头,增长11.5%,牛肉产量469吨,增长15.6%;羊出栏15.7万只,增长9.1%,羊肉产量2433吨,增长38%;家禽出栏31.53万只,增长6.5%,禽肉产量476.7吨,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3.19万头,增长1.6%,牛存栏0.98万头,增长57.6%,羊存栏24.19万只,增长36.2%,家禽存栏49.18万只,增长1.4%。

第二产业

2022年,府谷县工业增加值691亿元,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75亿元,增长4.8%。

2022年,府谷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8.17亿元,增长15.7%。

2023年,府谷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2%,制造业下降2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8%。从能源和非能源行业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6.4%。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加值增长18.3%;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28.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全县10种主要工业产品“五升五降”,其中,原煤产量9930.91万吨,增长6.5%;洗煤1457.69万吨,增长12.5%;兰炭899.56万吨,下降19.4%;电石36.87万吨,下降56.2%;铁合金67.84万吨,下降22.6%;金属镁36.55万吨,下降23.3%;发电399.94亿度,增长0.5%;甲醇10.94万吨,增长1.9%,尿素27.38万吨,增长5.2%;轻质化煤焦油32.97万吨,下降38.6%。

第三产业

2022年,府谷县邮电业务收入3.32亿元,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2亿元,增长34.1%,电信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4.4%。

2022年,府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2亿元,增长5.5%。

2022年,府谷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不包含中石油、中石化反馈数)13.49亿元,增长6.8%。

2022年,府谷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0.15亿元,增长3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4.8亿元,增长25.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34亿元,下降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18亿元,下降35.2%,中长期贷款余额176.81亿元,增长3.1%。

交通

编辑
2022年末,府谷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5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公里,一级公路133公里,二级公路42公里,三级公路258公里,四级公路242公里,等外公路(含通村水泥路)2811公里。

2022年,府谷县客运量88.6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557.59万人公里。货运量14479万吨,货运周转量210.47亿吨公里。

府谷交通建设

府谷县地处山区,历来交通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县内没有一条公路,航道运输也不发达,货物运输主要靠人背畜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积极修路、开河、建桥,使府谷县交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水运

黄河航运始于秦汉时代。现境内所辖航道总里程为108千米,拥有钢质机船2艘,挂桨机船37只,手摇木船7只。1989年黄河客运量达3.898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9.4万人千米,货运量达0.7526万吨,货物周转量29.6691万吨千米。

公路

府谷高速

公路建设始于1956年。1989年,府谷县通车里程已达715.5千米,比1956年增长11.4倍。建成跨越黄河、孤山川、清水川、黄甫川、木瓜川、新城川、阳湾川的钢筋混凝土或石结构大中小型公路桥梁60座。总长度3059.68米。县内有府榆、府新、府孤、府古、府大等37条公路通过。府谷县23个乡镇都通公路,形成以府谷县城、孤山为交通枢纽。1989年,府谷县已拥有各类汽车642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979台,自行车38900余辆,各种型号摩托车270多辆,年货运量达58.6万吨,货物周转量4583万吨千米。

铁路

府谷铁路客运

府谷县境内有神朔铁路穿过,神朔铁路是中国西煤东运第二条通道,是神华集团自有运煤铁路,在府谷设有孤山川、新城川两个煤炭集装站,其中新城川集装站是府谷地方集装站,主要运输府谷地方煤炭。此外还在新城川站、府谷站办理客运服务,截止2016年2月14日,府谷境界共有两对旅客列车,都需要走神朔铁路,这两对列车为大同至神木北4629/4630次,在府谷停靠府谷站、新城川站;府谷至安康K8203/K8204次幸福府谷号旅客列车,在府谷停靠府谷站。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府谷县荣河书院

2022年末,府谷县有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26所(含教学点)、幼儿园4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36660人,在园幼儿(包括民办幼儿园)10531人。全县教职工4062人(不含民办幼儿园教职工)。

2022年,府谷县普通高中招生1710人,比上年增加159人;高中毕业学生1169人,比上年减少383人;高中在校学生4782人,比上年增加42人。职业中学招生716人,职业中学毕业学生461人,在校学生2267人。2022年参加高考考生2019人,二本以上上线考生1401人。初中招生3502人,比上年增加249人,初中毕业学生3065人,比上年增加281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8.7%;初中在校学生9887人,比上年增加410人。小学在校学生21864人,比上年减少1148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9人。

科学技术

2022年末,府谷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447人,其中: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7980人,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467人。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1574人,中级技术人员3836人,初级技术人员2570人。

文化事业

2022年,府谷县图书馆接待读者139670人次,借阅量54633册次,办证读者15913人,新增图书20000册。其中:古籍图书239册。总馆藏图书现有266383册,辞海网络版数字资源库8.5TB,收录128900条书目,字数2350万字。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壮大,全年旅游人数180万人次,旅游收入5.2亿元,增长15%。

2022年,府谷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4.93万人,电视人口覆盖率99. 95%,有线电视入户率52%。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4.93万人,广播人口覆盖率99.95%。

医疗卫生

2022年末,府谷县的县级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24个,民营医院6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58个。住院床位1403张,卫生技术人员2140人(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医生825人。

文化艺术

编辑

秧歌

秧歌历史悠久,形式和内容多样,群众性强,是府谷县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府谷县的秧歌起源元明,形成于清末民初。秧歌有文武之别。文者,即为二人台;武秧歌,则为组织数十人妆扮成古典戏剧中的武士,手执大刀、花枪,踏着鼓点,做武打动作前行。常和旱船、竹马、狮子、高跷、跑驴、大头人、担灯、推车、拉碌碡以及二人台等组成秧歌队,穿插组织在一块表演,群众称其为“闹秧歌”。县境流行的秧歌有:大场子秧歌、小场子秧歌。盛行的有拜年秧歌、九曲秧歌和彩灯秧歌。

社火

府谷县民间社火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一直沿习。开始的民间社火,仅有“放河灯”或“放朝灯”,后渐渐有龙灯、狮子、高跷、抬阁、挠阁、旱船、竹马、大头人、拉碌碡、独龙杠、二鬼打架、哑老背妻、担灯、送闺女、太平车、霸王鞭、西洋游千、垒火笼、转九曲等。社火活动以元宵节最盛。

二人台

府谷元宵焰火晚会

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在府谷县流传颇广。起初演唱形式简单:不化妆、不表演、也不需要舞台,多在农闲时节,农民或小手工业者三五人不等坐在一起,借助于一两件乐器伴奏,单个人演唱一些民间小调歌曲。这种自娱性质的坐唱形式,群众把它叫做“打坐腔”、“打玩意儿”、“闹红火”等。在长期演变中,在原来纯民歌小调清唱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叙事和说唱的因素,故事情节复杂化,人数由单人清唱发展成二人对唱。伴奏乐器也固定为笛子(俗称“梅”)、四弦、扬琴、板胡和四页瓦。

风景名胜

编辑
府州城

府谷府州城

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镇东部,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城墙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曾多次修葺,一直沿用。

文庙

文庙

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八年(1882)续修。有大成殿5间,门前横额上曾悬康熙帝亲书“万世师表”四字。东西各有店堂7间,前为戟门,门前畔池跨石桥,桥前为棂星门,门上为大牌楼,东南角门各一。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已修葺一新。1981年被府谷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旧县城南门外控远门内东石崖。有窑5孔,3孔供诸佛,或尺许或五六寸,石刻古鳅璀璨满目,2孔系僧人住室,外列栏杆,内有回廊。原修筑时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逢春等重修。1981年列为陕西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星庙

七星庙

七星庙,又名昊天宫,也叫无梁殿,位于孤山镇孤山堡北门外约1千米处的山梁上,距县城约20千米。原庙宇的始建年代和规模,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据民间流传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一说建于宋代初)。明万历五年(1577)开工重修,六年(1578)完工,重修后,其风格、规模与原来大不相同,建筑规模大为缩小,建筑风格显为明代风格。保存下来的有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室内墙壁底部四周直立,后变为八面收缩,一砖盖顶,无梁无柱,故又称“无梁殿”。前庭建筑与大殿基本相同。1981年被府谷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麻镇旧城麻镇龙兴寺,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府谷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庙建筑群。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

龙兴晚钟,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建国后,钟亭毁于“文化大革命”,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

高寒岭

高寒岭森林公园

高寒岭,地处府谷县城西南,距县城45千米、田家寨镇政府西北3.5千米处,海拔为1426米,山势傲然特立,百里外可见,是府谷境内海拔最高的名山,也是石马川河的发源地。据清代《府谷县志》记载,高寒岭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地势雄壮,峰壑遥对。登上此岭,万念俱消,百忧皆忘,一人言笑,群谷有声,当其上午山顶生云,每至晚间半岭腾烟。高寒岭因以得名。

高寒岭本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岭间保留的600余年以上树龄的古木就有几十株;那5000余亩数万株笔直的杜松,则是国内重点保护的稀有树种。山巅旧有五龙庙和戏楼。相传元末有一老僧埋宝物于该岭,插松枝为记,未几,宝物不见,满山却长出茂密的松林,壮丽非常。每年夏季,山上演戏三天,游人如织,风景殊佳。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山上到处是古柏巨松,神府并大县后,政府组织砍伐,将巨木运往神木盖了大礼堂等建筑,原始森林遂遭到毁坏。

高寒岭除有美妙的传说外,据《府谷县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初六,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率军前往宁夏途中,二月二十九日从刘家古渡过黄河驻跸府州城,三月三日驾至孤山堡、三月四日经镇羌堡至高寒岭住一宿(康熙驻跸边家水口今田家寨镇高寒岭原水口遗址),并在高寒岭赋诗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诗中流露出对戍边和带甲出征将士在霜华侵月、朔风凛冽中安全和温饱的担忧。闰三月底康熙平定了噶尔丹。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灾害,导致高寒岭杜松林地和原有古迹遭受破坏,现有杜松林主要在沟壑之处,面积达5000余亩,15万余株,千年古树十余株,可山上正地树木稀少。从2013年开始,府谷县委、县政府决策,全面恢复高寒岭植被,启动了高寒岭万亩杜松原始森林保护区暨生态恢复示范区项目、历史文化挖掘暨生态旅游项目,依靠市、县支持,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实施了以樟子松、油松为主的生态林、景观林5000亩;正在对古文化广场、古建筑进行修复;新建仿古森林消防站和管理室;新修10千米防火通道。同时,成立高寒岭陶瓷艺工作室,利用高寒岭特有的青陶泥,纯手工打造,发展和传承高寒岭陶瓷艺,保持原生态文化内涵,体现具有府谷特色的剪纸、刺绣、农耕等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将高寒岭打造成集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人文景观。

高寒岭地处神府接壤之间的田家寨镇,县委、县政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将高寒岭打造成森林茂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鸟语花香、雅俗共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

五虎

五虎山亦名五龙山,旧府州八景之一。宋时即有寺庙,清乾隆、道光年间有过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1927年曾在此地召开过中共府谷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是府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各界人士鼎力资助,北峰玉帝楼、云霞观等庙宇修缮一新,五虎山已打造成一个山清水秀、人文毓秀的民俗景点和生态旅游度假区,被称为北方的“小布达拉宫”和府州城“后花园”。

秀芳图书楼

府谷皇甫李家大院

秀芳图书楼民国33年(1944)由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督修,因马占山字为秀芳,故名。此楼为二层建筑,石条基础,坐北向南,4米见方。全楼皆用青砖砌成,一面开门三面开窗,顶端均为砖砌拱形,门首有砖刻匾额:“秀芳图书馆”。一楼内右南角有木梯通二楼,二楼为木阁,全木结构,形状为八角楼,青瓦双刹盖顶,顶中央砖雕宝葫芦,门外有花栏樯,栏孔为菱形。楼内燃机条横梁上分别雕刻:“提高地方文化”、“培育国家英才”、“保护公共建设”、“创造树人基础”。4条抱梁与4大梁交叉叠垒,上面分别刻有:“明礼义”、“知廉耻”、“守纪律”、“负责任”。现仍为学校图书楼。

香炉山森林公园神龙山

香炉山森林公园(神龙山)位于府谷县城盐沟附近,建成于2012年(一直不断修缮),近年相继建成滑雪场和水上乐园等娱乐设施。

地方特产

编辑
海红果

府谷特产

府谷县传统果树,属中国稀有树种,是陕晋蒙接壤地带所独有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海红果树属落叶小乔木,树冠呈圆形,冠高4~5米。冠径一般可达7米,一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管理简单的高产果树,易栽培,寿命长,适宜在府谷生长海红果含钙量为水果之冠,每公斤含钙2780毫克,素有“钙王”之称。

红枣

府谷县传统经济林木,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以黄河沿岸的府谷镇、碛塄、武家庄、王家墩等乡镇最为集中,各乡镇均有栽培,已形成规模巨大的红枣林带。尤其是碛塄的红枣最为鲜美,色泽红润、个大、核小、肉厚、干鲜食均可,含糖量高,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具有养血安神、益脾和胃之功效。

黄米

又分粳黄米、糯黄米,有的地方称为大黄米。经2007年内蒙古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府谷县黄米中蛋白质含量达10.5%,软黄米蛋白质含量达13.6%,最高可达17.9%。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每100g小麦、大米、玉米分别为140mg、147mg和149mg,而糜子为299mg,是小麦、大米和玉米的1倍多。

著名人物

编辑
折赛花(佘太君)为五代时的府谷县(府州)人,生在今碛塄农业园区折家山,后住今县城郊区花坞镇(花石峁村),佐杨业立过不少战功,惜古代重男轻女,正史无传,靠宋代县志相传。

折继闵:曾任麟府路驻泊兵马钤辖、知府州军州事,死后赠太尉,(折惟忠之子)。

折嗣伦:唐麟州府谷镇遇使。

折从阮(折从远):永安军节度使(佘太君祖父)。

折德扆:永安军节度使(佘太君之父)。

折御卿:永安军节度使赠太师,燕国公(折太君之弟)。

折惟忠:永安军节度使(折御卿之子)。

折克行:知府州(折继闵之子)。

折可大:知府州(折继闵之孙)。

折可存:忠训郎,閤门祇侯(折继闵之孙)。

折可求:右武大夫、知府州,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同管勾麟府路军。

马公事:(折继闵之孙)。

折彦文:成忠郎,閤门祇侯(折继闵曾孙)。

王嘉胤:明末农民起义早期首领。崇祯四年(1631年)义军遭受曹文诏重兵围攻,转占到山西阳城一带,在阳城战役中,不幸被奸细杀害,时年40余岁。

赵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1944年春,中央人民政府为永久纪念这位不幸遇难的烈士,决定将边联县改名为赵博县。

高克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山东省、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第四届政协主席(79.12-83.05),中共山东省顾委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高仰贤:1927年参加革命,建国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

2019年8月,府谷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府谷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19年12月,府谷县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

2020年4月,府谷县入选2019年度平安县。

2020年7月28日,府谷县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7月29日,府谷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9月,府谷县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

2020年11月,府谷县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

2020年12月,府谷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1年8月,府谷县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2021年9月,府谷县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57。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99。

2023年9月,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68。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55。

下一篇 化隆回族自治县

上一篇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