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家大院 编辑
安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北,宅院占地面积约11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83平方米,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安家大院是杨柳青赶大营安文忠的宅院,共有房屋35间,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连套四合院格局。 安家大院前四合院的面积位居杨柳青镇单院面积之首,地势为杨柳青宅基高度之最。安家大院里有一个前院、两个后院,加起来30多个房间。前院的功能相当于客厅,当年主要用来接待来客和家庭聚会;后院是两个小套院,功能近似于卧房和书房,格局紧凑。 安家大院见证了杨柳青古镇历史变化, 其丰富的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1月,安家大院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安家大院
地理位置: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北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约 1118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
安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20世纪60年代,安家大院成了“杨柳青卫生院”,后来变成大杂院,住进20多户人家,院子里见缝插针搭建了30多间小房。
2004年,收藏家刘淑芬对安家大院进行维修。她将天津老城厢拆迁时自己搜集的300多扇、近百种样式的隔扇、门窗安装到安家大院各房间的门窗上;老城厢旧屋的墙砖、地砖、条石等等也被“移植”来此。
安家大院是杨柳青赶大营安文忠的宅院。宅院占地面积约11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83平方米,共有房屋35间,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连套四合院格局。 安家大院前四合院的面积位居杨柳青镇单院面积之首,地势为杨柳青宅基高度之最。安家大院里有一个前院、两个后院,加起来30多个房间。前院的功能相当于客厅,当年主要用来接待来客和家庭聚会;后院是两个小套院,功能近似于卧房和书房,格局紧凑。前院北房是清代的室内陈列展示,摆放着红木床、红木沙发、独脚赏瓶桌,墙上挂着名人书法;南房是民国陈列,房中的床铺、桌椅、梳妆台与明清时期的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 后院相对紧凑,分东西两院,东院以东洋、西洋藏品为主,西院则是煤油灯和墨水瓶展。柜内展出的藏品其中就包括当时便颇具名气的“鸵鸟牌”墨水瓶。
天井
安家大院天井中的字谜,上下左右分别是“五”“止”“矢”“隹”,加上中间的“口”,从右向上旋读即是“唯吾知足”。
防空洞
前院南房房间地下,是1971年挖建的长约20米、宽约4米的战备地道。地道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仍然清晰。金银库
安家大院正房下有一处遗存的金银库,这个旧时有钱人家藏匿珍宝金银的地方,是天津现代仅存的完整的金银库。 十几级台阶下是一处1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室。库房的四壁、屋顶和地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墙上有通气孔和油灯架。
相关人物
安文忠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 ,是近现代企业家,十六岁即随军西行万里,肩挑扁担为官兵提供日用品。在他的带动下,杨柳青的货郎们形成了庞大的天津赶大营商帮,不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增进了民族的团结。赶大营故事
清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正式下令进疆征讨,杨柳青人开始追随左宗棠大军“赶大营”。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大批杨柳青商人由行商改为坐商,形成了天津商帮,居“新疆八帮”之首。杨柳青商人每年为新疆运去数百万吨商品,又把黄金、羊毛、棉花、贵重药材等货物运回天津,推动了金融业、药材业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约3000余户至少1.5万杨柳青人成功移民新疆。安文忠从16岁开始第一次追随左宗棠部队做生意,清光绪七年(1881年),回杨柳青完婚后,大量置办内地商品运往新疆,在新疆设立了“文丰泰”字号,努力经营,积累了大量资金。清宣统元年(1909年),安文忠将在新疆的生意交给三弟安文玺,自己回到天津,成立了洽源银号。民国十七年(1928年),安文忠全家从杨柳青迁往天津市区,住进了意租界二区博爱道62号的一座3层小洋楼里。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安文忠在此病逝。
安家大院见证了杨柳青古镇历史变化, 其丰富的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