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颙墓 编辑
李颙墓位于周至县二曲中学大门前50米,310国道以西30米处,占地面积81平方米。
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后又树立了保护标志。
中文名:李颙墓
位置:位于周至县二曲中学大门前50米
占地面积:81 m²
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主人:李颙
李颙的另一学术思想是“悔过自新”他认为人性本善,因物欲蒙敝走上歧途甚至罪恶道路。古今名儒倡导救世的理论虽多,但不出“悔过自新”四字。凡人之所以异于圣者无他。过累之过知悔必改,改必尽、过尽则本原复,复则圣矣,曷言乎自新?自新者求复其本原出尔。
“明学术、正人心”是李颙的又一重要思想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由人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由学术之明晦,学术之明悔复由当事之好尚。他对当时社会的时弊感叹地说:“学术之晦至是而极矣,人心陷溺之深至今日而不忍言矣”。因此必须加强教化,讲明其道德人伦父子君臣之义,提醒其廉洁奉众爱国忠君之心。这是救正人心治理乱世的第一要务。
李颙一生清贫廉直,顾惜名节,屡拒朝廷征召,誓不仕清。康熙皇帝多次下召,他以年老体衰有病行动不便为借口拒不召见。康熙深知其望重志坚,难以相强亲书“操志高洁”匾额及诗幅赐之以示褒奖。李颙的高风亮节得到海内学者的敬仰顾炎武赞扬他是学者们仰望的“泰山北斗“。晚年寓居富平钻研学问,坚持讲学至逝世。
李颙的学问渊博,在宋明理学,史籍考证,文字训诂方面的研究都有所建树。他的著作康、雍年间即有刻本,光绪时补入《四书仅身录》《垩室杂感》《十三经纠缪》《二十一决纠缪》等篇印成《二曲集》和《李二曲先生文集》现存陕西省图书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