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编辑

世界文化遗产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是位于日本飞驒地区白川乡(岐阜县大野郡白川村)及五屹山(富山县南砺市)的一系列传统合掌造结构建筑的历史村落。山地村落里并排在一起的传统房屋,其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包括荻町(Ogimachi)、相仓(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坐落在山高1500米的飞驒高原上,沿庄川河谷分布。自然景观主要由高山、河谷和丰富的降雪构成。这里的合掌造建筑,以其茅草覆盖的陡峭屋顶而闻名,这种建筑形式不仅美观,还具有实际功能,如易于积雪滑落,避免压垮屋顶。村落的居民以种桑养蚕为生,其农舍比一般农舍略大,为两层结构,屋顶坡面很陡,用茅草覆盖,宽敞的阁楼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

1995年,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外文名: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地理位置:日本飞驒地区

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白川乡历史村庄和五屹山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Gokayama

入选时间:1995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白川乡和五屹山村落,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与外界隔绝。这些村落的居民以种桑养蚕为生,当地的农舍很有特色,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比一般农舍略大,为两层结构,屋顶坡面很陡,用茅草覆盖。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动荡,荻町、相仓和菅沼这些村落依旧体现了当地人那种与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完美适应的传统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降雪特别多的地区。冬天寒风从中国刮来,挟带着湿气吹过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触仍十分稀少。由于进出非常困难,这个地区曾被叫作“日本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区域”,被喻为“冬日的童话村”。这些地理与气候条件产生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当地的农舍比一般农舍大,完全为木结构,屋顶呈三角形,三面都覆盖着草。这种建筑式样称作“合掌”,因为屋顶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祷告时双手合十的样子。宽敞的阁楼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一簇簇农舍由田野和树林围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表达出当地的文化。

建筑形式

独特的建筑形式—合掌造

白川乡“合掌造”建筑村落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村内现保存“合掌造”建筑100多栋,目前还居住着600多人,这里是世界各地资深游客喜欢光顾的一个独特景观。在野外博物馆的“合掌造民家园”里,将25栋在白川乡各地使用过的“合掌造”房屋移建、保存在这里。园内还按古代农村的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烧炭小屋、马厩等建筑。其中有染色、机织等传统工艺的表演,游人在这里还能亲自体验一下。秋天会举办浊酒节,节日期间请普通观光者喝上一盅混有米饭的白浊酒。在会场之一的白川八幡神社内,办有浊酒节之馆,利用木偶人模型介绍在节日上举行的狮子舞等。

合掌造

合掌造是指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盖的屋顶呈三角形,如同双手合十祈祷一般,于是就被称为“合掌”。合掌造为木造建筑物,在兴建的过程中完全不用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合掌造的屋顶十分陡峭,屋顶的斜角呈60度,使屋顶积雪(有时可达4米厚)可以轻易滑落不会堆积,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类似欧洲的建筑)。在多楼层建筑中,第三层楼和第四层楼充分展现出务农者的缜密思维。这种建筑可让务农者在严冬时节养蚕。养蚕的阁楼里,可由一楼升起的热气维持温暖环境。这是一种饶富意义且讲究实际功能的建筑。古村落限制村民更改民居的内部装潢,为的是保持世界遗产的历史延续性。不仅房屋架构有学问,合掌屋的生活方式也充满智慧与人情温暖。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更换茅草需要大量人力,全村平均一年约有2至3座要换屋顶,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这项大工程,村里衍生出一种制度:哪一家人的屋顶需要翻修,全村人就会同心协力一起完成,这种合作方式称为“结”。这些合掌屋结构即使遇上地震或大风雨,仍可安然无恙。传说这种建筑形式是13世纪初平氏家族在平合战战败后遁入深山,为了御寒并躲避追兵而建造的。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大约是在江户时代中后期兴建的。

遗产保护

无论就结构和建筑方法还是内部空间的使用方式来看,这些农舍都是最高发展的日本木结构房屋的典范。到19世纪末,在白川乡/五屹山地区的93个村庄里还有1800座这样的房舍。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山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剧变。许多传统的房屋消失了,许多独特的乡村景色也遭到破坏。在本世纪内,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消失的。

在荻町、相仓和菅沼,合掌造式房屋还保留得相当完整。这三个村庄的村民在本世纪70年代同当地政府合作,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他们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的村庄环境就会被摧毁。他们想保存整个村庄的风貌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田野、沟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筑,于1971年成立“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保护会”,制定了保护资产的住民规章。1976年,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推动下,依法以“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区”进行全面性的保护。每个村庄都采用了国家的合法保护制度。根据这些合法的传统保护制度,这三个村庄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称作库米“kumi”的互助组织,由邻近各户组成,这是一种在江户时期(17-19世纪)就已建立,今天仍在发挥作用的一种合作制度。“kumi”开展季节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轮流进行,例如砍山路两旁的草,清除沟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职能。在婚丧仪式以及盖房或给屋顶上草时则实行另外一种传统的互助制度,称为“yui”或“koryaku”。在一个生产能力受到自然条件严重限制的高山地区要生存下来,以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变发展无疑也受到人与人之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的影响。荻町、相仓和菅沼这些村庄位于五屹山的地区,山高1500米。由于受到合法的传统制度的保护,荻町、相仓和菅沼这三个村庄才得以充分地保持住它们世代相传的精神。

将合掌造介绍给全世界的,是德国的建筑学者Bruno Taut,他在1935年左右于日本进行传统民居样式的调查,实地走访合掌造后大感惊艳,在《日本美的再发现》一书中赞誉其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

白川乡原被划为建设大坝的预定地,但随着抗争事件的发生,日本人注意到合掌造有被保存的必要性。于是自1967年开始以现存最早,有400年历史的“田村家住宅”(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为中心,将各地合掌造的房屋迁移到白川乡保存,形成现存最大的合掌造聚落。目前白川乡共有113栋合掌造建筑。

遗产景观

前往荻町城的气象台,可俯瞰白川乡由59间房屋组成的荻町聚落。位于高处的气象台,游客能直接观赏合掌式房屋村落在春绿、秋红或冬雪中的景致。造访荻町村聚落的和田家或长濑家,可了解村民先辈们的生活。

交通路线

编辑

从名古屋站搭乘JR特快飞驒号至高山站(或从富山机场搭乘接驳巴士前往JR高冈站),然后可搭乘从高冈站开往荻町的加越能巴士。搭乘加越能巴士前往五屹山时,于相仓口下车。如果从高山站搭乘急行巴士前往白川乡,巴士须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