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仰 编辑
黄宗仰(1865一1921),原名浩舜,法名用仁,以字行,别字中央,号乌目山僧、楞伽小隐等,被尊为印楞禅师,常熟梅李人。
黄宗仰生于清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九日(1865年7月21日)。父祖辈于县城南门外沿河开米行,母为虞山(又名乌目山)三峰清凉寺信女。黄宗仰自幼敏慧,受翁同穌熏陶,笃学励志。光绪六年(1880)于三峰清凉寺从昭尘出家,学得王伊教授。后嗣法于镇江金山江天寺显谛法师,升任监院,曾历游南北,远至越南。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黄宗仰痛愤清廷卖国,列强凭陵,视为奇耻大辱。二十五年,应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妻罗迦陵聘讲佛经,次年与李叔同等结上海书画公会。《辛丑条约》签订后,愤于国耻,绘《庚子纪念图》并遍征题咏。二十八年与蔡元培、章太炎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被推为副会长,并特设常熟支部,倡议成立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讲授佛学,宣传革命,被誉为“革命和尚”。次年被推为第二任会长,加入军国民教育会,以乌目山僧名义集资刊行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邹容《革命军》。《苏报》案后赴日本,募资支持孙中山,并支持江苏留日学生同乡会革命刊物《江苏》复刊,参与编辑,反对保皇派。三十年回上海,参与设计并主持建造哈同爱俪园,应罗迦陵聘请主持频伽精舍,以日本弘教书院所藏为底本,主持整理刊刻《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建广仓学会祀黄帝。宣统元年(1909)主编《商务日报》,积极支持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支持陈其美等光复上海,倡募僧俗捐资支持革命及沪军北伐,欢迎孙中山回国创建民国。1913年支持“二次革命”,声讨袁世凯。支持成立中华佛教总会,参与编辑《佛学丛报》,协助月霞法师在爱俪园创办中华佛教华严大学,并向罗迦陵提议和鼓动发起劳工子弟识字运动。1914年被推为江天寺首座,支持“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始,于咏思堂闭关潜修三年。1919年任南京栖霞寺方丈,立金山分宗,欲弘畅宗风。1921年7月21日,因主持古寺复建积劳病卒,被誉为复兴栖霞古寺第一祖。1936年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建塔立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于右任、戴季陶、吴稚晖、邵元冲、李烈钧、居正等元老,联名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杨,赞誉黄宗仰深明大义,投身民族民主革命志业:“实为难能可贵。迹其生平,襟怀磊落,德性坚定,闻义必先,避名若浼,实佛门之龙象,亦吾党之瑰奇。”(1)
博学多识,精佛典,深究《唯识论》,兼习英、法、日、梵文字。工诗文辞,书画有时誉。著有《宗仰上人集》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