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庆 编辑
宋庆(1820年—1902年),字祝三,山东蓬莱人,清末名将。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以及平定陕甘回民起义 、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获赐“毅勇巴图鲁””格洪额巴图鲁“是勇号,累官至湖南提督,加封太子少保。
宋庆早年落魄,弃学而耕,时而为贾,终不得志。30岁从军南下,随同乡亳州知州宫国勋为州练长,后官至花翎游击。值捻军起于江淮,宋庆奉命参与镇压,数十战多捷,于咸丰十年(1860年)晋升总兵,敕号"毅勇巴图鲁"。同治元年(1862年),宋庆组领毅军,后屡挫捻军于河南、山东,擢为南阳镇总兵。同治六年(1867年)敕赐黄袍马褂,更勇号为"格洪额巴图鲁"。同治八年(1869年)回民军起义,宋庆随左宗棠驰往镇压。光绪八年(1882年)移军旅顺口,驻守12年,修筑炮台,训练士兵,所部军容整肃,设防不怠,为诸军之首。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宋庆受命帮办北洋军务,率部赴九连城,节制各军。中日甲午之役后,宋庆被革职留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宋庆参与镇压义和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病逝于军中,终年83岁,谥"忠勤",归葬于蓬莱城东南龙山之阳。宋庆生前对家乡修学宫、葺试院、捐义仓、施粥厂、修桥、筑路、疏浚河流、续修史志等公益事业多有资助。
概述图参考资料:
全名:宋庆
字:祝三
谥号:忠勤
封号:毅勇巴图鲁、格洪额巴图鲁、三等男爵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蓬莱市泊子宋家村
出生日期:1820年
逝世日期:1902年
安葬地:蓬莱东南龙山之阳
主要成就:平定捻军、参与中日甲午之战
最高官职:湖南提督、四川提督、太子少保、加尚书衔
行伍出身
宋庆幼年家境贫寒,1853年(咸丰三年),时年33岁的宋庆赴防安徽投靠同乡亳州知州宫国勋,助其镇压捻军有功,擢为参将。
1861年(咸丰十一年)宋庆因同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有功,晋升记名总兵,赐“毅勇巴图鲁”勇号。
1862年(同治元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所统。因宋庆勇号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
毅军成立后仍立功频频,1864年(同治三年),宋庆协助僧格林沁击灭苗沛霖,擢为南阳镇总兵。
1865(同治四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纵横于豫、皖、直(冀)、鄂、鲁五省,专剿捻军。其间宋庆实授了南阳镇总兵,毅军自此也成为由河南协饷的军队。平捻之后,勇营大量裁撤,毅军因战功得以保留,并发展至十营左右,成为河南的两大留防勇营之一。
1867年(同治六年),敕赐黄袍马褂,更勇号为“格洪额巴图鲁”。
1868年(同治七年)。随李鸿章战于直隶,赏二等轻车都尉,授湖南提督。
1869年(同治八年),陕甘回民起义 ,宋庆随左宗棠西征,连战皆捷。
1872年(同治十一年),赏戴双眼花翎,移授四川提督。
1875年(光绪元年),奉诏会办奉天军务,驻锦州、营口。
驻防旅顺
光绪六年(1880年),中俄关系紧张。清政府开始经营旅顺军港,毅军奉调填防旅顺,直接受北洋大臣节制。
光绪八年(1882),宋庆正式移军旅顺口,驻守12年,修筑炮台,训练士兵,所部军容整肃,设防不怠,为诸军之首,至甲午战前毅军有九营一哨兵力,毅军虽非李鸿章嫡系淮军,但受命专守北洋要港旅顺,足见其名声、战力不容小觑。
1890年(光绪十六年),加封太子少保。
1894年(光绪二十年),加封尚书衔。
抗击日军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宋庆受命帮办北洋军务,率部赴九连城,节制各军。他声言:“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报国。”
10月8日,宋庆率所部毅军五营2000人,到达凤凰城。10日抵九连城,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会商协守鸭绿江防务。时清军集结于鸭绿江下游九连城一带兵力,计毅军、铭军、盛军、奉军、芦榆防军、黑龙江镇边军等新旧达70余营,共4万余人。除依克唐阿所部镇边军外,其余各军均归宋庆节制。10月下旬,日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分两路进犯中国东北。10月24日晚,日军在九连城江面乘黑夜偷架浮桥两座,终夜而成。25日凌晨,日军以炮兵掩护陆军渡河,全力进攻虎山清军阵地。聂士成等守虎山力战不支,宋庆令铭军出援,刘盛休观望不前,并率军退走。其他各军也随之溃退。宋庆亦向西北退保凤凰城。26日,日军占领九连城。29日,宋庆又弃守凤凰城,退保摩天岭一线。至11月下旬,东边道全境几乎全被日军侵占。
当日军第一军从鸭绿江入侵东边道地区的同时,第二军也由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进犯金州和旅大。时金旅地区兵力空虚,清政府急电宋庆率兵回援。11月8日,宋庆率军由摩天岭南援金旅,20日到达金州城下,时金州、大连已失,日军正全力进犯旅顺。21日,宋庆率军反攻金州失败,旅顺也在当天失守,宋庆退军盖平。
12月13日,日本第一军第三师团占领海城。宋庆由盖平北上援海。20日与日军战于海城西南的马圈子、感王寨。此役,日军伤亡惨重,毅军伤亡也很大,最后失败,退往田庄台。
12月28日,清廷授湘军宿将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命宋庆帮办军务。1895年2月21日,宋庆与湘军统帅吴大瀓、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等发动第四次反攻海城。宋庆负责指挥毅军、铭军进攻大平山,以钳制由盖平北上援救海城的日军。21日,宋庆派部将马玉昆等驰抵大平山,对占据大平山附近的日军发动进攻。激战4小时,“将大平山夺回”。次日,日军以小股来犯,被击退。23日,天降大雪,积雪深逾2尺。24日,日军分三路从大平山东、南、北三面扑来,并抢登大平山顶。在各山顶分设快炮数十尊,连环轰发,清军不屈,奋力抵抗,自卯至申,进行了一天的激战。战场上尸体“堆积成山,血流如注”。日军援军大至,将清军包围,宋庆下令且战且退。马玉昆率亲兵闯出重围,见宋庆仍在围中,便“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宋庆而出。其“战马三易,均被炮毙”,"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宋庆坐骑也被炮击,坠马“倾跌伤腰”。日军也伤亡惨重。
宋庆于大平山战败后,率军退扎营门。时进犯山东半岛的日军,已于2月17日占领威海卫,全歼北洋水师,打开了山东半岛门户,为入侵京津地区创造了条件。这时,盘据在东北地区的日军也极力想在冰雪解冻前,发动进攻,打败辽南地区的清军,攻占辽河下游的牛庄、营口、田庄台诸城后,越过辽河进军山海关,实现大本营关于在直隶平原与清军主力决战的“作战大方针”第二期作战计划。
3月5日,日军攻陷牛庄。6日,向营口发起攻击。在日军进攻营口之前,驻守营口附近的有宋庆指挥下的毅军、铭军、嵩武军、亲庆军等50余营,2万余人。但5日晨,宋庆因驻守牛庄一带的帮办东征军务、湖南巡抚吴大瀓,迭次告急求援,乃率大军赶赴田庄台,守营口清军寡不敌众,7日,日军占领营口。
之后,日军向田庄台发动进攻。当时随宋庆驻守田庄台的清军有毅军、铭军、嵩武军、亲庆军、凤字军等楼层9营,亦2万余人。但宋庆“既不西南扼河曲,东北扼赴牛庄大道以截倭人前后来路,又不北顾石山站大道,以通后路声援,而拥数十营尽屯田庄台附近民舍,无斥候”,坐待日军来攻。
3月9日,日军分三路向田庄台发起进攻。两军激战终日,由于宋庆调度无方和炮火劣,清军战败,当天田庄台沦陷。田庄台失守后,宋庆率军向西退走双台子、石山站。从此清军在辽南战场全部瓦解,辽、锦声援梗塞,畿辅危逼,战事益不可为。
3月25日,清廷以“宋庆统军剿寇屡经失利,此次回救田庄台,又未能力扼狂氛,以致营口被袭,田庄台亦复不守”等罪,予以革职留任处分。
武卫左军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解除处分,保留豫军30营归宋庆统领,赐名“武卫左军”,驻旅顺。是年,俄国借旅顺屯驻海军,清廷许之,命宋庆移守山海关。俄官杜巴索福拜谒宋庆,愿以白金18万两买其营垒。宋庆正色拒之:“吾以故垒获资,是卖国也,吾不为。‘尽拆营垒而去。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宋庆再次帮办北洋军务,参与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天津,宋庆奉命在天津堵御不力,撤往杨村。是年冬,移驻通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病逝于军中,终年83岁,清廷照尚书衔赐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贤良祠。谥“忠勤公”,归葬于蓬莱城东南龙山之阳。宋庆死后,毅军由他的亲信姜桂题接管。
宋庆生前对家乡修学宫、葺试院、捐义仓、施粥厂、修桥、筑路、疏浚河流、续修史志等公益事业多有资助。乡民勒石纪念。他晚年酷好书法,其遒劲雄健的“虎字碑”,现存于蓬莱阁天后宫。
刘体仁:“湘淮军外,豫尚有宋忠勤之毅军、张勤果之嵩武军,皖则自郐以下矣。英果敏部下,如史绳之中丞、程从周军门、牛师韩总镇,皆著称于时,论其功绩,尚在若有若无之间。军营习气,贼去则虚报战事。果敏所当者捻匪,行踪飘忽无定,其击走与自走本五分别。幸未逢劲敌,得以功名终,亦云幸矣。”
民国风云人物曹锟和张作霖都曾是宋庆麾下。
1890年,曹锟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入宋庆的毅军当哨官。1895年,到天津小站投奔袁世凯的新建陆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张作霖在营口应募投清朝宋庆毅军,当过宋庆的卫兵。 1895年3月甲午战争清军败,离部队回家乡。
儿子:宋天杰,五品京堂,袭爵。
《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八》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