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 编辑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称为奉军。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奉军翌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由张学良统辖。
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称为“奉军”。辛亥革命之后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
1928年,奉军被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打败,退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行刺,炸成重伤,当日送回奉天官邸后死去,是为“皇姑屯事件”。张学良继任奉军统帅,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称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史称“东北易帜”。
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辖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由张学良统辖。
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东北军支持蒋介石,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2个军,再次入关,控制平津地区,并收编冯玉祥麾下宋哲元部。
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奉调入关。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为保存实力命东北军退入关内,在关内的广大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未入关的爱国官兵自发奋起抵抗,著名的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等,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并推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迅速崛起。
1933年旗下宋哲元部参加抗日长城战役。
1934年3月,张学良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驻武昌,部分东北军南下“剿共”。
1935年夏,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16万东北军主力被蒋介石调至陕甘围剿红军,经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3次战役,损失近3个师。然而,蒋介石对东北军不但不给补充,还将东北军削减番号,减发军饷。
是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根据东北军的情况,中共中央把对该军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举行联合抗日救国会谈。东北军确立联共抗日方向,为在西北地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延安会谈后,张学良全力以赴进行抗日准备,不仅与红军停战,还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驻防陕甘)友好相处。
抗日救国事业把东北军、十七路军和各阶层民众紧紧联结在一起,在爱国热情激励下,将士们决心为抗日而献身。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恳切地请缨援绥。蒋严词拒绝,同时下令加紧镇压救亡运动,又策划调集其嫡系部队约30个师进入陕甘,图谋全歼红军并迫张、杨就范。12月4日,蒋介石坐镇西安威逼张、杨“剿共”,否则即将两军赶出陕甘。蒋的倒行逆施,使张、杨忍无可忍,终于激起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并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此后张学良被蒋软禁,东北军被缩编并调往豫、皖、苏各地,在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下,大量消耗损失并被分化瓦解。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与全国军队一起迅速开往各抗日战场,其中49军、57军和67军在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牺牲惨重,5名将军战死前线;51军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大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后与57军一起挺进鲁南;53军转战冀、豫、鄂、湘,后入缅甸、越南对日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