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清时 编辑
朱清时,1946年2月7日生于成都,中共党员 ,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朱清时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同年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1974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1979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访问学者;1980年8月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4年8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任加拿大首赫兹堡研究所高级客座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6年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1998年6月—200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2005年任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9年2月任四川大学教授 ;2009年9月—2014年9月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2011年7月—2013年10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筹)临时委员会书记;2013年10月—2014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朱清时主要从事分子局域模振动方面研究。
中文名:朱清时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46年2月7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性别:男
朱清时
1946年2月7日,朱清时出生于四川成都。1962年,入读于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同年,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
1974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979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访问学者。
1980年8月,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4年8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任加拿大首赫兹堡研究所高级客座科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朱清时
1994年,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6年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9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1998年6月—200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1999年—2005年,任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2月,任四川大学教授。
2009年9月—2014年9月,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2011年7月—2013年10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筹)临时委员会书记。
2013年10月—2014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清时
朱清时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动态,主要成果有:1、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硅烷和锗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动使对称性降低,造成振转能级结构的显著变化,证明它们是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
2、在理论上证明局域模振动是Xyn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在高振动能区中的普遍趋势,而且分子作局域模振动时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将消失或减弱。这些成果的主要意义是:①、用激光对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加工以便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分子,这个理想激励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除个别特殊的小分子外,所有的实验探索都无明显效果,原因是激发的局域模振动的寿命太短。他的工作发现那些被认为传能最快的由Y键组成的分子也存在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揭示出从前未知的非谐性产生局域模振动的机制,为在一般分子中寻找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是非谐性和键与键的不同等多种效应产生的)打下了基础,从而为实现“分子手术”带来希望。②、发现表明分子在高振动能区中需要重新量子化,即重新定义量子数和零级近似基矢,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分子的动态对称性和以它为基础的李代数方法,从而为理论物理学的一个新领域提供了实验依据。
1994年,朱清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织成立了跨系、跨学科的“绿色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 ;还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
学术论著
朱清时
朱清时编著的论著有《生物质洁净能源》《如何培养年轻人的创新能力》 《绿色化学的进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77年4月 | 全国科学发展规划会议 | 北京 |
1981年6月 | 第36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 | 美国俄亥俄州 |
1983年 | 第38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 | 美国俄亥俄州 |
2011年 | 浦江创新论坛 | 上海 |
2012年5月 | 第一届国际化学高级研讨会 | 合肥 |
2014年6月 | 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 太原 |
2015年8月 | 第十四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 西安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82年 |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重大成果二等奖 | |
2000年 | 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 |
2005年 | 单分子结构与电子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成就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朱清时
2004年2月,朱清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了题为“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寄语年轻学子:“要转变观念,注意分析推理、语言、形象思维、动手、直觉和洞察力、与人相处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保持最佳状态,善于集中注意力,珍惜并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勤于动手实践,全面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2005年10月,朱清时在西藏大学专题报告会上寄语学生:“要志存高远、事不避难、博学、慎思,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在刻苦学习中增长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优秀建设者和创新型人才。”
2008年11月,朱清时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进行了题为“如何成才”的专题报告,报告会期间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利用学校学术氛围,发现、培养和找准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科学兴趣;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科学实践,培养自己科学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利用大学中宝贵的学习时间,紧密围绕素质提高的目标,学会并认真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讲授课程
朱清时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讲习班为有关科研人员讲授激光光谱学课程。
讲学讲座
时间 | 讲座名称 | 合作院校 |
---|---|---|
2003年4月 | “造就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主题报告 |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2004年2月 |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专题报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05年10月 | “青年大学生如何成长”专题报告 | 西藏大学 |
2007年6月 | “什么是创新文化”主题报告 | 宁波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2008年11月 | “如何成才”专题报告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
2009年6月 | “什么是一流的科学研究”主题讲座 | 南开大学 |
2013年1月 |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专题讲座 | 东北育才学校 |
2013年1月 |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专题讲座 |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
2014年1月 |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主题报告 | 南宁市第三中学 |
2014年9月 | “最后一课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讲座报告 | 南方科技大学 |
2015年4月 | “科学的新方向—元胞自动机”学术报告 | 四川大学 |
2016年5月 | “浅谈量子纠缠”学术报告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4年 | 亚洲成就奖 | 华人物理学会 |
1994年 | 汤普逊纪念奖 | 《光谱化学学报》 |
2001年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诺丁汉大学名誉博士 | 诺丁汉大学 | |
创价大学大学名誉博士 | 创价大学 |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士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9年—2002年 | 中国化学会常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99年5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2001年—2007年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理事 |
2002年—2003年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副主席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4年—2005年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主席 |
2013年 | 东北育才学校名誉顾问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物化部理事 | |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
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客座科学家 | |
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客座科学家 | |
格勒诺布尔大学客座教授 | |
法国国立布尔格涅大学客座教授 | |
巴黎大学客座教授 | |
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 | |
赫尔辛基大学客座教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