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费曼 编辑
理查德·费曼(全称: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前是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托尔曼理论物理学教授。理查德·费曼于193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194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参加“曼哈顿计划”;1945年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1951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期间的授课内容被整理编辑成《费曼物理学讲义》;195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8年2月15日在加州洛杉矶逝世,终年69岁。理查德·费曼主要从事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表述、量子电动力学、过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学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
中文名:理查德·费曼
外文名:Richard Feynman
别名:Dick(迪克);理蒂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纽约市皇后区小镇法洛克卫
出生日期:1918年5月11日
逝世日期:1988年2月15日
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费曼物理学讲义》、《量子电动力学》
主要成就:195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性别:男
费曼
1918年5月11日,理查德·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在长岛南岸的法罗克维长大。1935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习,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后转修物理学。
193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并被任命为普特南研究员(Putnam Fellow),之后参加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取得了满分 ;9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研究生 ,导师是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致力于研究量子力学的疑难问题:发散困难。
1946年,第二排左起第四个为费曼,在奥本海默旁边。
1942年6月,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量子力学中的最小作用原理(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同年,被招募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原子弹项目职员,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理查德·费曼是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成员之一,该研究小组负责研制原子弹 。1945年,“曼哈顿计划”结束后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7月16日,观看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爆炸。
1951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担任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195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59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961年9月—1963年5月,在加州理工学院讲授《大学初等物理》课程,录音在同事帮助下整理编辑为《费曼物理学讲义》。
费曼
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果,与朱利安·施温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理查德·费曼受委托调查失事原因,他做了O型环演示实验,只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就在美国国会向公众揭示了挑战者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温下橡胶失去弹性。
1988年2月15日,因腹膜癌在加州洛杉矶逝世,终年69岁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理查德·费曼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了用路径积分表达量子振幅的方法,并于1948年提出量子电动力学新的理论形式、计算方法和重正化方法,从而避免了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发散困难。费曼图表是费曼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首先提出,用于表述场与场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简明扼要地体现出过程的本质,它改变了把物理过程概念化和数学化的处理方式 。
理查德·费曼不受已有的薛定谔的波函数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这两种方法的限制,独立地提出用跃迁振幅的空间—时间描述来处理几率问题。他以几率振幅叠加的基本假设为出发点,运用作用量的表达形式,对从一个空间—时间点到另一个空间—时间点的所有可能路径的振幅求和。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成了第三种量子力学的表述法 。
1968年,理查德·费曼根据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和布约肯(J.D.Bjorken)的标度无关性提出高能碰撞中的强子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强子是由许多点粒子构成,这些点粒子就叫部分子(parton)。部分子模型在解释高能实验现象上比较成功,它能较好地描述有关轻子对核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电子对湮灭、强子以及高能强子散射等高能过程,并在说明这些过程中逐步丰富了强子结构的物理图像 。
理查德·费曼建立了解决液态氦超流体现象的数学理论。他和默里·盖尔曼在弱相互作用领域,比如β衰变方面,做了一些奠基性工作 。他通过提出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层子模型,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期刊论文
理查德·费曼本科期间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与曼努埃尔·巴亚尔塔(Manuel Vallarta)共同撰写的,题为“银河系恒星对宇宙射线的散射(The Scattering of Cosmic Rays by the Stars of a Galaxy)”。另一篇是他的毕业论文,关于“分子中的力(Forces in Molecules)”,基于约翰·斯莱特(John C. Slater)的一个想法,后来该公式被称为赫尔曼—费曼定理 。代表论文如下 :
Wheeler J A, Feynman R P. Interaction with the absorber as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945, 17
“理查德·费曼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佼佼者,总是好奇,总是谦虚,总是热情洋溢,总是愿意与学生和同事分享他的深刻见解”(Mr. Feynman was a towering figure in 20th century physics, always curious, always modest, always ebullient, always willing to share his deep insights with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加州理工学院前校长马文·戈德伯格(Marvin Goldberger)评)理查德·费曼“可以说是战后一代理论物理学家中最杰出、最反传统和最有影响力的人”(arguably the most brilliant, iconoclastic and influential of the postwar generation of theoretical physicists) 。(《纽约时报》讣告评)
理查德·费曼对辐射量子理论,以及原子、原子核和亚核粒子成分行为的深入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his esse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quantum theory of radiation and to his illumination of behavior of constituents of the atom, of the atomic nucleus and of the subnuclear particles)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评)
理查德·费曼诞辰100周年
R.P.Feynman
2018年5月11日,为了纪念理查德·费曼诞辰100周年,加州理工学院将举办为期两天的特别活动,邀请他的朋友和家人以及一些顶级科学家参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