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纳特·卡尔松 编辑
里纳特·卡尔松(Lennart Carleson),1928年3月18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阿贝尔奖、沃尔夫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乌普萨拉大学名誉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名誉教授。里纳特·卡尔松于1945年毕业于瑞典卡尔斯塔德某中学;1947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49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50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成为乌普萨拉大学讲师并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54年成为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955年至1993年回到乌普萨拉大学任教;1957年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科学家,同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至1966年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196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1968年至1984年担任斯德哥尔摩米塔格-莱夫勒研究所所长;1970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74年至1975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7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8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3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1991年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后退休任名誉教授;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沃尔夫奖;199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阿贝尔奖。里纳特·卡尔松主要研究方向是调和分析。
中文名:里纳特·卡尔松
外文名:Lennart Carleson
国籍:瑞典、美国
出生地:斯德哥尔摩
出生日期:1928年3月18日
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1970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7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8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展开
- 主要成就
- 195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1970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7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8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收起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1945年,毕业于瑞典卡尔斯塔德某中学。
1947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49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50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关于一类亚纯函数及其异常集》(On a Class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 and Its Exceptional Sets),博士生导师为阿尔内·博林(Arne Beurling)。
1951年,成为乌普萨拉大学讲师并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1954年,成为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1955年—1993年,回到乌普萨拉大学任教。
1957年,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科学家,同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1961年—1962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65年—1966年,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
196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1968年—1984年,担任斯德哥尔摩米塔格-莱夫勒研究所所长。
1970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1974年—1975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197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1982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3年,当选为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1986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1991年,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后退休任名誉教授。
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沃尔夫奖。
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阿贝尔奖。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里纳特·卡尔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和分析领域,特别是关于函数和其傅里叶级数表示之间的关系。1966年,他证明了在一个包括所有连续函数的大类函数中,每个函数几乎处处等于其傅里叶级数。这意味着除了零测度集外,函数与其傅里叶级数是相等的。零测度集在积分的目的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傅里叶最初的全面声明(每一个函数都等于其傅里叶级数表示)并不准确,里纳特·卡尔松的这一研究成果实质上验证了傅里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推动了傅里叶分析的深入发展。
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 | 论文标题 | 期刊名称 |
---|---|---|
1951年 | On Bernstein approximation problem | 《美国数学学会会报》(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1951年 | On null-sets for continuous analytic functions | 《数学档案》(Arkiv för Matematik) |
1952年 | On bounded analytic functions and closure problems | 《数学档案》(Arkiv för Matematik) |
1952年 | On the zeros of functions with bounded Dirichlet integrals | 《数学杂志》(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
1952年 | Sets of uniqueness for functions regular in the unit circle | 《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 |
1953年 | On infinit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I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54年 | A proof of an inequality of Carleman | 《美国数学学会会报》(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1956年 | Random sequences and additive number theory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57年 | Representations of continuous functions | 《数学杂志》(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
1958年 | An interpolation problem for bounded analytic functions | 《美国数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
1958年 | Two remarks on the basic theorems of information theory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58年 |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ausdorff measures and capacity | 《数学档案》(Arkiv för Matematik) |
1960年 | A representation formula for the Dirichlet integral | 《数学杂志》(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
1961年 | On universal moment problems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61年 | A remark on Picard’s theorem | 《美国数学学会公报》(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1962年 | On the existence of boundary values for harmonic functions in several variables | 《数学档案》(Arkiv för Matematik) |
1962年 | Interpolations by bounded analytic functions and the corona problem | 《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
1963年 | Removable singularities of continuous harmonic functions in Rm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64年 | Mergelyan’s theorem on uniform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 《数学斯堪的纳维亚》(Mathematica Scandinavica) |
1965年 | Maximal functions and capacities | 《格勒诺布尔傅里叶研究所年刊》(Annales de l'Institut Fourier) |
1966年 | On convergence and growth of partial sums of Fourier series | 《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 |
1967年 | On mappings, conformal at the boundary | 《数学分析杂志》(Journal d'Analyse Mathématique) |
1972年 | Oscillatory integrals and a multiplier problem for the disc | 《数学学习》(Studia Mathematica) |
1972年 | Best uniform approximation by analytic functions | 《数学档案》(Arkiv för Matematik) |
参考资料: |
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毕业时间 | 学生姓名 | 毕业学校 |
---|---|---|
1956年 | Sonja Lyttkens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1年 | Arne Nordlander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2年 | Folke Eriksson | 哥德堡大学 |
1963年 | Hans Walli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4年 | Bengt Rosé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5年 | Hans Broli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5年 | Kersti Haliste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5年 | Lars Inge Hedberg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5年 | Ingemar Wik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6年 | Kjell-Ove Widma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7年 | Gunnar Aronsso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7年 | Ingemar Lind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7年 | Goesta Wahde | 乌普萨拉大学 |
1969年 | Lars Fjellstedt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1年 | Sten Kaijser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1年 | Per Sjöli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2年 | Sigvard Jacobs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3年 | Thomas Kaijser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5年 | Howard Hutt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7年 | Svante Janso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7年 | Jan-Olof Stroemberg | 乌普萨拉大学 |
1979年 | Martin Tamm | 斯德哥尔摩大学 |
1988年 | Per Fagrell | 斯德哥尔摩大学 |
1988年 | Kurt Johansso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91年 | Per Larsson | 乌普萨拉大学 |
1998年 | Warwick Tucker | 乌普萨拉大学 |
1999年 | Daniel Bertilsson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
参考资料: |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57年 |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 瑞典皇家科学院 |
1967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 |
1970年 | 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 芬兰科学与文学院 |
1970年 | 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 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 |
1979年 |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
1982年 | 荣誉博士学位 | 赫尔辛基大学 |
1982年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 俄罗斯科学院 |
1983年 |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
1984年 | 斯蒂尔奖 | 美国数学学会 |
1986年 | 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 匈牙利科学院 |
1988年 | 荣誉博士学位 | 巴黎大学 |
1989年 | 荣誉博士学位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
1992年 | 沃尔夫奖 | 沃尔夫基金会 |
2002年 | 洛蒙诺索夫金质奖章 | 俄罗斯科学院 |
2003年 | 苏尔维斯特奖章 | 伦敦皇家学会 |
2006年 | 阿贝尔奖 |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
参考资料: |
任职时间 | 任职单位 | 担任职务 |
---|---|---|
1956年—1979年 | 《数学学报》(Acta Mathematica) | |
1971年— | 萨勒姆奖委员会 | 成员 |
1978年—1982年 | 国际数学联盟 | 主席 |
1983年— | 巴黎高等科学研究所科学委员会 | 成员 |
参考资料: |
他(里纳特·卡尔松)对调和分析和平滑动力系统理论做出深远和开创性贡献。里纳特·卡尔松总是走在他人前面。他专注于攻克最具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后,他会让其他人继续探索他开辟的领域,自己则继续前进,探索科学的更加边远和未知领域(for his profound and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harmonic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mooth dynamical systems.Carleson is always far ahead of the crowd. He concentrates on only the most difficult and deep problems. Once these are solved, he lets others invade the kingdom he has discovered, and he moves on to even wilder and more remote domains of Science)。(阿贝尔奖委员会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