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 编辑

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流派

王派王派

王派是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王瑶卿是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他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革新创造,开拓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派

剧种:京剧

创始人:王瑶卿

行当:花衫

特点:唱腔柔和、婉转

代表剧目:《雁门关》、《汾河湾》等

简要介绍

编辑
王瑶卿出身于梨园世家,6岁开始学戏,初学武旦,又从谢双寿习青衣,加入福寿班演唱,年长后又私淑余紫云等名家。他文武昆乱不挡,艺术上博大精深,他所创造的王派,可以说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

《雁门关》中王瑶卿饰萧太后 《雁门关》中王瑶卿饰萧太后

王瑶卿享有盛名以后,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把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点融汇起来,创出“花衫”这一行当,给京剧中的旦角开辟了广阔的新道路,同时也促进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

王瑶卿的艺术渊博精湛,他创造出旦行的新行当——花衫。唱工方面,打破老派青衣的传统程式,改革和重新设计唱腔,使之优美富于变化,如经他加工的《女起解》的八句反二黄,《汾河湾》的西皮原板,《三娘教子》的二黄三眼等,均成为沿传的唱腔。他的念白纯正传神,注重分辩四声、尖团和软硬气口,尤擅京白,善用虚字及语气词,提炼北京妇女的生活语言加以艺术化,兼有爽脆刚劲,以《得意缘》、《樊江关》、《棋盘山》、《十三妹》等剧为代表。做工细腻生动,在青衣戏中创造运用了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段、步法和水袖等新的表演方法,改变了传统“抱肚子”呆唱的模式。如《长坂坡》的抓帐的表演,即由王瑶卿首创。其他如《武家坡》的跑坡,《汾河湾》的进窑,《长坂坡》的跑箭和《失子惊疯》的疯步、袖舞等,也都在原有程式的基础上由王加工创造而成为旦行必备的特技。王瑶卿武功扎实,腰腿功夫稳练,刀马戏的武打出色,并且创造了不同于刀马旦的花衫打法,有稳、准、快、美的特点,《娘子军》、《金猛关》、《珍珠烈火旗》、《棋盘山》、《穆天王》等均极精彩。他还丰富了旗装戏的剧目和表演,不仅台步、身段等外部动作精美自然,更能各具身份、气度,如《雁门关》(饰萧太后)、《梅玉配》(饰韩翠珠)及《探亲家》、《坐宫》、《珠帘寨》、《万里缘》等,均成为后来演出的范本。

艺术风格

编辑

《四郎探母》中王瑶卿(中)饰铁镜公主 《四郎探母》中王瑶卿(中)饰铁镜公主

王瑶卿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强调演人物,无论唱、念、做、打,均力求突出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因此所演人物丰满、真实,而且绝无雷同。王还对服装、扮相作了大量的改革,他首先于清末废除跷工,又改良《打鱼杀家》、《樊江关》、《穆柯寨》、《破洪州》等剧中的服装,结合人物身份和舞台美加以变化,例如创制了穆桂英所戴的蝴蝶盔等。在传播京剧艺术方面,王瑶卿亦有重大的贡献,他主张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能因材施教,一生曾为众多的京剧演员(包括四大名旦)设计唱腔与表演,发挥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的特长,做到因人设腔,因戏设腔。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牛郎织女》、《柳荫记》等新编剧目中,紧密结合情节、人物,不受句式字数的制约,创制了新腔,对京剧的乐句模式和唱腔的程式有较大的突破。王瑶卿能戏宽博,除上述各剧外,《南天门》、《三击掌》、《落花园》、《虹霓关》、《五花洞》、《御碑亭》、《宝莲灯》、《龙凤呈样》等和自编剧目《棋盘山》、《庚娘传》、《万里缘》等亦为王派名剧。有《悦来店》、《能仁寺》(与程继先合作)及《王瑶卿说戏》等唱片传世。

王瑶卿善创新腔,他创的腔既柔和、婉转,又能突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京剧常演的传统剧目中一些旦角戏,几乎都有他编创的新腔。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初期上演的新剧中,他根据他们各自的嗓音特点,曾帮助编创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唱腔。程砚秋在《文姬归汉》中的“胡笳十八拍”著名唱段,就是王瑶卿设计出来的。一九五三年,中国京剧院创演《柳荫记》,唱词突破了京剧十字或七字句法。王瑶卿为这个参差不齐、不合京剧规律的唱词,谱出了委婉、缠绵、柔和、活泼的西皮、二黄、反二黄唱腔。这一突破京剧程式的创造,对后来京剧唱腔的音乐变化和剧本唱词的句法编写,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樊江关》中王瑶卿(左)饰樊梨花 《樊江关》中王瑶卿(左)饰樊梨花

王瑶卿对念白也很有讲究,尤其是“京白”念法,更创有独特的风格。他讲究四声,抑扬顿挫之中严格地分有软硬气口。他把北京妇女生活语言,加以提炼,念得清脆、豪迈、爽朗、圆润、醇厚、动听。他能把虚字念得出神入化,使其起到帮助表演,增强艺术魅力的作用。

王瑶卿的做工细腻生动,在青衣戏中巧妙运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段、步法和水袖等语汇和技法来刻画人物,改变了青衣“抱着肚子呆唱”的传统模式。如《武家坡》王宝钏的“跑坡”,《失子惊疯》胡氏的疯癫步法和舞袖,《长板坡》糜夫人中箭后的瘸步等很多青衣角色的表演艺术,都是经他创新丰富的。

王瑶卿幼功扎实,腰腿功夫稳练,刀马戏的武打出色。在此基础上,他创造出不同于刀马旦、武旦的具有“稳、准、快、美”特点的花衫打法,《娘子军》、《金猛关》、《珍珠烈火旗》、《棋盘山》、《穆天王》中的武打均极精彩。

王瑶卿的表演善于把生活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讲究“戏文”、“戏情”和“戏理”,尤其注重“心戏”。无论唱、念、做、打,均力求突出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因此所演人物丰满、真实,而且绝无雷同。他常说:“戏是人唱出来的”,“死戏可以活唱”。他能将一出普通的开场戏,唱成有声有色的大轴戏,也能将一个本来并非主角的角色唱成主角。譬如,他在《五花洞》中扮演的假潘金莲,虽说属于二路青衣,但在唱、念、做方面均超过了头路青衣,深受观众喜爱。此后凡演此戏,不管是双演、四演,还是八演,均以假潘金莲为主,并成为定型。

王瑶卿始终坚持从人物出发,把塑造人物作为表演的基点、核心和归宿,他调动一切艺术手法,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何玉凤(《十三妹》);有勇有谋、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花木兰》);智勇双全、天真活泼的荀灌娘(《荀灌娘》);文武兼备的抗金元帅梁红玉(《战金山》)等等,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创造才能。

王瑶卿注重“以形传神”,对化妆、服饰、鞋履、扮相、砌末、把子等诸多方面,也都进行了精心的改进,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处境。譬如《贺后骂殿》里的贺后,《二进宫》里的李艳妃,因她们均是新寡,不宜艳装。故改穿黑帔、系绦子。尤其是《探寒窑》的王宝钏,从“同光十三绝”的时小福陈德霖,都是大头上挽观音兜,插抱头莲。王瑶卿认为这不符合王宝钏当时清贫独守,况又身临病境的扮相,故改为从髻上垂下一绺散发,衬托出王宝钏的形容憔悴,符合 “头上无钗、身上无衣、面黄肌瘦、脸带病形”的唱词意态。由于有了这绺青丝,增添了不少身段,比以前两手光抱着肚子唱丰富多了。

王瑶卿还结合剧情,对人物的服饰和装扮加以丰富和美化。譬如 将《湘江会》的钟无盐(原来开八宝脸)改为俊扮。为《樊江关》的樊梨花(原来戴七星额子,插翎子,扎硬靠)设计了女夫子盔,改扎软靠、斜蟒。为《珍珠烈火旗》中的双阳公主设计了别致的回回盔和长方靠旗。《破洪州》中的穆桂英,也由原戴七星额子、扎硬靠,改为蝴蝶盔、软靠。特别是《十三妹》中的十三妹,身穿大红的战裙战袄、扎腰巾、戴风帽、插面牌、花薄底靴、挎弹囊、背弓、刀。跨下一骑乌云盖雪的“驴儿”(青丝马鞭),眉间点一俏丽的朱砂红痣,恰是一位英姿飒爽的江湖女侠。

王派艺术流传的特点是,虽然门人遍及全国,甚至再传、三传,却并不以具体的唱、念、做、打的摹仿相似为标志,于表面似乎无迹可寻。而是在演员自身的条件和基础之上分别体现其影响,一人化身为众人。王瑶卿是旧科班的挑战者,他反对门户之见,主张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他屏弃千人一面,提倡因人施教,凸显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发挥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的特长。因材施教,做到因人设腔,因戏设腔。

王瑶卿一生所演出的各工各类剧目、所创造的各种各样人物,不计其数。尤其是他晚期所演所教的剧目,其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的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上看,一类是表彰英勇筋骨,忠烈、卫国御敌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如《木兰从军》、《金猛关》、《江南捷》、《破洪州》;一类是具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满幸福、主张妇女解放的民主思想的,如《孔雀东南飞》、《穆天王》、《烈火旗》、《棋盘山》、《天河配》、《王宝钗》、《玉堂春》;一类是宣扬驱强抗暴、彰善瘴恶和显现妇女的聪明才智、谋略胆识的,如《十三妹》、《庚娘》、《荀灌娘》、《缇萦救父》。再有一类应当特别提出的就是,热情地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尚品格、美好心灵的兄弟民族妇女形象的“旗装戏”,表现提倡民族和睦、厌恶民族战争的可贵思想,如《万里缘》、《雁门关》、《探母回令》。剧中的胡阿云、萧太后、青莲公主、铁镜公主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兄弟民族女性。

二、优美的艺术形象。他的代表作、拿手戏所创造的一系列中国古代妇女形象,主要类型有:劲健康爽、仗义助人的风尘侠女,如何玉凤;威武勇敢、为国赴敌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荀灌娘;心灵善美、意切情真的异族女性,如铁镜公主、胡阿云;富贵不淫、坚贞不渝的千金小姐,如王宝训、柳迎春;刚烈坚毅、忠贞不二的烈女节妇,如庚娘、刘兰芝;英姿勃勃、性情豪放的多情少女,如窦仙童、双阳公主。

三、健康的艺术风格。由于表现上述这样一些人物的需要,使王瑶卿的艺术风格形成了“遒劲挺秀,明畅雅洁,凝重浑润,流丽大方”的特色。

四、精湛的表演技艺。在台上,健康大方,从来没有那些轻浮娇弱的表演,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分寸感,强而且准,很有筋骨,做到柔而不软,脆而不拙,媚而不俗,穗而不花。《悦来店》何玉凤的“趟马”,《棋盘山》窦仙童的“起霸”,都有这种风韵。

代表剧目

编辑
王派代表剧目有:《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汾河湾》、《南天门》、《牧羊圈》、《珠帘寨》、《十三妹》、《福寿镜》、《荀灌娘》、《木兰从军》、《万里缘》、《娘子军》、《棋盘山》、《珍珠烈火旗》、《孔雀东南飞》、《玉堂春》、《穆柯寨》、《庚娘传》、《五彩舆》、《琵琶缘》等。另外,中国戏曲学校排演的《白蛇传》和中国京剧院排演的《柳荫记》均由他担任唱腔设计,其中倾注着他的心血,保存着王派演唱的精髓。

流派传承

编辑
王瑶卿“塌中”嗓败而离开舞台,致力于戏曲教育事业。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英蓉草(赵桐珊)、筱翠花(于连泉)、荣蝶仙、徐碧云、朱琴心等人,均得到他的教益。  

王派门徒极众,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之外,程玉菁和一批女演员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华慧麟王玉蓉、杜近芳等均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张君秋荀令香及中国戏曲实验学校的学生刘秀荣谢锐青等亦从王受业。王派艺术流传的特点是,虽然门人遍及全国,甚至再传、三传,却并不以具体的唱、念、做、打的摹仿相似为标志,而是在演员自身的条件和基础之上分别体现其影响,于表面则无迹可寻。继承王瑶卿艺术最全面的是赵桐珊、刘秀荣;程玉菁及票友章小山亦能得其真传。

下一篇 王玉蓉

上一篇 贺后骂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