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际亮 编辑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华胥大夫、松寥山人,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渠村人。是鸦片战争时期享有盛誉的爱国诗人,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张际亮一生创作诗文上千卷“万余首”,还有32卷、3078首。其诗较多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腐败清王朝的政敝民贫,表达自己除弊济民的愿望。其诗作主要辑录于《松寥山人集》、《娄光堂稿》等。
本名:张际亮
字:亨甫
号:华胥大夫、松寥山人
出生日期:1799年
逝世日期:1843年
主要作品:《松寥山人集》
主要成就:一生创作诗文上千卷“万余首”,流传至今的还有32卷、3078首
籍贯: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渠村
道光三年(1823),台湾噶玛兰通判姚莹至福州,际亮献诗,姚莹赞道:“何李(白)之流也!”道光四年(1824),督学沈维峤拔贡试第一。次年赴京朝考不中,与徐宝善、郑开禧、黄爵滋、汤鹏、潘德舆等友善,凡“言诗者,无不知亨甫矣。”盐运使名曾焕,“闻亨甫名,召饮,同座皆名士也”,张际亮笑他“不知自爱”,“有负天下望”。曾焕大怒,“毁之于诸贵人,亨甫以是负狂名”。留居京都三年,使他有机会更深广地观察、研究当时社会的种种积弊,以探求改革积习、“蠹政”之方。他说:“余居都门三载,深观当世之故,颇能言其利而救其弊”。道光八年(1828),在《金台残泪记》中,他进一步提出:“今天下之计,在用申、韩之法,核名实,严刑赏;用管、商之法,理财用,强军国;若家习节俭,人怀教富,则本振而末无不举,源澄而流无不清,蠹政者皆将自革。”
道光九年(1829)始,张际亮参与重修《福建通志》,任分纂。就在志稿即将付印时,爆发了有关志稿内容的争议,张际亮坚持自已的见解,因“与当事不合”,愤然离去。
道光十一年(1831),张际亮再一次赴京应试,又落第。落第后,张际亮住西山寺读书,常与龚自珍、魏源、姚莹、汤鹏等人交往,相互商讨国计民生,评论“当世利弊得失”。这其间,张际亮曾致书河东河道总督林则徐,表示愿为其写作有关治理河东方略的书。他说,此书“博采前人之论列,审于今日之情形,将东河前后治河之迹,勒为一书”;“其著书之体,惟执事裁定,成书之速,亮可自信也。”
道光十三年(1833)上书两广总督卢坤,表明自己对鸦片泛滥深恶痛绝。他在《上卢厚山宫保书》中说:“粤省则有曰窑口者,为之包买,曰快蟹者,为之包送”,“其行迅疾,其势凶悍,即遇巡哨兵船,无如之何”,致使“禁鸦片入口,纹银出口之令,皆虚设矣”,即使巡哨兵船拿获一、二快蟹,而快蟹失土(鸦片),夷人则已得银矣,其用心,尤为险毒也!” 他希望卢坤坚定禁烟的信心,采取果断措施,“先拿快蟹,密缉窑口。” 卢坤虽然欣赏张际亮的才识,但对严禁鸦片,并不热心。他没有采纳张际亮的建议。
道光十五年(1835)参加福州乡试,更名为亨辅,中举人。次年赴京都会试又落第。他在京都,与黄爵滋、陈庆镛、臧纡青、吴嘉宾等人唱和诗文,议论时政,颇有社会影响。他抨击当时吏治腐败,尤其激烈。“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括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其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藉口征粮,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归而鸡、豚、牛、犬一空矣。”道光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黄爵滋向道光帝提出变更旧章,严禁鸦片,“重治吸食”的著名奏摺。《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摺》,就是由张际亮所起草。后来,林则徐《哭张亨甫》诗中,也有“修文定写生平志,犹诉苍苍塞漏卮”之句,肯定、赞扬他生平坚持禁烟的贡献。
《思伯子堂诗文集》
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 ,鸦片战争爆发后,张际亮力主抵抗侵略,反对妥协。他写下了《传闻》、《芑川有诗枉赠酬和》、《寄姚石甫三丈》、《东阳县》、《迁延》、《邹钟泉太守招饮剧谈时事辄赋》、《陈忠愍公死事诗》等一系列反帝爱国诗篇,怒斥侵略者“五月妖氛暗虎门”,给中国人民带来“千室困苦”的罪行;强烈抨击投降派“金戈玉勒无颜色”的嘴脸,热情歌颂三元里等“义民争自起东山”的抵抗精神。同年,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邀请张际亮赴台。张际亮很高兴,立即动身前往,到厦门时因风浪太大无法过海,他便请人画下自己的像,题上诗,寄给姚莹。姚莹在台湾率领士民严守海关,盘查走私,严禁鸦片入境,“犯者刑,再犯者死”,令英国鸦片商望而生畏。道光二十一年(1841),姚莹与总兵达洪阿密切配合,两次击退英军的进犯。道光二十二年三月,英国舰艇阿安号入侵台湾大安港。姚莹依靠渔民诱敌深入,一举歼敌100多人,缴获大炮13门。张际亮闻悉后欣然题诗,向老朋友庆贺。但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姚莹受到侵略者的讹诈和投降派的迫害,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被解押内渡,送京都入狱治罪。当时,张际亮正重病在家。得悉姚莹“为英夷愬江南奏劾”,便至吴中,“栖迟以待”。七月,姚莹解京过淮上,张际亮陪同姚莹上京都,并代姚莹作《狱中辨冤疏》。姚莹事白出狱,张际亮大喜,并与姚莹寓居炸子桥杨椒山故宅。不幸,病复发,十月初九日卒,年仅43岁。张际亮逝世后,姚莹为他主持奠祭,办理殓殡,并“携柩至桐城,使人往闽召其子来以丧归。”张际亮的灵柩运回建宁后,安葬于建宁县蓝田保坪上。姚莹又特地为他书写生平传记,如实澄清当年京都名辈显宦对他诋诽的真相,阐发其身负“狂名”而胸怀远志,尤其称赞他“力振颓风,可谓矫矫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写了一幅挽联:“是骨肉同年,诗订闽江,酒倾燕市;真血性男子,生依石甫,死傍椒山。”
张际亮一生未入仕,又与庸俗士大夫格格不入,以敢于讽刺权贵,得“狂名”。他自己说:“十年倦游,半生负气,而甘为道途仆仆,触风尘之扰扰哉?然而不得已,命耳!”
试马春城晚更凉,百年空剩鬓丝长。
西山不改青苍色,却为人间送夕阳。
【迁延】
百万金缯贿寇还,明州父老叹时艰。
捷书互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
浪跋鲸鱼腥璧水,血分鸩鸟污珠鬟。
舟山鬼泣君知否?无数楼船瘴海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