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秀山 编辑
金秀山 (1855年-1915年),北京人。为翠峰庵票友,後经德珺如介绍,专业演戏,并拜何桂山为师,演铜锤花脸。初搭阜成班、长春和班,後入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以在同庆班与谭鑫培合演时间最长。曾为清“内廷供奉”。他嗓音宽大,气贯满台,善用鼻音,多宗穆凤山唱法。唱腔洗练,简而味醇。常演剧目有《草桥关》《锁五龙》《断密涧》《刺王僚》《连环套》《黄金台》《忠孝全》《法门寺》《群英会》《二进宫》等以铜锤为主、架子为辅的戏。金派艺术除其子少山继承外。
中文名:金秀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55年
逝世日期:1915年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长生乐》
金秀山唱腔艺术上掩乃师,下超同列。除却他的儿子金少山承其父业、并发扬光大外,他的弟子还有郎德山、讷绍先等。此外铜锤花脸还有郭厚斋、增长胜、安乐亭等,虽非金之弟子,但也属于“金派”。金派花脸源远流长,他的繁荣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裘派”所替代。
出生: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
逝世:1915年,农历乙卯年
蒋养房胡同风流自赏票房成立。票首为载序之,票友有金秀山、袁子明,著名戏为《鸳鸯谱》。
1908年1月9日,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初六日:承平班外串
承平班外串。
《八仙庆寿》
《蟠桃会》(众学生)
《满床笏》
《小放牛》(王长林,郭凤云)
《断密涧》(学生)
《玉玲珑》(小凤凰,钱文卿)
《打花鼓》
《打瓜园》(李某,朱某,王某,韩某)
《朱砂痣》(王凤卿,沈金奎,陈某)
全本《双钉计》(路三宝,赵宝林,金秀山)
《安天会》(学生)
《取成都》(王凤卿)
《鱼肠剑》(金秀山)
《打樱桃》(小凤凰,赵某)
《搜孤救孤》(谭某,金某,沈三元,张三锁)
《丑荣归》(王某,郭某)
《水帘洞》(学生)
《镇潭州》(谭某,王某,吴某,沈某)
《捉放》(学生)
《贪欢报》
《青石山》
《落花园》(丁吉甫)
《碰碑》(王君直)
金秀山到汉口,在满春茶园演出。
1912年,农历壬子年:谭鑫培四次赴沪
谭鑫培四次赴沪,演于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内廷供奉”头衔与沪人相见,并正名为谭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孙怡云、德珺如、文荣寿、慈瑞泉,阵容之盛,煊赫一时,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与孙菊仙合唱《二进宫》,向有“三羊开泰”之称(内行称票友羊毛)。沪人以耳为目,不知轻重,而杨四立方出演丹桂,红极一时,杨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计》读“昭烈”为“罩笠”;读“马谡言过其实”为“马谡年过七十”笑话不一而足,而沪人喜洒狗血,竟认杨四立为京朝南下,唯一老生;而视谭为瘟功。一日,杨贴《猪八戒盗魂铃》,学唱各种生、旦、净、末、丑兼四个台,沪人空巷往观。谭本擅武功,不甘示弱,次日亦贴《猪八戒盗魂铃》,沪人亦空巷而往。及唱,无学南北腔调,观者已渐哗矣。及登四个台,以年老失功,竟无法翻腾,而缘着桌脚子爬下。有小报界人刘束轩者,少年气盛,在包厢中大呼倒好。时许少卿为新新舞台主,亦恃势气盛,自后掴束轩颈。而风波轩起矣。次日小报界无不攻击谭鑫培,至于体无完肤,刘许亦相见公堂。谭大愤,不终约而北返,立誓不再至沪唱戏(按余叔岩亦曾立誓不至沪唱戏)。
在沪期间,周信芳曾向谭鑫培学《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戏。
1912年,农历壬子年:周信芳入新新舞台剧场
周信芳入上海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孙菊仙、金秀山、冯子和、江梦花等名角同台演出,深受熏陶。
1913年,农历癸丑年:李直绳堂会
李直绳堂会,余叔岩任戏提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