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匈奴 编辑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北匈奴在郅支单于领导下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后被汉朝击败,开始大规模西迁。南匈奴(48年—216年)是南部匈奴贵族醢落尸逐鞮单于建立的政权。是相对于西迁的北匈奴而言的。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贵族相互残杀,匈奴再次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日逐王比率领部众归附东汉王朝。东汉政府设立匈奴中郎将进行监护。东汉中晚期,外戚宦官干政,造成内部政局不稳,难以驾驭控制,遂南匈奴多次反叛与鲜卑联兵袭掠边塞杀官吏。期间几位南单于被部属所杀。曹操将其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以其贵者为帅,但派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南匈奴完全编入曹魏政权。鲜卑人乘虚据其旧地。
中文名:南匈奴
年代:前53年—前36年,48年—216年
建立者:呼韩邪单于、醢落尸逐鞮单于
相关:北匈奴
西汉时期
主词条:西祁王之战、田广明等六路击匈奴之战、西汉三路击匈奴之战、瓯脱王之战、犁污王之战、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
五凤四年(前53年)夏,呼韩邪单于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近塞,遣子入汉为质,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 。
甘露三年(前51年)正月,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入朝朝觐宣帝于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
建昭三年(前36年),西汉与北匈奴的战争中,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击灭郅支单于于康居。
数年后,鉴于郅支单于被西汉远征军诛灭。内患已消,力量渐强,南匈奴乃率部重归漠北。
东汉时期
主词条: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任尚等追杀北匈奴单于之战
归附东汉
东汉初年,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贵族相互残杀。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为醢落尸逐鞮单于,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次年,迁庭于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
协助东汉出击北匈奴
永元元年(89年)六月,汉军分三路出击。窦宪、耿秉率精骑1000人出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塞,南匈奴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共约5万骑,皆会于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脉)。北进至稽落山,与北匈奴单于遭遇。大破北匈奴,乘胜穷追至私渠北凝海(今蒙古乌布苏诺尔湖),斩名王以下1.3万余人,俘获甚众,得杂畜百余万头,裨小王率众降者前后1部,共20多万人。窦宪、耿秉出塞3000余里,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即稽落山之战。
和帝永元二年年(90),窦宪遣副校尉阎盘将二千馀骑复取伊吾地。汉朝更进一步靠近单于驻地西海。即伊吾之战。
永元二年(90)十月,窦宪遣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等将8000骑出鸡鹿塞,由护匈奴中郎将耿谭从事将护,袭击北单于的战役。即河云北之战。
91年,窦宪派大将军耿夔、任尚、赵博等率8000人远征北匈奴单于获胜,去塞五千余里而还的战役。此战是汉军出击匈奴行程最远的一次。即金微山之战。
与北匈奴共受东汉都护
92年,金微山之战后,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以耿夔为中郎将,赐授印玺,持节卫护之,如南单于故事。并命中郎将任尚持符节护卫,屯驻伊吾。
93年,方欲辅归北庭,北匈奴於除鞬单于闻窦宪死(故后世成吉思汗才秘密发丧),逐率其众北还。即任尚等追杀北匈奴单于之战。
再度分裂南北
94年,北匈奴归降汉朝的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遗大军以及乌桓 、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他成为新任的北匈奴单于。
公元107年,逢侯趁东汉撤销西域都护,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对各国进圧榨勒索,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
时叛时附
109年,南匈奴万氏尸逐鞮单于入朝,旋听汉人韩琮谋,起兵攻汉。数月后被度辽将军梁懂、辽东太守耿夔击败,引军还虎泽(今山西离石一带)。见汉诸军并进攻虎泽,甚惧,遣使乞降。
140年,南匈奴句龙吾斯与句龙王车纽举兵反汉,率3千骑攻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招诱右贤王,合兵七八千,围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杀朔方、代郡长吏。五月,为汉度辽将军马续及乌桓、鲜卑、羌胡兵所败。九月,拥车纽为单于,继东引乌桓,西收羌、戎诸胡数万人,破京兆虎牙营,杀上郡都尉及军司马,掠并、凉、幽、冀4州。十一月,为汉使匈奴中郎将张耽败于马邑(治今山西朔县),车纽归降,吾斯继率所部攻扰汉边。汉安元年(142),复与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掠并州。二年,被汉使匈奴中郎将马实遣人刺杀。
中平四年(187年)十二月,休屠各(休屠,意为「大地女神」)与南匈奴贵族担心汉朝征发匈奴军队的事不会停止,反叛单于侵边,并州大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一并流徙分散。
中平五年正月,休屠各寇西河,攻杀西河郡守邢纪。三月(188年4月前后),休屠各攻杀并州刺史张懿。遂与南匈奴左部胡合,号称有十万人,杀其单于羌渠。(另一处记载却是,南匈奴右部醯落与休著各等攻杀单于羌渠。)
汉末附曹
公元195年,诸侯割据。南匈奴参与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沿黄河而下。此时,南匈奴已经占据黄河流域诸多郡县。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曹操。曹操为了北方的稳定,先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每部择立贵族为帅,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这样,南匈奴上下完全编入曹魏政权,中国北方完成了实际的统一。
公元216年,曹操拘留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单于,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将南匈奴打散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南北时期
在南北朝时期,南匈奴已经完全汉化。刘渊,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其家族属于被曹操安置的“五部”之一,大致居住在山西晋阳的汾水和涧水一带。他父子文化上都完全汉化了,刘渊年幼时聪慧异常,自幼好学,《史记》、《 汉书》、《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无不涉猎,尤其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几乎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的刘渊,趁乱于并州起兵,建立所谓的汉国,称了王之后又称帝,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了他的地盘。公元316年,刘渊儿子刘聪把西晋灭了。
初期
东汉初期,归降东汉的南匈奴八部人口有多少呢?
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建武二十三年,日逐王比“诣西河太守求内附。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因白[蒲奴]单于,言薁鞬日逐夙来欲为不善,若不诛,且乱国。时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闻之,驰以报比。比惧,遂敛所主南边八部众四五万人,待两骨都侯还,欲杀之。骨都侯且到,知其谋,皆轻骑亡去,以告单于。单于遣万骑击之,见比众盛,不敢进而还。”与《南匈奴列传》记载稍有不同的是《资治通鉴》卷44“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条载:“比遂率聚八部兵四五万人”,显然“部众”与“部兵”仅一字之差。黄烈认为“兵”与“众”虽一字之差,但含义迥然不同;若兵指兵员、众指人口,那么,四五万兵与四五万众就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分析比所领“八部众四五万人”系指战斗人员,而非八部的人口数。最后,他推测比所领八部四五万人为兵众,则其人口以兵众的二倍计,应有十余万口。笔者认为关于南匈奴单于比率领南匈奴八部的人口,史书记载明确。即《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所载建武二十三年,日逐王比率领匈奴八部归降汉朝时,其八部总人口约四到五万人。其理由如下:
首先,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地域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单于子弟的互相争斗,致使匈奴总人口极度减少。史载建武二十二年“单于舆死,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立为单于。复死,弟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比不得立,既怀愤恨。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唐李贤注:“三分损二为太半。”我们无法推测东汉初期匈奴总人口,仅知总人口锐减约三分之二,可知日逐王比所领部众数量不会太多。
其次,“民”“兵”不分是包括匈奴在内的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特点。《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载:“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日逐王比所辖匈奴八部人口四到五万人,若五口出一兵,则有骑兵一万余。这就是蒲奴单于认为比“众盛”,其一万骑兵不敢追击的原因。
第三,日逐王比率其部众主动归降汉朝,必如实禀报其全部人口之数。
因此,有学者认为匈奴分裂之建武二十三年(47年),日逐王比所辖匈奴八部人口共四到五万人。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八部大人共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匈奴正式分裂为南、北两部。建武二十五年(49年)春,南匈奴单于比“遣弟左贤王莫将兵万余人击北单于弟薁鞬左贤王,生获之;又破北单于帐下,并得其众合万余人,马七千匹、牛羊万头”北单于震怖,却地千里。……北部薁鞬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众三万余人来归南单于。南单于复遣使诣阙,奉藩称臣,献国珍宝,求使者监护,遣侍子,修旧约。”是年,北匈奴前后有四万多人归附于南匈奴。
这样,南匈奴单于入居五原郡西部都尉塞之时,其部众总人口约八至九万人。
增长
南匈奴单于归附汉朝后,在汉朝的支持下实力逐渐发展,人口日渐增多。同时,随着东汉与南匈奴的军事打击,北匈奴势力逐渐衰微,北匈奴降众相继迁居缘边诸郡。
笔者据《后汉书·匈奴列传》,将建武二十六年(50年)至永元二年(90年)期间的南匈奴人口变动罗列于下。
建武二十六年(50年)夏,即单于庭向云中郡迁徙过程中,“南单于所获北虏薁鞬左贤王将其众及南部五骨都侯合三万余人畔归,去北庭三百余里,共立薁鞬左贤王为单于。”此后,南匈奴人口减至六万人左右。随后,经东汉朝廷批准,南匈奴单于将所管八个部落配置在北疆八郡地带。
此后,随着汉朝的军事反击,北匈奴部落不断南下降汉。
永平二年(59年),“北匈奴护于丘率众千余人来降。”建初元年(76年),“时皋林温禺犊王复将众还居涿邪山。南单于闻知,遣轻骑与缘边郡及乌桓兵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降者三四千人。”建初八年(83年),“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八千人、马二万匹、牛羊十余万,款五原塞降。 ”元和元年(84年),“南单于闻,乃遣轻骑出上郡,遮略生口,钞掠牛马,驱还入塞。”元和二年(85年),“正月,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兵等亡来入塞,凡七十三辈。”元和二年(85年),“南单于复令薁鞮日逐王师子将轻骑数千出塞掩击北虏,复斩获千人。北虏众以南部为汉所厚,又闻取降者岁数千人。”章和元年(87年),“鲜卑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北庭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五十八部,口二十万,胜兵八千人,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章和二年(88年),“时北虏大乱,加以饥蝗,降者前后而至”。永元元年(89年),“以秉为征西将军,与车骑将军窦宪率骑八千,与度辽兵及南单于众三万骑,出朔方,击北虏,大破之。北单于奔走,首虏二十余万人。事已具《窦宪传》。”永元二年(90年)春,“邓鸿迁大鸿胪,以定襄太守皇甫棱行度辽将军。……获阏氏及男女五人,斩首八千级,生虏数千口而还。”
据以上引文可知,建武二十六年至永元二年(50—90)间,归降东汉的北匈奴人口约四十五万人。当然,这四十五万人有部分北匈奴降众被南匈奴收编。
总之,至和帝永元二年(90年),南匈奴人口最盛。史载:“是时南部连克获纳降,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故事,中郎将置从事二人。耿谭以新降者多,上增从事十二人。”
可见,南匈奴在经过自身发展及兼并北匈奴部落后,至永元二年总共有三万四千户,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口,常备骑兵五万一百七十人。
关于和帝以后南匈奴人口数量,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梁商上表曰:“匈奴寇畔,自知罪极,穷鸟困兽,皆知救死,况种类繁炽,不可单尽。”南匈奴部众时降时叛,人口数量并未减少, 还应略有增长。
由此可见,建武二十三年(47年),匈奴分裂后,南匈奴单于比率部归降汉朝时共有四至五万人。至建武二十六年(50年)夏,分布在缘边八个郡域的南匈奴人口约有六万人。如以《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所载永元二年(90年)分布于北方地区的南匈奴人口约有二十三万七千三百万人为准。那么,四十年间,南匈奴部众增长四倍。
同年,单于庭又迁入云中郡西部。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载汉光武帝“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玺绶,令入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将,将兵卫护之。南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南匈奴单于率部众越过长城,由塞北草原迁入云中郡。至于迁入云中郡何地?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东汉云中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的古城村古城。笔者由其后单于庭再次南迁美稷县推断,单于庭迁入云中郡后,其驻地当在云中郡西部,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一带。
建武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50—51),南匈奴单于及其部众越过黄河再迁至西河郡美稷县。《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建武二十六年冬“前畔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匈奴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郡]美稷[县],因使中郎将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为设官府、从事、掾史。”云中郡地处边塞,直接面临北匈奴的武力威胁;同时,为便于护卫南匈奴单于及其部众,东汉再将单于庭迁至西河郡美稷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镇榆树壕古城。
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载:“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使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栗籍骨都侯屯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由此可知在八郡中,
单于的直属部众分布在西河郡域 (美稷县域)、
韩氏骨都侯部落分布在北地郡域(辖境相当于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
右贤王部落分布于朔方郡域 (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东胜梁以北、狼山与查石太山脉以南、毛不拉孔兑沟与黄河北至乌不浪山口以西、乌兰布和沙漠及其以东的区域)、
当于骨都侯部落分布在五原郡域(辖境相当于今毛不拉孔兑沟与黄河北至乌不浪山口以东、呼斯太河与五当河及昆都伦河源头以西、东胜梁以北、阴山秦汉长城以南的区域)、
呼衍骨都侯部落分布在云中郡域(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北部,包括今大青山与乌拉山南、黄河以北的狭长平原地带)。
郎氏骨都侯部落分布在定襄郡域(辖境相当于今山西 朔州北部和内蒙古清水河县,包括黄河以东、苍头河以北、浑河以南的丘陵山区),
左南将军部落分布在雁门郡域(辖境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以北、恒山 以西、内蒙古凉城县岱海以南地带),
栗籍骨都侯部落分布在屯代郡域(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大同市南部、河北桑干河及壶流河上游一带)。
综上所述,建武二十六年,单于庭南迁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川井镇至新忽热苏木一带。此后,南匈奴单于庭与其八部两度迁徙其驻地,形成东汉初期南匈奴部落散居北部缘边八郡的分布格局。南匈奴单于庭及其八部分布在今西到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到河北桑干河流域的汉代北方缘边八郡的广大地区。
南匈奴冒顿{挛鞮氏}王朝前期世系 | |||||
---|---|---|---|---|---|
序号 | 称号 | 名字 | 在位时间 | 在位时长 | 备注 |
1 | 醢落尸逐鞮单于 | 比 | 9年 | 呼韩邪单于孙、乌珠留若鞮单于子 | |
薁鞬左贤王单于(自立) | 50年 | 不足1月 | 北单于蒲奴弟薁鞬左贤王 | ||
2 | 丘浮尤鞮单于 | 莫 | 56年 - 57年 | 2年 | 单于比弟 |
3 | 伊伐于虑鞮单于 | 汉 | 57年 - 59年 | 3年 | 单于莫弟 |
4 | 醢童尸逐侯鞮单于 | 适 | 59年 - 63年 | 5年 | 单于比子 |
5 | 丘除车林鞮单于 | 苏 | 63年 | 1年 | 单于莫子 |
6 | 湖斜尸逐侯鞮单于 | 长 | 63年 - 85年 | 23年 | 单于适弟 |
7 | 伊屠于闾鞮单于 | 宣 | 85年 - 88年 | 4年 | 单于汗子 |
8 |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 屯屠何 | 88年 - 93年 | 6年 | 单于长弟 |
9 | 安国单于 | 安国 | 93年 - 94年 | 2年 | 单于宣弟 |
10 | 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 师子 | 94年 - 98年 | 5年 | 单于适子 |
11 | 万氏尸逐侯鞮单于 | 檀 | 98年 - 124年 | 27年 | 单于长子 |
12 | 乌稽侯尸逐鞮单于 | 拔 | 124年 - 128年 | 5年 | 单于檀弟 |
13 | 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 休利 | 128年 - 140年 | 13年 | 单于拔弟 |
140年,休利自杀,南庭虚位(140年 - 143年) |
南匈奴(吾斯、车钮)句龙王朝世系表 | ||||
---|---|---|---|---|
车钮单于(自立) | 车钮 | 140年 - 143年 | 4年 | 句龙王吾斯等拥立 |
南匈奴冒顿{挛鞮氏}王朝后期世系表 | |||||
---|---|---|---|---|---|
14 | 呼兰若尸逐就单于 | 兜楼储 | 143年 - 147年 | 5年 | 守义王 |
15 | 伊陵尸逐就单于 | 居车儿 | 147年 - 172年 | 26年 | |
16 | 居车儿 | 172年 - 178年 | 7年 | 单于居车儿子 | |
17 | 呼征单于 | 呼征 | 178年 - 179年 | 2年 | 屠特单于子 |
南匈奴(须卜)族人王朝世系表 | ||||
---|---|---|---|---|
须卜骨都侯单于(族人所立) | 188年 - 189年 | 2年 | 族人拥立 | |
须卜死后,南庭虚位,以年老氏族首长权行主持南庭之事 |
南匈奴(刘进伯)刘氏王朝世系表 | |||||
---|---|---|---|---|---|
18 | 刘羌渠 | 179年 - 188年 | 10年 | 右贤王 | |
19 | 持至尸逐侯单于 | 刘於夫罗 | 188年 - 195年 | 8年 | 单于羌渠子 |
20 | (末任) | 刘呼厨泉 | 195年 - 216年 | 22年 | 於夫罗之弟 |
刘呼厨泉被曹操留于邺,此后南匈奴单于终止 | |||||
左部帅 | 刘豹 | 於夫罗子 | |||
北单于(后自称大单于) | 刘渊 | 304年 | 刘豹子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