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四维 编辑
张四维(1526年6月21日—1585年11月29日),字子维,号凤磐,山西平阳府蒲州县风陵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人,祖籍山西平阳府解州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明代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转吏部侍郎,掌詹事府事,东宫侍班。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办事。万历五年(1577年),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六年(1578年),加少保,进武英殿大学士,万历八年(1580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万历十年(1582年),加兼太子太师,是年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继张居正为内阁首辅。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四维因父亲去世丁忧离职。 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四维去世,赠太师、特进光禄大夫,追谥“文毅”。
张四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在发展商业经济和促成封贡互市中起过进步的作用,但他在张居正死后没有继续推行进步改革,而是秉承万历帝和一些守旧派官僚的意旨,废止了张居正生前的许多改革措施,从而使政局混乱,经济受到破坏,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概述图来源: )
全名:张四维
别名:张蒲州
字:子维
号:凤磐
谥号:文毅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西平阳府蒲州县风陵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
出生日期:1526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1585年11月29日
前任:张居正
继任:申时行
主要成就:力促隆庆和议尽黜张居正改革
主要作品:《条麓堂集》等
最高官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追赠:太师、特进光禄大夫
祖籍:山西平阳府解州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早年经历
嘉靖五年五月十二日(1526年6月21日),张四维生于山西平阳府蒲州县风陵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的一个军籍家庭。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岁的张四维便声名远扬,举止同成年人无异。
科举之路
嘉靖十九年(1540年),张四维考中茂才高第。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四维在山西乡试中以第二名中举。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张四维考中进士,因其文章、书法兼优,入翰林院为第一名庶吉士并以此读中秘书。
步入仕途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八日(1555年10月22日),张四维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同年,张四维的亲生母亲王氏去世,丁忧返乡的张四维曾与杨博一起游历。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张四维丁忧结束,官复原职。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三日(1562年5月5日),张四维担任会试同考官。 八月十三日(9月11日),张四维担任重录《永乐大典》的编修分校官。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张四维再次担任会试同考官,分校《永乐大典》。
隆庆元年四月八日(1567年5月16日),明穆宗命张四维充任经筵官,日侍讲读。 四月十五日(5月23日),《永乐大典》副本录成,张四维升任右春坊右中允,仍兼任翰林院编修。 五月十二日(6月18日),张四维参与编修实录。六月一日(7月6日),张四维正式开馆编修实录。 八月六日(9月8日),明穆宗命丁士美和张四维主持顺天乡试。 十二月五日(1568年1月3日),张四维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同年冬,张四维代明穆宗草拟诰文并负责清理旧的贴黄。
隆庆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568年9月18日),明穆宗命张四维再次清理旧的贴黄。 九月十四日(10月4日),明穆宗命张四维与翰林学士兼侍读诸大绶主持武举。 十月十七日(11月5日),张四维思念故乡,请求回乡省亲,明穆宗赐予张四维银币作为路上在驿站的花销。
隆庆三年(1569年)春,张四维返京。
翰林小吏
隆庆四年七月二日(1570年8月3日),张四维升任翰林院学士,掌管翰林院的事务。 八月二日(9月1日),明穆宗命张四维充任实录副总裁。 同月,张四维主持河南乡试。 十月十日(11月17日),张四维升任吏部右侍郎,仍然负责经筵日讲官的工作。 同月,张四维与舅父王崇古通过书信探讨贡市。 十一月十三日(12月13日),考虑过张四维意见的王崇古支持与鞑靼首领俺答和好的主张,实现边民通商贸易。 十二月十二日(1517年1月7日),张四维升任吏部左侍郎。
隆庆五年三月三日(1571年3月27日),俺答封贡的议论兴起,朝廷首辅大臣相持不决。张四维与高拱合作,通贡事成。 三月十四日(4月7日),明穆宗命张四维担任廷试读卷官。 四月四日(4月27日),御史郜永春巡视河东的盐事,称盐法的毁坏由于官宦横行,大商谋取专利,指责张四维、王崇古为官僚,张四维的父亲、王崇古的弟弟为大商人。张四维上奏辩解,请求离去。高拱极力庇护他,明穆宗下诏抚慰、挽留他。 十月二十七日(11月14日),张四维称病辞官,明穆宗不允,并派人探病,赏赐羊肉和蔬菜。 十月二十八日(11月15日),张四维再上疏称病辞官,明穆宗同意了,并派车马护送归乡。
隆庆六年二月十四日(1572年2月27日),明穆宗命张四维以原官协理詹事府事务,张四维推辞,明穆宗不允。 二月二十三日(3月7日),明穆宗出阁讲学,召张四维充任东宫侍班官。 三月二十四日(3月8日),户科给事中曹大埜以不忠十事抨击高拱,其中提及张四维用八百金贿赂高拱而得东宫侍班官的罪状。 四月二十四日(6月4日),明穆宗命张四维负责管理詹士府,指导庶吉士。 五月五日(6月14日),张四维以曹大埜提及自己的罪状乞求致仕,明穆宗不允。 七月二十日(8月27日),张四维按照旧例自陈过错,明神宗令他仍以原官供职。 八月十九日(9月25日),张四维以张楚城的弹劾,请求罢免自己,明神宗不允。 八月二十二日(9月28日),张四维再次上疏乞求罢免自己,明神宗仍不允。 八月二十七日(10月3日),张四维因张居正当政,再次称病辞官,明神宗命快马护送他归乡。
入阁辅政
万历二年九月十日(1574年9月24日),明神宗诏张四维以原官,仍掌管詹事府事,充任《明世宗实录》副总裁。 当时,张四维的家庭很富有,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武清伯李伟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原籍山西,张四维结交为内援。于是,张四维得以重新回到朝廷。
万历三年正月二十日(1575年3月2日),明神宗命张四维充任经筵讲官。 二月六日(3月17日),张四维自己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不允。 八月十一日(9月14日),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引荐张四维,冯保也与他友好,于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当时政事由张居正一人决定。张居正也不做推让,对同僚视若无人。张四维由张居正提拔,谨慎地侍从他,不敢轻率答复可否,追随在他的身后,以图拜官晋爵。 八月十四日(9月17日),张居正让张四维负责编纂《世宗皇帝实录》的总裁官。 十月七日(11月8日),张四维侍明神宗讲读于便殿,明神宗以其器度不凡,赐予“一德和衷”四个大字。
万历四年正月二十五日(1576年2月24日),张四维上疏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二月二日(3月2日),明神宗派遣张四维祭奠孔子。
挽留江陵
万历五年二月七日(1577年2月24日),明神宗命张四维和申时行主持会试。 八月一日(8月14日),明神宗派遣张四维到太学向孔子行礼。 八月二十一日(9月3日),《明世宗实录》成,张四维被加官太子太保,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九月二十六日(11月5日),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出,张居正想回家守孝,张四维用杨溥、金幼孜、李贤夺情起复的旧例,乞求张居正留下。 十一月八日(12月16日),张四维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万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1578年4月4日),张四维主持明神宗婚礼,劳加少保,晋武英殿大学士,荫一子为中书舍人。
万历八年二月七日(1580年2月21日),明神宗派遣张四维祭奠孔子。 三月二十一日(4月4日),明神宗命张四维担任廷试读卷官。 三月二十四日(4月7日),张四维疏请回避读卷,明神宗不允。 四月二十四日(5月7日),张四维以病乞求假期,明神宗同意了,并派太医诊视他的病情,又赏赐羊肉、猪肉、瓜茄。 六月二十九日(8月9日),明神宗以张四维三年秩满,荫其一子入国子监读书,张四维上疏推辞,明神宗不允。 七月一日(8月10日),张四维一品考满,被加官少傅。
万历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581年2月28日),张四维按照旧例乞求罢免自己,明神宗对他进行安慰,不允所辞。 三月三十日(5月2日),明神宗亲笔手诏御札“德惟一”赐予张四维。
担任首辅
万历十年五月二十二日(1582年6月12日),明神宗命张四维分献五岳之神。 六月五日(7月5日),明神宗叙辽左大捷功,进张四维为太子太师,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六月二十一日(7月10日),明神宗赏赐张四维齑笋。
起初,张四维曲意侍奉张居正,很不堪忍受,所草拟的旨令不完全合于张居正的心意,张居正也渐渐厌恶他。既然当权,知道朝廷内外颇受张居正的苦,想大肆收买人心。万历十年八月十四日(1582年8月31日),遇上皇子出生,明神宗向全国颁布诏书,张四维于是就上奏称:“现在法纪修明,海宇宁谧,堪称政治安平。而文武诸位大臣,不知道朝廷励精图治的本意,着力于敦促急烦、琐碎的事务,致使征赋敛税无度,政令彼此违背,朝廷内外哗然,丧失了扶植生灵之心。确实应该在此大庆之机,荡涤烦事苛政,弘扬皇帝的惠泽,使四海的百姓都感戴皇帝的圣德,这是稳定人心培养国脉的重要方法。”明神宗对此给予褒奖和采纳。从此,朝政稍稍改变,舆论也宽松了,诋毁张居正是当时所为之事。
万历十年九月二日(1582年9月18日),因云南的贡金误期,明神宗想将守土官治罪,又下诏提取云南以前贮存的矿银二十万两,张四维对明神宗进行劝谏,于是明神宗停止了该作法。 九月十二日(9月28日),明神宗加张四维为少师,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 十月十五日(11月9日),王篆、曾省吾大肆贿赂冯保,多次陷害张四维,并且指使交好的御史曹一夔弹劾吏部尚书王国光向张四维谄媚,提拔他的表弟王谦任吏部主事。于是申时行拟旨要罢免王国光,并且贬责王谦。张四维因为明神宗的抚慰、挽留,又负责政务。 十月十七日(11月11日),张四维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十月十九日(11月13日),张四维再次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5日),御史张问达弹劾张四维。张四维窘迫,求冯保的心腹徐爵、张大受贿赂冯保,冯保的怨意稍稍缓解。申时行便将张问达贬出京城,以安抚张四维。张四维因为申时行参与了阴谋,最终怀恨他。
万历十一年三月九日(1583年4月30日),因张四维之子张甲征参加廷试,明神宗允许张四维回避读卷。 三月十八日(5月9日),明神宗让张四维和申时行参与进士宴,并赏赐扇子。 四月六日(5月26日),张四维听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明神宗命礼部拟定抚恤方案。 四月十一日(5月31日),明神宗赐张四维之父张允龄祭葬如例,仍加祭四坛,派遣官员致祭造葬,赏赐张四维路费银一百两、彩叚六表里,差遣行人护送其还乡。 四月十二日(6月1日),明神宗赐张四维父张允龄葬礼银三百两、纻丝六表里、新钞一万贯、白米二十石、香油一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五十对、麻布五十匹。皇太后派遣太监送葬礼银一百两、纻丝四表里、新钞一万贯、白米十石、香油一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五十对、麻布三十匹。 四月十三日(6月2日),张四维乞求让生母王氏与父亲合葬,并在祭文中并列,明神宗同意了。 四月十八日(6月7日),明神宗在文华殿西室和张四维告别,并赏赐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又赏赐酒饭。 九月七日(10月21日),明神宗荫张四维一子入国子监读书,并赏银五十两、彩缎四表里,
万历十二年四月十六日(1584年5月25日),张四维上疏奏谢祭葬,明神宗下诏对他安慰。
暴病而亡
万历十三年十月十六日(1585年11月29日),张四维服丧将满,病殁于家。明神宗闻卒震悼,辍一日视朝,遣官治葬事,赠太师,谥文毅。
万历十七年九月十二日(1589年10月20日),明神宗下诏追赠张四维特进、光禄大夫。
政治
废除改革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张四维按例继任内阁首辅,对革新派的新政,进行了反攻倒算。正赶上皇子降生,张四维借机上了一份奏折,对张居正的改革大肆攻击,说革新派的改革是“务为促急烦碎,不合祖宗之法”,对地主利益损害过大,使他们都“丧其乐生之心”。要求在庆贺皇子降生的时候,把新政一齐取消。这是一份大贵族、大官僚对革新派进行反攻倒算的动员令。于是一大批被张四维收买的御史,一个个跳出来,攻击张居正的革新。张四维开始把革新派官员一批批地从政权中排挤出去,把反对张居正的守旧派,一批批地拉进来,对张居正所推行的新法,都一件件地停止了。土地丈量停止了,部分地区停止了“一条鞭法”,恢复了两税制,把镇守北方的大将戚继光调走,边防又废弛下来。不久官吏的“考成法”也废掉了,使贪官污吏,照旧为非做歹。
张四维执政后,内阁的权威降低,张四维宽大行政的初衷本是纠正张居正改革的不当之处,使事归六列、言归台谏,然而这一变动却改变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阁中政议的实施力度减弱,使一些正确的改革措施也被叫停,明朝丧失了一次重振的机会,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不同的行政作风间接导致了言官对张居正个人的清算,而鉴于元辅张居正如此悲惨的遭遇,在其之后再也没有首辅敢弄权,首辅之位俨然成为烫手山芋,在位者多担心引火烧身,出于自保的考虑,不敢有过多的作为,“承帝意”而已,对于后期万历怠政亦不敢过多劝诫,朝政荒废严重。对于言路的放宽使言官谏言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甚至不论事实真相,诋毁无所不至,阁臣对脱离钳制的言官群体已经无可奈何,导致言路混乱不堪,造成言路与内阁愈发水火不容,相互攻击,言官之间也各自为政,甚至与宦官勾结,助纣为虐,引发了明朝晚期严重的朋党之争。
重视商业
由于张四维出身于商人地主家庭,生活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因而他对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有比较进步的认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重农轻商的观念是很顽固的。但张四维却一扫以往传统观念,认为商人与士、农、工一样平等,商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统治者应将商业与农业同样予以重视。所以在张四维的一生中不仅没有轻视商业和鄙弃商人的言行,而且还为许多商人撰写过墓志碑铭,颂扬他们经商致富、益国济民的高尚品行,热情地讴歌了许多商人不辞劳苦、惨淡经营、艰苦创业的事迹。尤其是在他的文集《条麓堂集》中保留了大量关于山西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和经商之道,为后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外交
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王崇古上疏要求开通贡市之事引起朝廷热议,张四维立即给王崇古写信说明朝中情况,并要求王崇古下次上疏须将事体算定前后说明,将互市与马市的不同之处历历辨明,并应援引各巡抚、各道的意见当证据,以破解兵部会议关于马市的误解。在其后的几次书信中,张四维都就虏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在经过多次私下讨论和商议后,隆庆五年(1571年)二月,王崇古联合其他九十二名大臣再次上奏《确议封贡事宜疏》,分析了自诸虏侵犯边境以来敌我双方的得失,认为通贡是保全双方最好的办法,说明了如今开贡市与昔年的不同之处,并澄清了马市只不过是通贡中的一节,夷商自通有无,并不专市马,接着还提出了八项条规,史称“封贡八议”回议。 王崇古的“议封贡八事”奏至明廷后,经过激烈廷议并在辅臣的坚持下,终于同意册封俺答诸部愿与其展开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同意开通互市,“隆庆议和”顺利达成。
文学
诗歌
张四维的诗歌意象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多采取自然意象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将张四维的诗歌意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月意象为中心,烘托清新冲淡之境;一类是以药、酒、剑意象为中心,刚健爽逸,颇有几分豪情。张四维的诗歌经常使用月、荷、槐等自然意象营造清新冲淡的意境,除此之外,也会随机组合梧桐、蝉、鹤等意象,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类诗歌多与时令有关,多为五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读来耐人寻味,清新冲淡。晚年因病痛缠身,诗人组合剑、药、酒等意象,形成刚健爽逸的风格。病中的诗歌创作体现张四维的家国情怀。而与好友的交游、送别体现张四维的豪情,表达张四维的政治理想。这类诗歌多为五张四维有较强的辨体意识,绝句大多清新冲淡,律诗大多刚健爽逸。张四维的诗歌复古中求变,体现其强烈的审美自觉性。拟古乐府诗的创作,与其复古中求变的诗学思想高度统一,这在复古主旋律的诗坛上独树一帜。张四维主张“性灵”,强调真情实感的抒发,其交游赠答诗流露出的感情自然坦率,无一不体现诗人之心,同时与他的诗歌主张相得益彰。除此之外,古体诗与近体诗的风格迥异,体现张四维的辨体思想。
散文
张四维的文学思想与明代中后期的文学主流是一致的。明代文学前期以格调为主旋律,后期以情感为主旋律。张四维的散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商人墓志铭体现张四维包容的心态,折射出士商关系转变的现象。张四维的散文文体众多,体现其辨体思想。其中说理性强的议论两种文体,思辨性强,根极理要。记体文则反映张四维作为朝廷官员对时事的关注,体现其家国情怀。
明穆宗朱载坖:四维日侍讲读,素称清谨。 (《明穆宗实录》引)
明神宗朱翊钧:①卿辅政忠勤,朕所倚任。 (《明神宗实录》引)②先生辅政有年,启沃功多,方切倚信。 (《明神宗实录》引)③咨尔具官张四维,名世伟人,熙朝宿望。有博达渊潜之识,而本之忱恂;有端方直亮之操,而将以勤恪。自服官于史局,已夙鬯乎英声。洊陟宫僚,多讲幄论思之益;升华翰署,冠文学侍从之班。旋跻铨部之贰卿,克佐建邦之六典。先皇帝用以遗朕,俾尹储闱;余一人劳于求贤,延登揆路。感酬知遇,弘宣承辟之猷;殚竭忠贞,式展经邦之畧。 (《宗伯集》引)
徐阶:此参政,异日忧也。 (《张文毅公墓碑》引)
袁炜:此真博物君子矣。 (《张文毅公墓碑》引)
何维柏:张四维志秉忠贞,才兼谋断。 (《明神宗实录》引)
王崇古:成吾事者,伯甥也。 (《张文毅公墓志铭》引)
潘季驯:辅臣张四维、申时行,雅抱寅工之志,同廑巳溺之怀。恊赞庙谟,审事几而千里皆如烛照;力扶国是,决大计而群疑咸自冰销。 (《两河经略》)
张楚城:张四维邪僻。 (《湖广通志》引)
王世贞:四维北人,粗读书,自负能文章,而实少所通会,颇有干用才。 (《嘉靖以来首辅传》)
许国:公为人孝友,笃于故旧,人有德,一饭不忘。 (《张文毅公墓志铭》)
王锡爵:①公幼即开敏,有异大志。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毅凤盘张公四维墓表》)②自师翁秉政,旋乾转坤,世道又一更始,海内士民承卬泽流,皆以为太平。
申时行:公孝友天笃,内行甚谨。与人交断断不能苟合,而厚于故旧。 (《张文毅公墓碑》)②公居恒简重,至临大事决大疑,迎刃而立断。 (《张文毅公墓碑》)
陈经邦:先生雅嗜学,不欲以所长自满,尝约孙宗伯、陈宫允、马少保数君子结社都门,专精讨艺,一切绝请谒交游,相与订千古之事。 (《张四维集》引)
王家屏:①公天性孝友,内行淳笃,与人处断断不苟合,而厚于故旧,无间存殁。 (《张文毅公行状》)②家屏为公桑梓后进,在史居诵公之文章,见其雍容尔雅,蔚为宗公。比从讲筵,窃窥公学术,则见其直谅多闻,纳乎圣听。公既居中持国柄,乃伏睹公忧劳夙夜,以身任天下之重。方其剪除奸邪,一日而宇宙回春,此乃与司马文正公元祐之政岂异哉? (《张文毅公行状》)
沈懋学:为文不为群籍所使,独抒神情,深造自得,而优入于化境,一切世习,高之空幻隐僻、卑之剽窃摹拟者,俱弃而不屑。口不淳淳言学,无形而非学焉;文不拘拘言道,无言而非道焉。 (《张四维集》引)
葛昕:恭惟阁下,学洞天人,德媲圣哲。权衡人物,廓然天地之无私;纲纪文章,焕矣斗山之再作。致吾君于尧舜,功高而道俱高;措天下于泰山,德重而言并重。五百年必有名世,再见夔龙;三千载幸值昌辰,实逢周召。 (《集玉山房稿》)
叶向高等:其为首辅才期月也,尝称杨文襄、翁襄敏气略磊砢,无书生文吏习,盖自况云。 (《明世宗实录》)
谈迁:蒲州(张四维)之进由江陵(张居正),及代柄,务倾江陵以自见,尽反其所为。所裁冗官秕政,一切复之,博惇大之名,阴行排挤,吴县(申时行)亦踵其故智,使纪纲陵迟,侵渔日恣,吏贪而民玩,将惰而兵骄,国储荡然,基无穷之祸。彼蒲州者,诚江陵之罪人也!
张廷玉等:①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 (《明史》)②四维等当轴处中,颇滋物议。其时言路势张,恣为抨击。是非瞀乱,贤否混淆,群相敌仇,罔顾国是。诟谇日积,又乌足为定论乎?然谓光明磊落有大臣之节,则斯人亦不能无愧辞焉。 (《明史》)
和珅等:娴文辞,倜傥有才智。 (《大清一统志》)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先辈 | 始祖 | 张思诚 | 元末自解州避乱迁徙至蒲州。 |
高祖父 | 张绣 | —— | |
曾祖父 | 张宁 | 累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 |
祖父 | 张谊 | 号首阳。累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 |
父亲 | 张允龄 | 字伯延,号嵋川,晋商,累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 |
叔叔 | 张遐龄 | 字伯鹤,别号竹川,商人。 | |
母亲 | 王氏 | 赠一品夫人。 | |
舅父 | 王崇古 | 字学甫,号鉴川,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 |
平辈 | 弟弟 | 张四端 | 军都督府督事。 |
张四教 | 字子淑,别号历盘,商人,后捐资授龙虎卫指挥全事。 | ||
张四事 | 州学生。 | ||
张四象 | 字子易,号松盘,太学生。 | ||
张四隅 | 早夭。 | ||
张四术 | 早夭,冥婚沈氏。 | ||
—— | 妻子 | 王氏 | 封一品夫人。 |
后辈 | 儿子 | 张甲征 | 张四维长子,兵部武库司主事,娶杨氏。累官工部郎中。 |
张泰征 | 张四维次子,累官湖广参政。 | ||
张定征 | 张四维三子。 | ||
张久征 | 张四维四子。 | ||
张元征 | 张四维五子。 | ||
张献征 | 张四维六子。 | ||
女儿 | 张氏 | 张四维长女,嫁兵部武选司郎中马糙,封安人。 | |
张氏 | 张四维次女,嫁举人杨煊。 | ||
张氏 | 张四维三女,嫁庠生韩爌。 | ||
参考资料: |
张四维著有《条麓堂集》三十四卷。
墓葬
张四维墓位于山西永济市西10千米侯家庄南,墓地200平方米,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七》
王锡爵《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毅凤盘张公四维墓表》 (引自《国朝献徵录·卷十七》)
申时行《张文毅公墓碑》 (引自《山西通志》)
许国《张文毅公墓志铭》
王家屏《张文毅公行状》
2003年电视剧《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谭霏翎饰演张四维。
2010年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俞洛生饰演张四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