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挺 编辑
韦挺(589-646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隋朝民部尚书韦冲之子,唐朝宰相韦待价之父。
韦挺出身自关中望族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少时与隋朝大丞相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关系交好,在陇西公府中任祭酒。唐朝建立后,韦挺官至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卫率,太子李建成待他很好,宫中无人能与他相比。武德七年(624年),李建成谋害秦王李世民未果,韦挺等太子府属官被高祖李渊流放到越巂。李世民为太子,征拜韦挺为主爵郎中。后经宰相王珪举荐,历任尚书右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官至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经常参与讨论政事,又与高士廉等人编撰《氏族志》,被太宗赞赏,改授银青光禄大夫。后改任太常寺卿。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亲征辽东,韦挺负责转运军粮,因河渠堵塞运粮失期,被罢官,以平民身份从军效力。太宗破盖牟城,命韦挺率兵镇守。韦挺任上日夜与高丽军战斗,对盖牟城战况十分担忧,又对运粮失期被罢官一事不满,常书信于术士公孙常。后公孙常因罪自杀,韦挺的书信被发现,太宗认为韦挺心怀怨恨,将其贬为象州刺史。 贞观二十年(646年),韦挺于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垂拱二年(686年),被追赠为润州刺史。韦挺的作品有参修的《氏族志》一百卷,文章四篇。
韦挺以礼学知名,以矫正世风为己任。为官时敢于直言,在太宗朝尽诚规谏,时进谠言。参与编撰的《氏族志》,对中国政治及谱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名:韦挺
封号:扶阳县男(一作扶风郡开国男)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589年
逝世日期:646年
逝世地:象州(今广西省象州县)
主要成就:参与编撰《氏族志》
主要作品:《氏族志》、《议婚俗表》等四篇
最高官职:太常寺卿、银青光禄大夫,润州刺史(赠官)
少时生平
韦挺出身自关中望族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少时与隋朝大丞相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关系交好。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大丞相李渊攻占长安,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唐世子,封陇西公,召韦挺到其府中任祭酒。
亲善太子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李建被立为皇太子。韦挺经过多次升迁,官至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卫率。与李建成的关系很亲密,是东宫官员中最受信用的人。
武德七年(624年),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去宜君(今陕西宜君)的仁智宫避暑。留在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李建成命庆州都督杨文干暗中召集士兵送往长安,准备趁此机会发动兵变。结果事情被人告发,杨文干起兵造反,被李世民平定。 李渊没有处理李建成,而是认为东宫官员没有辅佐好太子,把韦挺等人流放到越巂(今四川西昌)。
贞观重臣
武德九年(626年),高祖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韦挺被召入朝任主爵郎中,不久后,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贞观元年(627年),韦挺经王珪数次推荐,出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吏部侍郎,转任黄门侍郎,再升为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 太宗对韦挺说:“卿担任御史大夫,是朕的意思,左右大臣没有为卿说情的!”韦挺说:“臣愚笨,不可以玷辱高位,并且不是功臣也不是旧臣,却位在藩邸故僚之上,希望让臣的职位靠后用来勤勉立功的人。”太宗没有听。
贞观六年(632年),当时承袭隋朝大乱,风俗败坏,人们不知教化。韦挺上《论风俗失礼表》及《议婚俗表》。 同年,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因上封事称旨,太宗设宴款待,称赞他们能够尽诚规谏,对他们大加赏赐。
拜相未果
不久后,韦挺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当时魏王李泰受恩宠,太子李承乾多有过失,太宗有废立的想法,杜正伦将消息透露给了李承乾。魏王李泰乘机谋取太子之位,韦挺也参与其中。太宗得知后,将杜正伦贬官,对韦挺说:“朕已经处置了杜正伦,不忍心再以法令来处置卿。”将他改为太常寺卿。
当初,韦挺任御史大夫时,马周任监察御史,韦挺对马周很不礼遇。等到马周任中书令,太宗打算洗刷韦挺的罪名任用他为宰相,马周说韦挺很是刚愎自用,不是任宰相的大器,太宗于是停止了任命。
转运粮草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打算亲征辽东,挑选主管运送粮饷的人时,马周说韦挺的才能胜任粗活,太宗同意。
韦挺的父亲曾担任隋朝营州总管筹划治理高丽,以前的书信都收藏在家里,韦挺将它呈上。太宗很高兴,对韦挺说:“幽州至辽东两千里没有州县,官军的粮草你要为朕征集。若是官军粮草充足,那就是你的功劳。你自己选择四品文武官员十人为副使,从幽、易、平三州各取士兵二百、战马二百自用。”下诏河北各州都受韦挺节制调度,允许他自行决断事务。太宗又亲自解下貂皮衣和宫中的马匹一起赐给了韦挺。
失期被废
韦挺到任后,派遣燕州司马王安德巡行渠道,造漕船转运粮食,自桑乾水抵达卢思台,去幽州八百里,渠塞不可通。韦挺认为正是严寒时节,不可运行。于是卸下粮食放在卢思台的旁边,修粮仓贮藏,等到流水解冻再运行。随即向太宗报告:“等官军到来,粮食必定充足。”太宗不高兴地说:“军队宁可行动缓慢,运粮之事不可推迟。朕想十九年出征,你却说二十年才能运粮,怎么办?”于是下诏书让繁畸令韦怀质前往韦挺处支度军粮,检覆渠水。韦怀质回朝后,弹劾道:“韦挺在幽州,每天置办酒席,不考虑职责,不前去巡视漕渠是否畅通,就造船运粮,走了八百里,才领悟不能这样,想前进不能,返回水流又干涸了。军队所需粮草,恐怕不如陛下原先设想的。”太宗怒,派遣将作少监李道裕代替韦挺,让治书侍御史唐临将他押送洛阳,废为平民,以平民的身份随军。
任上去世
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645年),唐军先锋部队攻破盖牟城,太宗下诏让韦挺率兵镇守,表示重新任用。盖牟城远离唐军主力,又与敌军新城接邻,因此战况激烈,日夜作战。韦挺对盖牟城战况十分担忧,又对运粮失期被罢官一事不满,便写书信给亲善的术士公孙常。后来公孙常因其他罪行自杀,韦挺的书信被发现,信中说道自己所驻守的城池战况危急,有感叹惆怅之意。太宗认为韦挺心怀怨恨,将其贬为象州刺史。
贞观二十年(646年),韦挺任象州刺史一年后,于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后世追赠
垂拱二年(686年),韦挺的长子韦待位居宰相,上奏请求削减其官秩,用以追赠其父,作为补偿。武则天于是追赠韦挺为润州刺史。
政治
韦挺参与编撰的《氏族志》,以谱牒的形式将六朝旧望与隋唐新贵的地位等级固定下来,这是韦挺与高士廉等人于当时政治及谱学上的重要贡献。
礼学
韦挺以礼学知名,以矫正世风为己任。他的《议婚俗表》与《论风俗失礼表》均从“礼”的角度出发,对不合于“礼”的社会现象进行纠正。《祫禘功臣配享议》从祭祀的源始论起,对功臣配享的时间、规模等进行论证。《泾水赞》仅存四句十六字,写浊流之出于清津,并用旧典说明泾水的作用。
亲属成员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祖父 | 韦敻 | 北周至北周时期隐士,,北魏右将军韦旭之子。北周明帝宇文毓十分赏识他,赐号逍遥公。 |
父亲 | 韦冲 | 北周至隋朝大臣,韦敻第五子。官至隋朝民部尚书。 |
儿子 | 韦待价 | 唐朝宰相,韦挺长子,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婿。唐高宗时期官至右武卫将军,封扶阳侯。武后临政后,官拜吏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后拜相,任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官拜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督三十六总管讨伐吐蕃,战败,被流放于绣州,于任上去世。 |
韦履冰 | 韦挺第二、三子,事迹失考。 | |
韦兴宗 | ||
韦万石 | 唐朝大臣,韦挺第四子,官至太常少卿,知吏部选事。 | |
韦氏 | 韦挺第五子,事迹失考。 | |
韦几 | 唐朝大臣,韦挺第六子,去世后和太子仆崔思猷的亡女配阴婚。 | |
女儿 | 韦氏 | 韦挺长女,嫁齐王李佑,为齐王妃。 |
参考资料 |
家族世系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
韦真喜 (北魏侍中,冯翊、扶风二郡太守) | 韦旭 (北魏南豳州刺史、文惠公) | 韦敻 (北周逍遥公) | (隋荆州总管、汉安文公) | 韦福子 (隋司隶别驾) |
(隋内史舍人) | ||||
韦福奖 (隋通事舍人) | ||||
韦氏 (嫁北周上明恭公杨文纪) | ||||
(隋广州总管、襄阳敬公) | 韦协 (隋秦州刺史、襄阳安公) | |||
韦瓘 (过继叔父韦孝固) | — | |||
韦颐 | ||||
韦仁基 (唐龙州刺史) | 韦元祚 (唐丹州刺史) | |||
韦仁祚 (唐宋州刺史) | ||||
韦艺 (北周营州总管、魏兴怀公) | (唐齐州刺史) | |||
韦或 (隋千牛备身、安吉公) | ||||
韦晏 (唐马岭县令) | ||||
韦宣敏 | ||||
韦沖 (隋户部尚书、义丰县侯) | 韦挺 (唐象州刺史) | |||
韦氏 (嫁隋朝齐王杨暕) | ||||
韦德运 | ||||
韦约 (隋仪同、观城公) | 韦克己 (唐陇州长史) | |||
韦后己 | ||||
韦孝宽 (隋尚书令、郧襄公) | 韦那罹 | — | ||
韦谌 (过继叔父韦子迁) | ||||
韦总 (北周京兆尹、河南贞公) | 韦圆成 (隋陈沈二州刺史、郧静公) | |||
韦匡伯 (隋尚衣奉御、舒懿公) | ||||
韦圆照 (隋驸马都尉、河南郡公) | ||||
韦纤婉 | ||||
韦纤惠 | ||||
韦连佩 | ||||
韦连备 | ||||
韦氏 | ||||
韦纤慎 | ||||
(隋毛州刺史、滑定公) | 韦保鹫 | |||
韦保峦 (隋右卫副率、滑国公) | ||||
韦义节 (唐刑部侍郎、襄城县公) | ||||
韦氏 (嫁隋万年令杨岳) | ||||
韦霁 (隋太常少卿、安邑县伯) | — | |||
(唐陵州刺史、寿光县男) | 韦全璧 (唐潞易二州别驾) | |||
韦琬 (唐成州刺史、寿光县男) | ||||
韦琨 (唐户部侍郎、武阳贞侯) | ||||
韦璲 (唐仓部郎中) | ||||
韦瑜 (唐歙州刺史) | ||||
韦无漏 (北周永安县侯) | — | |||
韦长英 (普安郡公主,嫁新蔡郡公斛斯恢) | ||||
韦氏 (嫁湖州刺史皇甫道) | ||||
韦孝固 (北周吏部郎中、安平恭子) | 韦瓘 (隋隋州刺史、建安县子) | 韦万顷 | ||
韦勇力 | ||||
韦惠尚 | ||||
韦氏 (嫁荥阳毛氏,宜君侯) | ||||
韦氏 (嫁安定梁氏) | ||||
韦氏 (嫁陇西李氏) | ||||
韦子迁 (北魏安定县男) | 韦谌 (隋荆州总管、平桑静公) | — | ||
姓名失考 (西魏东秦州刺史) | — | |||
韦祉 (北魏太府少卿) | 韦义远 (北魏岐州刺史) | |||
韦祯 (北魏给事黄门侍郎) | 韦文殊 | |||
参考资料 |
韦挺的作品有:与高士廉等人编撰的《氏族志》一百卷;《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收录有韦挺的《论风俗失礼表》一篇;《全唐文补编·卷四》收其《议婚俗表》《祫禘功臣配享议》《泾水赞》三篇。
《旧唐书·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新唐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二十三》
影视名称 | 饰演者 |
---|---|
2006年电视剧《贞观之治》 |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