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兼士 编辑

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

沈兼士沈兼士

沈兼士(1887年7月31日—1947年8月2日),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

沈兼士早年曾到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并与马裕藻、钱玄同、许寿裳等人从章炳麟问学。归国以后,任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文字学、《说文解字》等课程,并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他积极培养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人才,对于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提倡调查歌谣、调查方言,倡导新的学风。

沈兼士学识渊博,又精于诗文,尝与诗家樊增祥唱和。曾任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主持整理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事宜,并任北平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讲授有关文字学、训诂学等课程。平生治学主张兼通博采,不为拘墟之见,因此对文字训诂发明独多,是中国近代最有见地的训诂学家之一。主要的见解是从总体上探求汉语语词的语根,推寻语词表现在形、音、义三方面的嬗变,并提倡利用形声字的声符进行汉字的字族研究,以建立汉语语学和字族学。代表作是《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文和《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书。中华书局出版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沈兼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7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1947年8月2日

职业: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

主要成就:与沈士远、沈尹默有“北大三沈”之称

出生地:陕西汉阴

代表作品:《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

祖籍:浙江兴(今湖州)

人物生平

编辑

沈兼士沈兼士

沈兼士(1887年-1947年),名坚士,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辅仁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 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

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

由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收入有关文字学沿革研究的文章42篇。包括文字训诂、书籍序跋、历史档案整理等三方面内容。

任职故宫

沈兼士曾参与故宫博物院维持会,1925年出任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主持文献部工作,并被推举为故宫博物院理事。1929年任文献馆副馆长,1934年任馆长至1947年病逝。

在故宫博物院任职期间,他组织集中宫中各处散存档案,聘请著名学者协助指导,将军机处、内阁、内务府及宫中各处档案分别整理编目;开辟陈列室展出有价值的档案;组织编辑出版《文献丛编》《史料旬刊》《清代文字狱档》等30余种书刊。任文献馆馆长时,对清代档案的整理制订了较为细密的计划,并开始对档案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整理档案应以不失原貌为原则,主张系统地加以分类整理,摈弃只注重搜求珍奇史料的做法,先后撰写了6篇有关明清档案管理的论著。他将历年经验总结编成《整理档案规程》,对明清档案管理和档案学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在语言文字学方面,他著作宏富,其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很高的评价。主要著作有《广韵声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沈兼士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字学,提出了文字既起源于语言又起源于绘画的文字起源的二元说,并且提出了文字画的概念,沈兼士的观点在建国前后引起争论,唐兰、梁东汉等人对沈兼士文字画理论进行了批评,唐兰的《中国文字学》1949年3月出版时,沈兼士已经辞世,我们不可能看到沈兼士对唐兰批评的回答。但是建国后文字学界还是客观地评论了沈唐关于文字起源的论争。经过论争沈兼士的观点受到普遍认可。从文字体系的角度来说,文字画的阶段是存在的,文字画可以说是汉字的源头。中国文字学在批评与反批评的论争中发展,文字源于图画的观点现已为大多数文字学者所接受。

生平轶事

编辑

撷取沈先生几个生平片段,让我们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沈讲课时,总是闭着眼讲,同陈寅恪先生讲法一样。到下课时,才睁开眼睛,走出教室。他是一位爱国的老专家,痛恨特务、侦探进入学校监视学生和教师。有一次,中文系一年级学生上课时,他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忽然有人进来,用点名册来点名。那人把礼帽放在附近桌子上,沈先生以为是特务,非常讨厌,马上把那人的帽子摔到地上,又大声说:“这是放帽子的地方?这是放东西的地方?”那人不好意思地拾起帽子戴上,然后面对大家说:“沈先生太过分了!我以前还听过他的课呢!”然后慢慢推门走了。原来那是注册科的职员来抽查上课学生人数。一般北大教师是不点学生名的,尤其是二年级以上就不大点名了。北大当局号召“自由研究”,不愿听本课的,也可以随便自己回去研究。对刚从中学来的一年级学生要严些,但也是抽查点名,不一定抽查哪一班,以致有此误会。

二、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日本人,且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此事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获悉,于是他致函民国教育部,“竭力反对,其事遂寝”。沈兼士先生对民族文化真可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三、在《三松堂自序》中,冯友兰还讲了一件沈兼士讲哲学史的趣事: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个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半年,才讲到周公。我们问他,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

四、沈兼士家境并不宽裕,甚至每搬一次家,都不得不出售部分藏书以补贴租金。学生们记得视书如命的老先生卖书时那副可怜样儿。一个下午,老先生在藏书的小屋找书出售,他一边念书名,家人一边在外记下出售清单。有时候,一个书名说出来,过了会儿,又舍不得,再说勾掉。结果,最后一看,舍得卖的书,值不了几个钱,又只好把勾掉的书名再一个个写上。当时,许多教书先生都有自用包车,而这位沈兼士教授,却往往只是挟一个颜色黯淡的皮包,步行上课。课余,深居简出。偶尔,他也光临东安市场的五芳斋吃顿小吃,然后匆匆离去。

五、1914年,沈兼士同鲁迅先生相识,并过从甚密,书信往还,经常聚首, 《鲁迅日记》中曾多次提到沈兼士。鲁迅逝世之后,沈兼士全力支持参与出版鲁迅全集,接济鲁迅遗孀朱安,朱安为鲁迅付出了一生,最后几年依然在执行鲁迅遗嘱上不折不扣。鲁迅遗嘱第一条就是: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鲁迅死后,朱安生活困顿的消息传到社会上,面对各界捐款,她严格按鲁迅遗嘱,除了鲁迅好友沈兼士等人的赠款外,她对朝鲜剧人艺术协会理事长徐廷弼及《民强报》记者等人的捐赠,均予以谢绝;对北平《世界日报》欲为她发起募捐,她也说:“不便接受,最近曾收到沈兼士先生送来的一笔款子,是国币五万元。这笔钱,本来是上海的许先生托沈先生带的,但沈先生当时并没有拿那笔钱,只说到北平一定给鲁迅夫人送一点款子去;结果,钱是送到了,然而并不是许先生托带的,而是沈先生自己跟几位老朋友凑起来送的。”

出版图书

编辑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作者名称 沈兼士

作品时间1986-12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是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兼士。

广韵声系

作者名称 沈兼士

作品时间1960-9

《广韵声系》是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作者名称 沈兼士

作品时间2014-12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书分声训与右文、右文说之略史、诸家学说之批评与右文之一般公式、应用右文以比较字义、应用右文以探寻语根,以及附录等部分。《吊杀祭古语同原考》为语言文字学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巾”、“木”、“示”三字的关系,而得出“吊”、“杀”、“祭”三字古语同原的__。 沈兼士...

编著出版

编辑

书目

系统的文字学参考书目举要

沈兼士编

-

-

文字形义学

沈兼士编

民国间

编辑广韵声系之工作报告

沈兼士等辑

民国32年 (1943)

陈援庵先生六十寿序

沈兼士撰 余嘉锡

民国28年(1939)

广韵声系

沈兼士主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著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广韵声系

沈兼士主编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60

石鼓文研究三事质疑

沈兼士著

辅仁大学辅仁学志社

1944

段砚斋杂文

沈兼士著

北平 编者自刊

1947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沈兼士著

北平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33

广韵声系

沈兼士主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2004重印

广韵声系

沈兼士主编

北平 辅仁大学

1945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2004重印

沈兼士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

紫禁城出版社

1990年版

主要论文

文字学之革新研究

从古器款式上推寻六书以前之文字书

造字原则发展之程叙说

广诏声系叙及凡例

一封讨论歌谣的信

关於考订方言用字答魏建功君书

国语问题之历史的研究

今後研究方言之新趋势

文字学书目提要叙录

附系统的文字学参考书目学要

研究文字学的几个方法

了原始意羲之试探

初期意符字之特点性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丁声树释名字这羲字之羲类书

三沈纪念馆

编辑

沈兼士“三沈纪念馆”沈兼士“三沈纪念馆”

三沈纪念馆位于汉阴县县城以西古城墙边,旨在纪念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沈氏三贤青少年时代曾生活于汉阴,2004年修葺完善,陈列“三沈”事迹及作品供后人瞻仰、纪念。 1912年秋沈兼士到北京,受聘于北京大学,其时,北大正趋全盛,名流云集,社会有集其姓氏而并称之美谈,时有“五马”、“四陈”、“三沈”、“二周”之称,“三沈”即沈兼士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三人,他们同在北大任教,同为北大评议会成员,当时在北大被称为“沈氏三兄弟”。

沈兼士“三沈纪念馆”沈兼士“三沈纪念馆”

诗作欣赏

编辑
《长安客舍之夜》

乱里笙歌杂楚辛,酒颜红颊白头新。

遥知灯火阑珊处,更有份离念远人。

《入蜀杂诗》

尽室羁穷域,孤征念老身。

千山劳物役,一纸慰情亲。

战地诛求急,胡天雨雪频。

转蓬聊忍性,生意待来春。

《九日用少陵韵》

去年病卧长安客,今日淹留蜀水滨。

取次中秋到重九,生憎雨久盼清新。

且浇垒块高楼酒,苦忆情亲绝塞人。

引领官军收蓟北,放歌燕市荡胡尘。

《甲申客渝和友人招赴汪山看梅之作》

裙屐风流花照檐,客中高会想精严。

影疏香暗堪滋味,不啻莼羹著豉盐。

羁怀都不关山水,孤负名园数点花。

烧罢药炉了无事,纸窗斜日听昏鸦。

《虞美人·香山除夜》

儿时除夜贪迎岁,欢笑何曾睡。中年除夜感飘篷,风雪征程南北复西东。

而今病卧西山下,两度逢除夜。粥余药罢百无宜,静对寒梅数点且忘机。

《小孩和小鸽》

几阵秋风,把避暑的大人先生们都吹下山了。

旅馆里屋檐下被客人们吓走的一群小鸽子,慢慢的寻回了旧巢,咕咕的叫着。

后山坡几个乡下人,担了收获的高梁,在夕阳影里,唱着山歌往家里走。

那一群小鸽子在白场上踱来踱去,拾那遗剩下狼藉着的高梁粒儿吃。吃完了走到山溪边去喝水。

阿观在旁边站着看得出了神。鸽子们却不怕他,时时别转头看一看,依然伸着脖子一口一口的喝水。

下一篇 马衡

上一篇 刘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