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候 编辑
明清死刑监候制度
监候,即“秋后处决”的别称。是指明清时对于判处死刑的罪犯暂时监禁,不立即执行,待至朝审、秋审时,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清史稿·刑法志》记载:“旧制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所谓旧制指明代而言。)监候有斩监候与绞监候之别,是立决的对称。在一些现代法律学研究中,也把明清死刑监候制度看做现代死缓制度的起源。
罪犯经过会审之后,定为情实的, 就奏请执行死刑; 定为缓决、可矜可疑(情有可原或案情尚有疑问)、留养承祀的,或继续监禁,或减等发落,或枷责释放。定为有词(翻供)的要发回重审。故判决斩、绞监候的犯人,有可能处死,也可能不处死 。清代开始,取消“有词”一类,“可疑”一类也多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继续监禁不被处死的犯人也可能在狱中被拷打或因生病受伤而死,这就是明清时代多出现的“淹禁”现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