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遥 编辑
路遥(1949年12月2日 —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继续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1年,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中文名:王卫国
别名:路遥(笔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北榆林清涧县
出生日期:1949年12月2日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17日
毕业院校:延安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
主要成就: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性别:男
路遥
1949年12月2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8年,路遥以群众代表身份被结合进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并且担任了副主任职务。
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在路遥回乡务农期间,路遥和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个窑洞,两人成为朋友,曾彻夜长谈过。
1970年,路遥在延川县文化馆编辑的油印小报《延川文化》上发表了《车过南京桥》的诗作。
1972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
1973年,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月,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
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人生》发表之后,路遥又接连写作了发表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说。
路遥在煤矿
1984年,开始筹备创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为创作寻找素材。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1990年到1992年,路遥处在创作休整期。一方面要恢复一下严重透支的体力;另一方面,也好对创作进行一番思考。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提问,路遥决定就《平凡的世界》创作问题写一篇随笔,这就是后来面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年8月1日,路遥离开西安返回延安, 9月5日,路遥返回西安,亲友为他送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11月21日,在西安三兆公墓举行告别仪式。
年份 | 作品名称 | 体裁 | 备注 |
---|---|---|---|
1970年 | 车过南京桥 | 诗歌 | 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正式开始使用笔名“路遥”,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转载了这首诗 |
蟠龙坝 | 歌剧 | 与陶正合作,未刊 | |
1971年 |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 诗歌 | 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塞上柳 | 诗歌 | 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
1972年 | 灯 | 诗歌 | 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当年“八路”延安来 | 诗歌 | 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
走进刘家峡 | 诗歌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
电焊工 | 诗歌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 |
第九支队 | 歌剧 | 与闻频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 | |
桦树皮书包 | 叙事诗 | ||
1973年 | 歌儿伴着车轮飞 | 诗歌 | 《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
优胜红旗 | 短篇小说 | 《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 |
1974年 | 红卫兵之歌 | 诗歌 | 与金谷合作,《陕西文艺》1974第4期 |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 诗歌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 |
银花灿灿 | 散文 | 《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 |
1975年 | 灯光闪闪 | 散文 | 《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
不冻的土地 | 散文 | 《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 |
1976年 | 吴堡行 | 散文 | 与李知、董墨合作,《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
父子俩 | 短篇小说 | 《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 |
1977年 | 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 | 散文 | 与谷溪合作,《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
1978年 | 不会作诗的人 | 短篇小说 | 《延河》1978年第1期 |
1979年 | 在新生活面前 | 短篇小说 | 《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
夏 | 短篇小说 | 《延河》1979年第10期 | |
今日毛乌素 | 诗歌 | 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 |
1980年 | 惊心动魄的一幕 | 中篇小说 | 《当代》1980年第3期 |
匆匆过客 | 短篇小说 | 《山花》1980年第4期 | |
青松与小红花 | 短篇小说 | 《雨花》1980年第7期 | |
卖猪 | 短篇小说 | 《鸭绿江》1980年第9期 | |
病危中的柳青 | 特写 | 《延河》1980年第6期 | |
1981年 | 姐姐 | 短篇小说 | 《延河》1981年第1期 |
月下 | 短篇小说 | 《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 |
风雪腊梅 | 短篇小说 | 《鸭绿江》1981年第9期 | |
1982年 | 人生 | 中篇小说 | 《收获》1982年第3期;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
在困难的日子里 | 中篇小说 | 《当代》1982年第5期 | |
痛苦 | 短篇小说 | 《青海湖》1982年第7期 | |
1983年 |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 中篇小说 | 《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
柳青的遗产 | 随笔 | 《延河》1983年第6期 | |
当代纪事 | 中短篇小说集 | 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 |
1984年 | 你怎么也想不到 | 中篇小说 | 《文学家》1984年第1期 |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 中篇小说 | 《钟山》1984年第5期 | |
生活咏叹调 | 短篇小说 | 《长安》1984年第7期 | |
人生 | 电影文学剧本 | 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 |
1985年 |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 短篇小说 | 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
路遥小说选 | 中短篇小说集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 |
姐姐的爱情 | 中短篇小说集 |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 |
注重感情的积累 | 创作随笔 | 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 |
1986年 | 平凡的世界 | 长篇小说,第一部 | 《花城》1986年第6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
1988年 | 平凡的世界 | 长篇小说,第二部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
1989年 | 平凡的世界 | 长篇小说,第三部 | 《黄河》1988年第3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
1991年 |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 发言稿 | 1991年3月30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的演讲 |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 | 讲话稿 | 发表于《女友》杂志“91之夏文朋诗友创作笔会”上 | |
早晨从中午开始 | 创作随笔 | 1991年冬——1992年春发表于《女友》 | |
1992年 |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 散文 | 《延河》1992年第1期 |
少年之梦 | 散文 | 《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时间2005-1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是2005年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
平凡的世界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
人生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
早晨从中午开始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随笔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通篇写了他在《人生》获得巨大成功后,没有在荣耀面前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励,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相信《人生》不是自己难以逾越的横杆,继而萌生了创作鸿篇巨著的伟大设想,那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精选集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作品
作品时间2008-12
《路遥精选集》是2008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作品时间2010-1-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是2010年1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原名王卫国。
路遥文集(全5卷)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作品时间2005-5-1
《路遥文集(全5卷)》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
匆匆过客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作品时间2001-9-1
《匆匆过客》是200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套装共2册)(附珍藏版书票)
作者名称 路遥
作品类别小说
作品时间2016-10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
《路遥》是以电影全纪实的手法实景再现作家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纪录片共八集,每集的片名分别为《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讲述了路遥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一生。该片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08年启动,10年5月全部完成制作,2010年11月首播于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CCTV9频道于2011年3月28日至30日每晚22:10分为上、中、下播出。2011年3月24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等在西安为纪录片《路遥》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墓地
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广播连续剧
广播连续剧《路遥》以陕西作家路遥的生平为脉络——从他童年贫寒痛苦的经历、少年曲折艰难的成长,青年时期对文学坚毅执着的追求,弘扬其恪守信念、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该剧采用多重空间的交错展示,充分调动广播剧艺术表现手法,将文学人物与戏剧人物互为照应,把人物命运与时代变化融为一体,让听众在声音的艺术中,聆听路遥短暂又辉煌的人生故事,感悟他倾其一生书写普通劳动者,深情讴歌土地和人民,颂扬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2021年10月21日,由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出品的18集广播连续剧《路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首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