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 编辑
通州,是古代江苏南通的称呼,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卷23。江苏南通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始称通州,北京通州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始称通州,后为避混淆,位于今江苏省的通州俗称南通州,位于今北京市的通州俗称北通州。通州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改为南通县,由是始有南通之称,解放后市县分离,析出南通市。现南通市辖崇川、通州、海门、启东、如皋、如东、海安等县级行政区。
中文名:通州
外文名:Tongzhou
别名:崇州
现名:南通
现辖:崇川、通州、海门、启东、如皋、如东、海安等
位置:江苏省东南部
《读史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通州:“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万历《通州志》卷1“通州沿革表叙”谓“州之东北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江通吴粤楚蜀,内运渠通齐鲁燕冀,故名通州。”明洪武初省静海县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为别于顺天(今北京市)之通州,俗称南通州。1912年改南通县。1949年由南通县城关区及近郊设南通市(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清康煕十一年(1672年),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直隶州,增领扬州府泰兴、泰州府如皋两县。为有别于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俗称南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划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10个沙,设海门直隶厅。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通州为南通县,同时,废海门厅,设海门县。民国三年至十六年(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归苏常道管辖;海门、崇明等县归沪海道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抵达南通,成立中华民国南通县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原属崇明县的外沙独立建置启东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江苏省行政第七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1936年苏七区改为苏四区,增辖靖江县)。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934~1938年)曾置南通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期间,南通地区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汪精卫亲日傀儡政权(即汪伪“清乡”公署)交错并存。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在国共联合抗日的背景下,苏中行政公署决定划东台、泰县、如皋3县部分地域设置紫石县(1948年改称海安县),治所在海安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如皋西乡的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如皋东乡的如皋县定名如东县。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多次调整南通地区政权设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通城,通如海启全境解放。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从原南通县中划南通城、唐闸镇、天生港镇、陆洪闸和近郊农村成立南通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后改为苏北南通行政区),行署机关驻南通市。南通县城迁金沙镇。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通专区隶属苏北行政公署,下辖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5县和南通市。1950年1月,海安、如皋2县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归南通行政区。5月,南通市改为苏北行政公署直辖市。1953年1月,江苏复省后,南通市改为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后改为“专区”“地区”)。其中,“市”管城区、郊区,“区”管各县。1958年11月,崇明县划归上海市。1983年3月,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行署所辖6县统一由南通市领导,实行市管县体制。1989年后,启东、如皋、南通、海门先后撤县设市,其中南通县改称通州市。2009年4月,通州撤市设通州区。2018年6月,海安撤县设海安市。2020年7月,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为新的崇川区;海门撤市设海门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