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政王 编辑
清朝官名,是参与决策讨论军国重务的具有王爵的高级满洲贵族。
官职介绍
官名。清代参与决策讨论军国重务的具有王爵的高级满洲贵族。早在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之前,满族内部诸贝勒即有参与重大事务议论之例。其时满洲各部并无王爵,各部酋长以贝勒称谓为最尊。努尔哈赤建国即汗位后的天命元年(1616) 始命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四人为大贝勒,地位高于诸贝勒之上。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命代善等四大贝勒轮值国政,此似应为设议政王之始。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又命皇子八人俱为和硕贝勒,是为议政王,八人共议国政,也称“八王共治”。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废大贝勒轮值国政之制,以诸贝勒代之, 称为议政贝勒, 与议政大臣一起,商决军国要务。入关后,议政王的地位逐渐有所变化,其议政之权日见削弱。乾隆五十六年(1791),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议政王之衔名也随之废除。咸丰十一年(1861),恭亲王奕訢虽一度又获议政王之衔,但至同治四年(1865) 即遭罢黜。此后直至清亡, 未再有人得获议政王之衔名。参见 “议政大臣”及“议政王大臣会议”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