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对 编辑
中国哲学史用语
有对是中国哲学史用语。《老子》《易传》已具“有对”的思想但未作为专门概念而提出。至宋代张载、二程、朱熹则论述较多。张载明确提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正蒙·太和》)存在着的客观现象都是对立相争的。程颗也认识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遗书》卷十一)南宋朱熹在承认“有对”的普遍性的同时,又指出“有对”的复杂性。
朱熹认为“虽说无独必有对,然独中又自有对。”(《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事物对立双方又各自包含矛盾。明清之际王夫之注重对立双方的相互渗透、互为作用、认为:“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者,天地无有也,万物无有也,人心无有也。”(《周易外传》卷七)事物间的一切对立,都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