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断 编辑

1998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红楼梦断红楼梦断

《红楼梦断》是1998年出版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是当代作家高阳所著包括四部作品:《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和《延陵剑》。《秣陵春》与《茂陵秋》两部主要是在写李家的败落,而后两部《五陵游》与《延陵剑》则写了曹家的败落。

《红楼梦断》以亲历的笔法,详细介绍了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史、王、薛中由衰而亡的过程。

前两册写李煦一家的败落,“树倒猢狲散”,繁华落尽终成梦。紧承着不可逆转之势,后两册写芹官历经“朱门绣户、锦衣玉食”,而后家道中落,直至被抄家、籍没回京的过程。往昔的梦终醒来,红楼之梦亦离断,此谓是“红楼梦断”。而四分册之名又是何意呢,初看起来生疏,而感觉上又似乎熟悉。据查,特引文如下:

一 《正德江宁县志·上》:“按建康志周显王四十八年。楚熊商筑石头。置邑曰金陵。秦改秣陵。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汉封刘缠为秣陵侯。县废。建武初。复。属丹阳郡。改秣陵为建业。晋太康元年。复曰秣陵。……明年改江宁。”

《南京文献》第二册 上海书店1991年8月出版

二 “秦置。更名凡六。秦改金陵为秣陵。在旧江宁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晋以建业为秣陵。即今江宁县……。”(第743页)

三 “汉武帝陵也。在陕西兴平县东北。本槐里之茂乡。初置茂陵邑。宣帝始为县。晋并入始平。司马相如病免。家居茂陵。即此。”(第665页)

四 “《汉书·原涉传》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南望杜霸。北眺五陵。五陵豪族。充选掖庭。(第115页)

五 “秋吴邑.季札所封.即今江苏武进县治.在陕西咸阳县西北.汉成帝陵.臣瓒曰。扶风。长安六十二里。”(第384页)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 等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年5月初版

《红楼梦断》系列小说《红楼梦断》系列小说

由引文中可以看出四者皆与地名有关,然而仅仅是如此么,作者取用这些名字是否还有其它意味呢。当然有的。由引文一、二条可以看出秣陵即小说中之江宁,李煦任江宁织造之处,即今之南京。再看茂陵,引注中说相如病免,家居茂陵。与之相印证,李商隐有“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2)诗中“病相如”即指司马相如病免,回顾小说中《茂陵秋》这一部正是写到李煦一家被抄,繁华散尽,世态炎之凄景,其意正合茂陵之秋。一春一秋,一荣一枯,互为映衬,春之荣更显秋之枯,秋之枯亦指荣之危。这里春秋并非指其气候而言,实是指境况之对比。所谓“本槐里之茂乡”,于今已是如秋般凋零了。与此相类,五陵亦非实指地名,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五陵年少挣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此时的白乐天亦并非在陕西五陵,而是在江州,所谓“江州司马青衫湿”。(4)杜甫《秋兴八首》说:“五陵裘马自轻肥”,引文中“五陵豪族,充选掖庭”皆另有其意。另外,作者亦在小说中有交代,“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至此我们可以大致得知“五陵年少”乃“纨绔子弟”的代称,而《五陵游》中,也正是少年曹雪芹出场,此时曹家虽家道中落,但依然“锦衣玉食”,其依然只知“五陵结客”。而延陵又何指呢,引文中说春秋吴邑,季札所封。故有“延陵季子”之称,“孤竹延陵,让国扬名”(5)亦是指此,其实文中作者亦已指明,在朱实与何谨欣赏诗画时有“押了三方圆章:‘延陵’、‘太史氏’、‘玉延亭主’……明朝弘历年间的吴文定公,苏州人,……又称玉延亭主。”由此可以判定延陵乃苏州,曹 任苏州织造之处。此外,李白有诗:“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又“碧天敛海色,流水折江心。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6)此亦与上部《五陵游》之“结客少年”相对比,而《延陵剑》这部正是曹家被籍没归京之时,恰恰是,“我昔斗鸡徒”,今是“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高阳如此命名,并非是仅指地名,而是背后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 安意如

上一篇 红楼梦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