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县唢呐 编辑
环县唢呐是指流行于环县的,以唢呐为主秦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
唢呐属木制(也有部分为竹制)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民间的丧葬、祝寿、婚嫁、乔迁等民俗活动的场面都少不了它。
环县唢呐曲牌内容丰富,意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采录的有800余首,经筛选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达260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类、民歌变奏类与地方戏曲相关类。环县唢呐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呈现在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呈现在其内容延伸上,如“跑报”这一文化空间也是有价值的内容之一。这一口头形式传承,由艺人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活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县唢呐它以音色高昂明亮、清晰悠扬而著称,其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有时,几里乃至十几里路上也能听见。环县唢呐的演奏者一般都是半职业的农民,在农村,人们都称之为“吹鼓手”。平时,这些吹鼓手们都忙于耕作庄稼,若有人家“过事”(即办理喜事或丧事),只要一声招呼,这些人无论有多么忙 ,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带上自己的唢呐应声而至。吹鼓手们平时没有固定的组合,主家请到几人,几人就组合。不管这些吹鼓手来自何方,但在一起演奏时都能心有灵犀,配合都相当默契。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高深的乐理知识,但他们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模仿力,一般的曲目听一两遍就可以过耳不忘、信手拈来,一些优秀的吹手可吹奏百余首不相重复的曲调,少数技艺高超的老吹手更能同时吹奏两杆唢呐,堪称一绝。
环县唢呐曲目世代流传,内容丰富多样,意境也深邃美妙,且渊出典故颇多。既有当地艺人创作和外传的传统曲目,又有从当地地方戏曲音乐移植而来的,还有大量由民歌大调演变而来的。一般来说,环县唢呐曲调分喜、悲两种,亦有中和之调。《九连环》伴随着《状元游街》,超度的《祭灵》等喜的、悲的,曲曲动听,声声动容。《女望乡》《梁祝》《十里店》《打鞭子》等观其名,便知为红事所用;《诸葛亮吊孝》《孔子哭颜回》为白事所用;再听听曲调,便知死者是男是女。吹到悲伤处,亲属儿女放声悲哭,越会勾起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和追忆;而《艳阳天》《金山寺》《百鸟朝凤》等曲可为红、白事共用。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县唢呐曲目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东方红》《走进新时代》等歌颂新生活的音乐及一些乐坛流行音乐也成为吹手们经常吹奏的拿手好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