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苍耳 编辑

菊科苍耳属植物

刺苍耳刺苍耳

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inn.)是菊科苍耳属植物,高可达120厘米。茎直立,叶狭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边缘浅裂或不裂,中间裂片较长,基部楔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管状,雌花序卵形,总苞囊状,花柱线形,8-9月开花,9-10月结果。

刺苍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在欧洲中、南部,亚洲和北美归化。中国,辽宁、北京、河南、安徽等地都发现其踪迹,且生长旺盛。生长在榨油厂附近的垃圾上。刺苍耳常生于路边、荒地和旱作物地,

刺苍耳侵入农田,危害白菜、小麦、大豆等旱地作物,此外对牧场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刺苍耳是一种世界上广泛蔓延的恶性杂草。

(概述图参考来: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刺苍耳

拉丁学名:Xanthium spinosum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苍耳属

种:刺苍耳

分布区域:北京、河南归化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

形态特征

编辑

刺苍耳

一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节上具三叉状棘刺。叶狭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3-8厘米,宽6-15毫米,边缘3浅裂或不裂,全缘,中间裂片较长,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背面密被灰白色毛;叶柄细,长7-15毫米,被绒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球状,生于上部,总苞片一层,雄花管状,顶端5裂,雄蕊5个。雌花序卵形,生于雄花序下部,总苞囊状,长8-14毫米,具钩刺,先端具2喙,内有2花,无花冠,花柱线形,柱头2深裂。总苞内有2个瘦果,长椭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编辑

刺苍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后来在欧洲中、南部,亚洲和北美归化。在中国,辽宁、北京、河南、安徽等地都发现其踪迹,且生长旺盛。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生长在榨油厂附近的垃圾上。刺苍耳常生于路边、荒地和旱作物地,

刺苍耳刺苍耳

繁殖方法

编辑

刺苍耳刺苍耳

种子繁殖。刺苍耳的果实具钩刺,常随人和动物传播,或混在作物种子中散布。刺苍耳与动物皮毛、作物种子、农产品等商品一起全球四处扩散。

物种危害

编辑

刺苍耳会侵入农田,危害白菜、小麦、大豆等旱地作物,此外对牧场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入侵生物占据适宜生态位后,会迅速发展成为该地新的优势种,使原来该地植物的生态位受到压缩,能成功地将该地植物排挤掉,导致该地植物多样性降低。刺苍耳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极强,并有侵略本性,在进入新的生境时,面积迅速扩大,与该地植物争夺养料、水分、光照和生长空间等有限资源,影响该地植物的生长,严重会使该地植物被排挤出原生长环境,结果将会对原生境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带来影响,破坏该地生物多样性。

在许多地方,刺苍耳已扩散到农田中,并且分布面积,年年都在快速扩大,对农业构成了极大威胁。因为刺苍耳植株高大且具刺,不易被机械、人工去除,给农田的机械、人工操作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刺苍耳的果实可以混入籽粒较大的农作物(如玉米)种子当中,降低作物种子的纯度,并可以随种子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植株具硬刺,牛、羊等牲畜不食,刺苍耳泛滥成灾,对入侵地的牧业生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刺苍耳的果实不能代替中药用苍耳子,刺苍耳的大面积蔓延必将对药用苍耳子的质量产生影响。

防治方法

编辑

刺苍耳刺苍耳

机械铲除:刺苍耳在植株生长初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还未形成刺,在此时将其铲除最为安全和有效,防除过的地方一定要进行多年追踪调查和铲除。

化学防除:截止到2014年尚未见刺苍耳的专用除草剂的学术报道,作为其同属植物意大利苍耳的化学防除剂或许值得参考,即采用72%2,4-D丁酯乳油50毫升/666.7平方米、20%使它隆乳油60毫升/666.7平方米和25%灭草松水剂400毫升/666.7平方米。

植物替代:当生长蔓延比较严重,铲除植株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同时采用植物替代方法。通过其他植物与之竞争环境资源,将大大削弱其生长势,减轻其危害。

物种管理

编辑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下一篇 百日菊

上一篇 意大利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