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 编辑

蓝果树科珙桐属植物

珙桐珙桐

珙桐(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名鸽子树、空桐、柩梨子,为蓝果树科珙桐属植物 。珙桐为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呈深灰色或深褐色。叶纸质,互生,无托叶,阔卵形或近圆形。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紫绿色具黄色斑点。花期4月,果期10月 。

珙桐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子遗植物 ,产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 。珙桐是中亚热带较高海拔的树种,多生于海拔1500-2200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珙桐为喜光或偏喜光的树种,喜温湿润的气候 ,其稍耐寒,不耐高温,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宜 。

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可片植、丛植或孤植于池畔、宾馆等地,也可用作住宅区的庭荫树、道路行道树和公园绿地的风景树 。此外,珙桐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珙桐起古老,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

珙桐的致危因素有自然更新困难、基因流受限和小种群效应、人为干扰、生境范围狭窄 。中国对珙桐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具体措施包括引种繁殖、科学研究、就地保护等 。2021年,珙桐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珙桐

拉丁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别名:鸽子树、空桐、柩梨子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山茱萸目Cornales

科:蓝果树科Nyssaceae

属:珙桐属Davidia

种: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分布区域: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Baill.1871年

保护级别:2021年,珙桐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异名:Davidia laeta

形态识别特征: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呈深灰色或深褐色;叶纸质,互生,无托叶,阔卵形或近圆形;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

栖息环境:中亚热带较高海拔的树种,多生于海拔1500-2200米的湿润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植物学史

编辑

起源演化

新生代第三纪,珙桐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江西曾发现过珙桐花粉。但到第四纪冰川时期,绝大多数地区的珙桐已经绝迹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改变较小,因此珙桐能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幸存、繁衍至今 ,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植物大熊猫” 。

截止2024年7月,据物种2000记载,珙桐属于蓝果树科植物,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结论。1955年,俄罗斯植物学家塔赫他间(Takhtajan )经研究后认为,珙桐子房数目为6-10室,和蓝果树科及其他相近各科显著不同,因此应被单独归为珙桐科(Davidiaceae)。1989年,中国学者向桂琼从植物化学成分、解剖学角度对珙桐和蓝果树科植物喜树进行比较,支持将珙桐从蓝果树科中分出,单独列为一科 。

命名由来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大卫(Armand David)在中国四川穆坪海拔 2000米的山上发现了一棵开着白花的乔木,即珙桐 。1871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 欧内斯特 ·拜隆(Henri Ernest Baillon)依据大卫发现的植物标本,将珙桐的学名定为“Davidia involucrata” ,其中属名“Davidia”就是源于大卫的姓式 ,种加词 “involucrata” 意为 “花外围具有大苞片” 。因此,珙桐的学名指的是大卫发现的带有苞片的植物 。

在中国古代,“珙”指一种玉,古人认为珙桐花瓣洁白如玉,因此用“珙”为其命名 。春末夏初,珙桐花在枝头开放,形状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整棵树犹如群鸽栖息,因此珙桐也被西方植物学家称为“中国鸽子树” 。人们常说的珙桐花其实是其花序外面的两枚总苞片,其花序是由若干朵雄花和一朵雌花或两性花组成的头状花序,也就是说,两枚总苞片之间的“紫色小球“才是珙桐真正的花。完成授粉以后,雌花会发育成一个状似小梨的核果,因此珙桐也被称为“木梨子”和“水梨子” 。

形态特征

编辑

珙桐为落叶乔木,高15-20米,稀达25米;胸高直径约1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 。

珙桐(根)珙桐(根)

珙桐为浅根性树种,无明显的主根,侧根发达,纤维根特别多,可形成庞大的侧根系 。

珙桐(枝)珙桐(枝)

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4-5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 。

珙桐(叶)珙桐(叶)

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阔卵形或近圆形,长9-15厘米,宽7-12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急尖,基部心脏形或深心脏形,边缘有三角形而尖端锐尖的粗锯齿;上面亮绿色,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中脉和8-9对侧脉均在上面显著;叶柄圆柱形,长4-5厘米,稀达7厘米,幼时被稀疏的短柔毛 。

珙桐(花)珙桐(花)

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的顶端,两性花位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其周围,基部具纸质、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花瓣状的苞片2-3枚,长7-15厘米,稀达20厘米,宽3-5厘米,稀达10厘米,初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 。

果实

珙桐(果实)珙桐(果实)

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长3-4厘米,直径15-20毫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种子3-5枚;果梗粗壮,圆柱形 。

分布范围

编辑

世界分布

珙桐原产于中国,1903年首先引种至英国,后又传至欧美其它国家。从此,珙桐便成为欧美地区的重要观赏树木 。

中国分布

珙桐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子遗植物,产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在四川西部的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等县极常见 。珙桐在中国南方地区多分布在两个狭长地带。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在东部亚热带为东区;另一个由西北往东南方向分布,正好在东、西部亚热带分界线一带,为西区;东、西两区形成一个开口朝北的弧形分布带。而以东区的分布点最多,成为珙桐现代分布的中心 。

省级分布地图 省级分布地图

生长环境

编辑

气候

珙桐分布区多为凉湿型气候,具有湿潮、多雨多雾、夏凉和冬季寒冷期长的特点,相对湿度在 80%以上,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只有800小时, 有些年份甚至低于800小时 。

地形

珙桐分布区地貌类型复杂,山势险峻,相对高差大,风力侵蚀强烈,岩石出露;但也有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小的中山山地。珙桐多生于水肥充足的沟谷两侧坡积土或崩积土中,山脊和山腹以上肥力较差的生态环境中少有分布。在水分达过饱和的环境,有珙桐大树生长。如中国贵州梵净山保护区大沟岩,该地地表岩石出露,苔藓密被,生态环境极为潮湿,却有数十株珙桐群聚成为优势种群。

植物群落

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以珙桐为主的阔叶林群落处于衰退趋势,分布范围渐趋缩小。有学者认为,以珙桐为优势种、共优种或次优种的群落全都是混交林。珙桐种群作为珙桐群落的优势种群,不仅控制着群落的环境,且对群落内的其他种群产生排斥作用,具有竞争优势。以珙桐为优势种或伴生种的群落基本上都是混交林,且以落叶树为优势种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分布较为广泛。因此,珙桐群落应属于中亚热带中山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类型。如在中国梵净山保护区,珙桐常与白辛树(Pterostyrax psilophyllu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香桦(Betula insignia)、缺萼香树(Liquidambara acalycina)等组成乔木层。

生长习性

编辑

习性

珙桐为喜光或偏喜光的树种,喜温凉湿润的气候,多在沟谷两侧或山腹以下、群山相掩、日照时数较少的环境中生长 。其幼树较耐庇荫,但当生长到一定高度时,珙桐需要接受较多的光照 。其稍耐寒,不耐高温,在空气干燥、炎热、阳光曝晒的环境中易生长不良。珙桐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黄壤、黄棕壤、棕壤及红壤中均能生长,以土层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宜,忌碱性土壤。

花期

珙桐

珙桐的花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3月底或4月初孕蕾,初花期为4月20日左右,盛花期为5月上旬,末花期为5月20日左右,平均花期为26天。一般海拔高开花就较晚,开花时间受当年气温和地形等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相同年份的不同地点均有所不同,同一棵树树冠顶部枝条和基部枝条开花时间也有差异。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珙桐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当其花药与柱头靠近时,花药两瓣开裂并释放花粉,散粉一般持续8-10天。散粉完成后,苞片开始下垂,逐渐脱落。珙桐巨大的苞片可以像花瓣一样吸引传粉昆虫,还能充当花序的“雨伞”。如生长在中国华西雨屏地带的珙桐,在开花时经常遇上雨季,其花粉又很脆弱,如果吸收过多水分就会炸裂,这时大苞片便能保护花粉免受雨水的侵袭。

人工繁殖

珙桐可通过播种、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进行人工繁殖 。

播种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沤后熟,除去肉质果皮,清水洗净后置于0℃以下冷藏,至翌年春季播于苗床中。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条播的方式按距离播种。然后覆土、盖草,大约2-3个月以后即可出苗。苗期应设荫棚,避免幼苗受到阳光直射。

扦插

在早春,珙桐新梢尚未萌动前进行扦插。基质可用山间腐叶土或泥炭土,扦插时选取当年生的木质化枝条作插穗,每根插穗最少也有4-6个节间。扦插前可用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以促进生根,随浸随插,插后浇一次透水。珙桐喜湿润,需保持环境相对湿度为95%左右,温度为25℃左右,一般 30天以上扦插苗即可长出新根。扦插成活的幼苗,忌强阳光直射,因此夏季需进行遮荫,并经常向叶面喷水,翌年春季即可移栽。

嫁接

选择1-3年生的珙桐实生苗为砧木,接穗选择已开花植株中部向阳面的一年生健壮枝条,于落叶后采剪。采下的枝条贮藏于低温湿润的河沙中,植株萌动时嫁接,采用切接或劈接,芽接可于生长季进行,随采随接。此外,还可用盆栽小苗于生长季节靠接,嫁接苗可于第二或第三年开花。

压条

春季植株萌发前,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环状剥皮,然后再用湿润的腐叶土、泥炭土或泥苔藓包裹好环剥处,外用塑料薄膜捆缚,上端留接水口。压条后约4个月即可生根,秋末冬初方可剪离母株另行栽种。

栽培技术

编辑

整地

翻地前深耕土壤,并施有机肥作基肥。土壤解冻后再浅耕,并追施复合肥。为防止珙桐苗期发生立枯病,减少地下害虫危害,可结合浅耕撒施敌克松、呋喃丹、硫酸亚铁等药剂。

栽植

移栽珙桐时,不可伤到幼苗根皮和顶芽,对过长的侧根、侧枝需适当修剪。栽植时需将幼苗扶正,并逐渐覆土。覆土过半时,保证根系伸直,然后继续覆土,并逐层踏实。栽植深度应以根茎与地面平齐为宜,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

浇水

珙桐喜湿润,忌土壤干燥。特别是夏天土壤干燥时,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绝对湿润。如果是盆栽种植,夏季每天要浇水1次,同时给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梅雨季节要防止盆中积水。中国北方地区宜在浇灌用水中加入硫酸亚铁粉末,不宜直接用井水、自来水浇灌盆栽。

施肥

珙桐露地栽培时,可于种植穴底部施入基肥,如厩肥、塘泥等。植株生长季节,可每月追施1次薄肥水。将近开花的植株,每年应于秋冬季埋施一些饼肥或复合肥,以促进花芽发育。盆栽除在盆土中施足基肥外,生长季节可在追施的饼肥水中加入0.1%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植株生长旺盛,并能提前开花。

整形修剪

珙桐生长稳定后,可在每年春季萌芽前进行一次整形修剪,疏除多余交叉的枝条,以及病虫枝、弱枝和枯枝,保留健壮枝条,使株形完美、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危害珙桐生长的主要病害有茎腐病。引种第二年如果发生茎腐病,可用多菌灵拌土撒施,喷洒托布津粉剂,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到10月中旬,可每隔7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防止病菌在越冬前侵入树干,并在土壤中播施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

高温季节,珙桐易发生刺蛾啃食叶片,造成大量叶片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可在发现刺蛾幼虫时,及时喷洒敌百虫晶体药剂杀虫。

物种保护

编辑

保护现状

据2011年一项研究显示,多数珙桐的种群不稳定,年龄结构以倒金字塔型为主,种群处于衰退状态。2010年,中国珙桐资源衰退非常严重,一些种群已无有性生殖的实生苗,如四川省绵竹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永顺县自然保护区;部分种群出现个体成片死亡的现象,如四川雅安荥经县龙苍沟内;一些种群已几近灭绝,如重庆市巫山县梨子坪。

致危因素

珙桐的致危因素有自然更新困难、基因流受限和小种群效应、人为干扰、生境范围狭窄。

自然更新困难:自然状况下,珙桐的结籽率非常低,有“千花一果”之说。其植株生长极为缓慢,种子萌发的实生苗一般需要15-18年才能进入初花期,部分地区珙桐的初花期甚至达到 20年以上。此外,珙桐种子败育现象严重,多数果实仅有1-3枚种子发育成熟,许多果实甚至没有种子,且种子落地后一般需休眠2-3年才能萌发。

基因流受限和小种群效应:珙桐自然种群以点状、零星分布为主,萌蘖繁殖为主的更新方式更是加剧了种群内和种群间基因流的限制。地理隔离导致的小种群效应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终影响其进化和适应潜力。

人为干扰:珙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记载,受利益驱使,倒采、倒挖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对珙桐果实的采摘,导致许多地区严重缺乏实生苗,影响了种群的自然更新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研究证实人类活动对珙桐的种群结构和更新已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境范围狭窄:珙桐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大多只生长在沟谷两侧山坡中、下部的小生境中。在10年生以前的幼苗期,喜较荫蔽的环境;进入中龄期后,对光的需要增加,此时若光得不到满足,生长将受到抑制。

保护级别

2021年,珙桐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中国对珙桐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具体措施包括引种繁殖、科学研究、就地保护等。其中有关珙桐的科学研究涵盖各个方面,包括种群分布、分类学地位、解剖结构、生理、休眠原因及化学成化等。在生有大面积珙桐的地方基本上都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珙桐的生态环境,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迁地保护。自1988年以来,中国已建立了三块异地保存的试验林,即河南鸡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李家寨实验区、湖北五峰后河林场、浙江临安西天目山临安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价值

编辑

观赏价值

珙桐珙桐

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其树姿优美,树冠高扬,青枝绿叶,花朵静美,红色的头状花序下两枚硕大的苞片,盛开时满树银花仿佛千万只白鸽翩跹起舞,可片植、丛植或孤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也可用作住宅区的庭荫树、道路行道树和公园绿地的风景树。

研究价值

珙桐起源古老,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多数种群已经灭绝,属于第三纪子遗植物 。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为研究第四纪冰川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移动、地史时期古植物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依据 。

经济价值

珙桐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多种用途。其果实的含油量达20%,果核含约14%的蛋白质,其种子与果皮皆可榨油,油为黄色,半干性,具有清香,可作为优质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珙桐果内皮可提炼食品加工用的香精,花蕊可酿造蜂蜜,树皮、果皮均可提取拷胶或作活性炭原料。珙桐木材色白、坚重、细致,纹理通直,不易变形腐烂且加工方便,从原材上看,是制作家具、雕刻精美工艺品的新型优质材料 。

主要变种

编辑

珙桐的主要变种有光叶珙桐,2种植物的具体区别如下 :

中文名

学名

形态特征不同点

分布

珙桐(原变种)

Davidia involucrata var. involucrata

叶初被很稀疏的长柔毛,渐老时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

产于中国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在四川西部的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等县极常见

光叶珙桐(变种)

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

叶下面常无毛或幼时叶脉上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时下面被白霜

产于中国湖北西部、四川、贵州等省

参考资料:

植物文化

编辑

诗词咏颂

珙桐野外资源稀少,花期短暂,中国少有古人见过珙桐开花,流传下来的诗篇寥寥无几。据中国学者张正则、李国平推测,唐代诗人薛涛的《咏八十一颗》描写的就是珙桐,诗中写“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首句表明此物具鲜艳的红色,第二句说明该物有如珍珠般的大小与形状,第三句指开花在春分时节,末句中的“颉颃”则是形容鸟上下飞的情景。珙桐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就如同妇女红色的耳珠,其也在春分时节,即四月初开花,花开时如千万只白鸽振翅欲飞,这又与后两句的描述相符。

民间传说

珙桐

关于鸽子树,中国民间有一些传说。据说,西汉昭君出塞后,因为日夜思念家乡父老,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这群白鸽飞越千山万水,终于到达昭君故乡,此时这些鸽子憩息于珙桐树上,却被一阵寒流冻僵在枝头,化为千百朵展翅欲飞的鸽子花,这则传说寓意昭君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

下一篇 光叶珙桐

上一篇 维管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