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编辑

国家一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总面积43000平方米,平面呈“山”字形,中间五层、两翼三层,是一座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等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珍贵文化遗存,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为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和外事活动的中心阵地和重要的场所,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预备役国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甘肃省博物馆

外文名:Gansu Provincial Museum

地理位置: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占地面积:108 亩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景点级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投用时间:1939年

开放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15止票,16:3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免费

历史沿革

编辑

1939年,成立甘肃科学教育馆。

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

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迁入新馆。

1999年,对甘肃省博物馆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

2006年12月26日,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

2021年1月,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批复立项,工程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其中地上1.8万㎡,地下1.4万㎡,计划2024年建成。

2022年6月11日,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开工奠基。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2024年6月19日,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开馆。

建筑布局

编辑

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展览大楼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藏品库房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

甘肃省博物馆整个展览大楼以“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智能建筑。

场馆特色

编辑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智慧博物馆,实现了拍照识别、3D模型线上查看、全馆陈列导览等。

馆藏文物

编辑

馆藏概况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文物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

馆内收藏有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代表藏品

藏品名称

藏品简介

藏品图片

铜奔马

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比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较为先进。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

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

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向于妩媚,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

齐家文化,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

葫芦形网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 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施红、黑彩,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葫芦形网纹彩陶壶葫芦形网纹彩陶壶

旋涡纹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旋涡纹彩陶罐旋涡纹彩陶罐

彩绘木博戏俑

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人高29厘米。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彩绘木博戏俑彩绘木博戏俑

绢底平绣人像

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绢底平绣人像绢底平绣人像

汉·铜独角兽

这只甘肃省博物馆的汉代独角兽前腿直立,雄健的后腿蹬地强劲有力,粗壮的脖子大角度前弯,脑袋极具弹性地屈至胸前凸显了额顶又尖又长的刺角,仿佛下一秒刺角就会刺出,高高扬起的巨型尾巴不仅与额顶的长角相呼应,还增强了整体的平衡感,让整只独角兽充满一种严阵以待、勇猛无比的气势。

汉·铜独角兽汉·铜独角兽

龙泉窑青釉瓷匜

龙泉窑青釉瓷匜龙泉窑青釉瓷匜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只见她鼻子挺翘 嘴巴微张,发型是可爱呆萌的齐刘海,细看发梢层次错落,把空气感拿捏得恰到好处,耳朵上还有两个小小的耳洞,身上的裙子绘满了当时最流行的几何花纹,三角茎叶纹+简化的飞鸟纹,裙摆上叶影重叠、飞鸟展翅,把五千多年前人们眼里的春和景明

永恒定格在了裙摆上。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展出内容

编辑

基本陈列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甘肃彩陶展厅》

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

《甘肃彩陶》展厅《甘肃彩陶》展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厅》

全面展示了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里,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

《红色甘肃 走向一九四九》展厅《红色甘肃 走向一九四九》展厅

《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厅》

以历史沿革为主线,分为佛法东渐、盛世梵音、花落人间、花萼同辉、敦煌遗珍等六个部分,展现了自十六国至明清时期佛教在陇原大地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甘肃佛教艺术发展的全貌。

《庄严妙相 甘肃佛教艺术展》展厅《庄严妙相 甘肃佛教艺术展》展厅

临时展览

甘肃省博物馆举办过的临时展览有:《甘肃佛教金铜造像展》《甘肃古代书法艺术展》《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特别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甘肃精神》《抗震救灾图片展》《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野生动物——人类的自然遗产》《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考古发现成果展》《旗帜飘扬——长征精神在陇原》等。

文化活动

编辑

自建馆以来,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各类展览近300个,馆藏文物多次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克罗地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展出,为宣传甘肃做出了贡献。

2010年,甘肃省博物馆牵头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各博物馆在2010年推出了“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并于陆续推出“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联展;先后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纸之路’——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与日本国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结为国际友好馆,推动两省、市及两国文化事业发展。

2016年5月,由美国《华盛顿邮报》、法国《世界报》、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日本共同社、印度教徒报、哈萨克通讯社等6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一行13人参观访问甘肃省博物馆。

2016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第三届少儿书画大赛”。该展览是从来自“甘肃省山区小学”、“兰州市盲聋哑学校”、省内外各艺术培训机构等多家单位和个人的2000余幅作品中筛选出800多幅,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

2016年5月,开展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第三届少儿书画大赛”暨“爱心”公益书画作品义卖活动及百米长卷绘画活动。

2017年4月19日,甘肃省博物馆“红色文化”流动展览活动走进兰州实验小学。

2018年3月31日,甘肃省博物馆赴文县丹堡镇开展精准扶贫、文化下乡系列活动。

2019年11月12日,首届“大路西行——中国油画作品展”活动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2020年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文博主会场活动,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2021年10月9日和10日,甘肃省博物馆携手兰州中心联合开展了“文创DIY”活动。

2022年6月11日,看黄河浩荡探文明瑰宝“木本水——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活动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获得荣誉

2011年

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文物科技保护项目获得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007年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1年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再度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3年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荣获“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优秀奖。

2012年

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

甘肃省博物馆“丝路学史大课堂”研学旅游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2023年10月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4年6月

甘肃省博物馆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彩陶文物)

2024年6月

获评微博年度文化科技创新博物馆。

机构设置

编辑

部门名称

负责工作

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

负责组织、宣传、统战、纪检、人事、劳资、职称、继续教育和老干部服务工作,协调工青妇工作。

办公室(财务处)

负责综合协调、文秘、档案、接待、物业管理、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及大院管理工作,负责财务管理和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

产业经营处

负责文化产业开发、经济展览、经营管理工作。

安全保卫处

负责文物安全控制、消防和治安管理工作。

历史部

负责文物征集、收藏、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

自然部

负责动物、植物、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征集、收藏、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

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负责文物保护研究、实验、修复及书画装裱等工作。

信息资料中心

图像摄录,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等工作。

社会教育部

负责馆校共建、讲解服务、对外接待等工作。

研究部

负责对甘肃历史、甘肃文物及博物馆工作的研究;负责《陇右文博》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陈列展览部

负责各类展览的设计及陈列展览工作。

工程设备部

负责展览大楼及全馆各类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保证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开放管理部

负责展览大楼开放的综合管理工作,包括陈列展览的对外开放管理、观众组织、接待与疏导、展厅综合管理、展品安全管理、票务等工作。

网络中心

负责全馆计算机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对外宣传、官网、新媒体的内容更新;智慧博物馆建设等工作。

参观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甘肃省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交通线路

公交线路:甘肃省兰州市内乘坐1路公交、18路公交、31路公交、50路公交、53路公交、58路公交、77路公交、106路公交、127路附线公交、129路公交、137路公交、302路公交、311路公交,七里河桥站下车,步行前往。

轨道交通:甘肃省兰州市内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七里河站下从C口出向西步行500米前往或西站什字站下从A口出向西步行850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