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叛 编辑
谋叛,汉语词汇,拼音是móu pàn,指预谋背叛本朝、投降外国的行为。中国封建法律“十恶”重罪之一。
中文名:谋叛
拼音:móu pàn
释义:预谋背叛本朝、投降外国的行为
出处: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谋反。
《后汉书·臧宫传》:“彭 等战数不利,越 人谋畔从 蜀。宫 兵少,力不能制。”
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后人白 喜 谋叛,合门被诛。”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你如何却结连反贼,意在谋叛?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主上荒淫久病,昏乱无道,不可以奉宗庙,今当废之。汝诸文武,敢有不从者,以谋叛论!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潍县张尔心欲谋叛,监司皆将受甲,公(袁可立)以计弭之。”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虢石父奏曰:‘申侯见太子被逐,久怀怨望。今闻后与太子俱废,意在谋叛,故敢暴王之过。’”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却说楚令尹斗越椒,自庄王分其政权,心怀怨望,嫌隙已成。自恃才勇无双,且先世功劳,人民信服,久有谋叛之意,常言:‘楚国人才,惟司马伯嬴一人,余不足数也!’”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曰:谋叛指“有人谋背本朝,将投蕃国,或欲翻城从伪,或欲以地外奔,即如莒牟夷以牟娄来奔,公山弗扰以费叛之类。”此罪打击的主要对象是朝廷文武官吏中背叛祖国的民族败类和反对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以及为支援农民起义而进行武装反抗的官兵。此罪起源于战国时代,秦律中已有惩治谋叛行为的规定。
《唐律·贼盗律》
规定:预谋而未行的谋叛行为,首犯处绞刑,从犯流刑。已经上路者,一律处斩刑,妻、子流二千里;率领部众百人以上叛国投敌、父母、妻、子流三千里。率领部众在百人以下,有攻击虏掠行为,与率领部众百人以上处罚相同。亡命山泽不听追唤者,以谋叛论罪;即首处绞,从者三千里;有将吏追讨仍相抗拒者, 以已上道论,即皆处斩刑;父母、妻、子流三千里。
北齐律
北齐律立“十条重罪”,“三日降,四日叛,”隋《开皇律》将降和叛合为一,称谋叛,列为十恶大罪之三、唐沿隋制。
明律
规定:谋叛罪凡共谋者,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人家为奴婢;财产没入官府,父母祖孙兄弟不问同籍或异籍,皆流二千里安置。知情故纵隐藏者绞,知而不首告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谋而未行,首犯处绞刑,从犯杖一百,流三千里。有能告捕者,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情而不首告者,杖一百,徒二年。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以谋叛未行论:拒敌官兵者,以谋叛已行论。示例: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潍县张尔心欲谋叛,监司皆将受甲,公(袁可立)以计弭之。”
清律
略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