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帛 编辑
帛(拼音:bó)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白,从巾,白兼表音,本义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作为丝织品的总称。甲骨文卜辞中多用作地名。
中文名:帛
拼音:bó
部首:白、巾
五笔:RMHJ(86、98)
仓颉:HALB
郑码:NKLI
笔顺:撇、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
字级:二级(编号:3965)
平水韵:入声·十一陌
注音字母:ㄅㄛˊ
总笔画:5+3、3+5(部首+部首外)
笔顺编号:32511252
造字法:会意字、形声字
结构:合体字,上下结构
统一码:CJK统一汉字-U+5E1B
四角码:2622₇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帛”字早见于甲骨文,历经数世仍然保持它原来的结构,从“白”,从“巾”。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完全一致。小篆也一样,只是笔画规整一些。隶书依循了小篆的形体结构。《说文解字·巾部》:“帛,缯也。从巾,白声。”许慎认为“帛”为形声字,有人则认为“白”除了表声外,也表意。因此“帛”的本义是指“白色的丝绸”。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帛,今之璧色缯也。”所谓璧色缯就是白色缯,即白色丝绸。可知“白”在“帛”字中既表声,也表示缯的颜色。“帛”字又从“巾”,巾就是佩巾。“巾”和“白”构成“帛”,其意思应是:用白色丝织品做的佩巾。“白”、“巾”和“帛”三字均见于甲骨文,这一事实说明蚕桑业及丝织业至少在商代末期均已出现。
“帛”是由白色丝巾,后引申指“白色丝绸”。白色是丝绸的本色。由于印染术的出现,人们将白色丝绸染成各种颜色,因此“帛”又引申指“各色丝绸”,也就成为丝织品的代称了。“帛”在古代还用作一种书写的载体,因此又有“帛书”“简帛文字”等说法。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bó | 名词 | 丝织物的通称。 | silk | 《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汉书·朱建传》:“臣衣帛,衣帛见;臣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衣。”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 布帛;玉帛;帛书;帛画 |
束帛。以帛五匹为一束,古代用作聘问、馈赠的礼物。 | 《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仪礼·士昏礼》:“皮帛必可制。”郑玄注:“皮帛,俪皮、束帛也。” | ||||
帛书;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至于经典隐暧,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 | ||||
草名。 | 《尔雅·释草》:“帛,似帛;布,似布。华山有之。” | ||||
星名。 | 《星经》卷下:“帛、度二星在宗星东北,主平量。” | ||||
(Bó)姓氏用字。 | |||||
bái | 通“白”。 | 《礼记·玉藻》:“亲没不髦,大帛不绥。”郑玄注:“帛,当为白。声之误。大帛,谓白布冠也。” |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说文解字
【卷七下】【帛部】旁陌切(bó)
缯也。从巾白声。凡帛之属皆从帛。
说文解字注
“缯也”注:《糸部》曰:缯,帛也。《聘礼》《大宗伯》注皆云:“帛,今之璧色缯也。”
“从巾,白声”注:旁陌切,古音在五部。
广韵
傍陌切,入陌並 ‖白声铎部(bó)
帛,币帛。《尚书大传》曰:“舜修五礼、五玉、三帛。”又姓,出吴,《神仙传》有帛和。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帛;部外笔画:5
《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薄陌切。并音白。《说文》:缯也。《广韵》:币帛。《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书·尧典》:五玉三帛。传: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元,附庸之君执黄。《周礼·春官·典命》注:帛,如今璧色缯也。《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帛之冠。注:大帛,厚缯。《后汉·邓后纪》:必书功於竹帛。注:帛谓缣素。
又执帛,官名《前汉·曹参传》:乃封参为执帛。注:张晏曰:执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又草名。《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以名云。
又姓。《神仙传》:吴有帛和。《水经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
又叶仆各切。音薄。《礼·礼运》: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
《说文解字注》书影
《广韵》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演示
“帛”字书写笔顺
书法欣赏
篆书书法 | 隶书书法 | 行书书法 | 行书书法 | 草书书法 |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bʰ | ăk | |
王力系统 | 铎 | b | eak | |
董同龢系统 | 鱼 | bʰ | uăk | |
周法高系统 | 铎 | b | rwak | |
李方桂系统 | 鱼 | b | rak | |
西汉 | 铎 | |||
东汉 | 铎 | |||
魏 | 药 | rak | ||
晋 | 药 | rak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陌麦昔锡 | riwek | |
北魏后期北齐 | 陌麦昔锡 | riwek | ||
齐梁陈北周隋 | 陌麦昔锡 | riwek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bʰ | ɐk | |
拟音/王力系统 | b | ɐk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bʰ | ɐk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b | ak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b | ɐk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bʰ | ak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韵书集成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韵部 | 韵系 | 声母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
广韵 | 帛 | 白 | 梗 | 入声 | 二十陌 | 庚 | 並 | 开口呼 | 二等 | 全浊 | 傍陌切 | bʰɐk |
集韵 | 㿟 | 梗 | 入声 | 二十陌 | 庚 | 並 | 开口呼 | 二等 | 全浊 | 薄陌切 | bak | |
礼部韵略 | 入声 | 陌 | 薄陌切 | |||||||||
增韵 | 入声 | 陌 | 簿陌切 | |||||||||
中原音韵 | 白 | 入声作平声 | 皆来 | 帮 | 开口呼 | 全清 | pai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平声 | 皆来 | 巴埋切 | |||||||||
洪武正韵 | 白 | 入声 | 七陌 | 庚 | 並 | 全浊 | 簿陌切 | b‘ək | ||||
分韵撮要 | 白 | 阳入 |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 额 | 帮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