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林 编辑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
出身清河崔氏南祖。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魏明帝即位后,授光禄勋、司隶校尉,累迁司空,进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244年),去世,谥号“孝”。 崔林的家族后代,衍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大器晚成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他到达后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冀州主簿,又调任别驾、丞相掾属。
公正受贬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后,崔林逐渐提升为御史中丞。
三国志11崔林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崔林为尚书,又出任幽州刺史。当时北中郎将吴质统领黄河以北的军务,涿郡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副官说:“吴中郎将(吴质)是皇上所宠幸的显贵大臣。持节统领军事,州郡官吏无不敬仰他,而崔使君(崔林)却丝毫不与他联系。如果吴质以不整治边塞的罪名杀你,崔林又怎能保护得了你呢?”副官将这番话告诉了崔林,崔林说:“我把脱离幽州刺史这个官职,看得如同脱鞋一样,怎能牵累你呢。幽州与夷狄接壤,应该以温和平静的方法来治理,如果扰乱他们就会逼他们生出叛逆之心,这样便给国家平添北方边塞的顾虑和忧患。”崔林在任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没有兴兵叛乱。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讨好上司,被降为河间太守。人们都为崔林抱不平(一说是尚书令桓阶认为崔林不适合任尚书,才将其迁任河间太守 )。
改革赏制
崔林后入朝任大鸿胪。龟兹王派侍子来朝见,朝廷嘉奖他们远道而来,褒赏给龟兹王非常丰厚的礼物。其余的各国都各自派侍子来朝见,来往使节络绎不绝。崔林担心这些国家并不是真心归顺,只是想暂时取得魏国的庇护来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才通过互通使节,求得魏国的封号,而朝廷派人一路上保卫护送使者,损失更多。动用人力,花费钱财来做这些无益之事,被夷狄所取笑,这是很久之前就忧虑的事情。于是写信告诉敦煌郡,并记载前代给予诸国赏赐或丰厚、或略薄的旧事,让此事有规定。
饱受爱戴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赐崔林爵关内侯,又转授光禄勋、司隶校尉。崔林在司隶校尉所管辖的各郡免除整肃了许多贪官污吏。崔林为政重诚信,识大体,所以在他离职后,部属官员常常怀念他。
散骑常侍刘劭奉命作《考课论》,魏明帝诏令将其下达给各级官吏。崔林对此议论说:“考察《周官》中关于考核官吏成绩的内容,条文已经很完备了,自周康王以后,就逐渐地衰落,这就是为什么考验官吏成绩的法令,因人而生效,因人而失效。到汉末,难道是因为官吏的组织法规不健全而招致失败的吗?现在的军队,有的人鄙陋,有的人胆小如鼠,准备了法令条规,三令五申,但却仍然增减无常,本就难于一致。而且,鱼网张不开就应该去拉动鱼网的总绳,衣服皮毛不整齐时就应该去提起衣领。皋陶在虞作官,伊尹在殷为臣,不仁的人都远远地离去。三皇五帝未必一致,而各有政治的清明与纷乱。《易经》上说‘天下的道理都是浅显易明的’,太祖(曹操)根据情况制定法令,到今天还在使用,也不怕别人说他不效法古人。我认为如今的法令制度,不能说是简略、不精密,而在于坚持如一地去执行而不要放弃。如果朝中大臣都能像仲山甫那样承担重任,即使有一百条法令,又有谁敢不恭敬职守?”
青龙二年(234年),山阳公刘协去世,明帝命使持节行司徒事太常和洽前往吊祭,又命崔林以大司农持节行司空事监护丧事。
位列三公
景初元年(237年),司徒、司空的位置都空缺,散骑侍郎孟康上疏推荐崔林道:“宰相,乃是天下人所仰望效仿的对象,确实应该寻求秉公办事、行为端正、品德高尚、主持正义、堪称表率的人来担任。我暗中观察司隶校尉崔林,他秉性正直,胸襟博大。论其长处较之于古代贤人,忠直不阿与史鱼匹敌。任州郡的长官,所在的州郡都得到治理,出任地方官时,管区内和顺整齐。实在是台辅的杰出人选,衮职的良才。”
景初二年(238年),朝廷采纳孟康的建议,在这年便任命崔林为司空,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任三公被封为列侯的惯例,从崔林开始。不久,又晋封安阳乡侯。
鲁国国相上书说:“汉朝过去立孔子庙,褒成侯(孔子后代封号)一年四季崇奉祭祀,学校行礼仪,必定祭祀先师(孔子),由皇家提供祭品,春秋两季举行大祭仪式。如今宗圣侯(曹魏时孔子后代的封号)祠奉孔子的后嗣,却没有祭祀的礼仪。应该给予祭祀用的牲畜祭品,让重臣敬奉祭祀,将孔子尊奉为贵神。”魏明帝命令太尉、司空、司徒三府讨论这件事情。博士傅祗认为,按照《春秋传》上所说享受祭祀的礼仪的要求,孔子是符合条件的。宗圣侯是想承续已经断绝禄位的世家,颂扬孔子的盛德而已。至于显扬孔子的学说,崇敬孔子完美的德行,就应该依鲁国国相上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
崔林认为:“宗圣侯也是按照皇命祭祀的,不能说没有皇命。周武王加封黄帝、尧、舜的后代,设立三恪,夏禹、商汤时,没有给当时的三皇后代封王侯名号,又特意命令没有专职的散官去祭祀。如今周公以上,一直到三皇,忽略而不祭祀,而礼仪也还记载在《周礼》之中。现在惟独祭祀孔子,是由于时代相近的缘故。以一个大夫的后代,享受如此无限的祭祀,礼仪上超过了七代的帝王,道义上也超过了商汤、周武,可以说是崇尚光大、报答恩德了,不需要让不是他后代的人再祭祀了。”魏明帝后来又分崔林的食邑,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正始五年(244年),崔林去世,谥号孝。其子崔述世袭爵位。
崔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孟康: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陈寿:崔林简朴知能。
裴松之:林曾无史迁洞想之诚,梅真慷慨之志,而守其蓬心以塞明义,可谓多见其不知量也。
萧常:彼崔林者何人,乃云“自周公上至三皇,且不与祀秩。孔子以大夫而受无疆之祀,其礼过矣。且有重祀非族之讥。”是足与语推尊之意哉?……腐儒所见,大要相若其忘本甚矣。我艺祖皇帝(赵匡胤)尝至相国浮图,问左右当拜与不。或对以人主不当拜。已而幸国学,即北面再拜。其尊师重道,足以兴起人心,为后世法。惜二子(崔林、归崇敬)不获身见其事,以发其瓮中之天。
共论崔琰
魏明帝在位时,崔林曾与司空陈群一同评论冀州的士人,崔林称其从兄崔琰为第一。陈群以才智不足以保护自身来贬低崔琰。崔林说:“大丈夫只看有没有机会遇到明主罢了,如果像诸位一样,就算高贵了吗?”
《广韵》说 | ||||||||||||
崔业 | 崔昱 | 崔绍 | 崔雅 | 崔忠 | 崔泰 | 崔恪 | 崔因 | 崔双 | ||||
崔邯 | ||||||||||||
崔寓 | 不祥 | 不祥 | 不祥 | 崔琳 | ||||||||
崔景 | ||||||||||||
唐人姓书说 | ||||||||||||
崔业 | 崔昱 | 崔绍 | 崔雅 | 崔忠 | 崔泰 | |||||||
崔恪 | ||||||||||||
崔因 | 崔双 | |||||||||||
崔寓 | 不祥 | 不祥 | 不祥 | 崔琳 | ||||||||
注:崔业,字伯基,居清河东武城。崔琳,字德儒,即汉末三国的崔林。“四世孙”定义也有两种,兹从百度百科第一种。 |
崔林 | 崔述 | |||||
崔参 | 的亲舅 | 崔潜 | 崔宏 | 崔简 | ||
崔恬 | ||||||
刘琨妻崔氏 | ||||||
卢志妻崔氏 | ||||||
温襜妻子崔氏 | ||||||
附,《晋书·温峤传》:平北大将军刘琨妻,峤之从母也。……初,峤欲将命,其母崔氏固止之,峤绝裾而去。其后母亡,峤阻乱不获归葬,由是固让不拜,苦请北归。《晋书·卢谌传》:琨妻即谌之从母,既加亲爱,又重其才地。刘义庆编、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温氏谱曰:“峤父襜,娶清河崔参女。”〉 |
《全三国文》录有其文两篇:《考课议》、《议宗圣侯祀孔子不须命祀》。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续后汉书·卷四十·魏载记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