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6年 编辑
1466年,明朝成化二年,大事记有基什尼奥夫战役、更定团营之制。
中文名:1466年
朝代:明朝
年号:成化二年
大事记:基什尼奥夫战役
更定团营之制
景泰以前,京都禁军有五军、神机、三千三大营。兵部尚书于谦为提高京军的战斗力,从各营中选精兵十万,编为十团营,其余军归本营,称“老营”。英宗复位,于谦被杀,团营之制遂罢。成化二年(1466)正月初五,监察御史魏瀚等上言说:今京师军士不下三十余万,或占役于私家,或借工于公府,各有所用,能操练的都是一些老弱之兵,而且马匹瘦弱,兵器不利,以之御敌,安能不败?选将练兵一事,尤系于兵部之得人。今兵部尚书王复,质实有余,应变不足,处此多事之秋,未见其济。宪宗答说,王复升任不久,难责近效。前于三营内选拔精锐官军十二万,分为十二营团练,情弊多端,益滋废弛。今还归三营。分一等、次等训练。仍差给事中、御史不时巡察。于是,兵部会同京营提督选得一等军十四万,宪宗认为人多,今仍分为十二营团练,命候十二人掌管,各以都指挥辅佐、内臣监军、勋臣提督。名为“选锋”。不得入选者仍归本营,名为“老家”,以供公私役使。于是团营复立,其法稍变。宪宗十分重视京营,然缺伍严重,竟达七万余人,多被权贵隐占。加上用宦官汪直总督团营,开内臣掌禁旅之先河,其法益坏。
土兵之制的设立
成化二年(1466)三月三十日,巡抚延绥右佥都御史卢祥上言:西北一带营堡兵少,而延安、庆阳府州县之边民习见北来之鞑靼,而且大都骁勇善战,若选作士兵,练习调用,必能奋力各护其家。宪宗遂命兵部复奏,部臣奏请敕御史前往二府会官点选。于是延安之绥德州、葭州(今陕西佳县),庆阳之宁州(今陕西宁县)、环县,皆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曰“土兵”;其籍为兵者,量免户租。时得丁壮五千余名,委官训练听调。此法对抵御鞑靼入侵行之有效,但后来即渐废弛。
整饬延绥、大同边备
成化二年(1466)八月初九日,宪宗遣兵部尚书王复整饬延绥边备,左都御史李秉整饬大同边备。王复由陕西延绥至甘肃,相度形势,上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西至定边营,接宁夏花马池(今宁夏盐池),索绕二千余里,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没有屏障,仅能凭墩堡以守,一旦有事,军反居内,未及行动而民遭掠已尽。又西南至庆阳,相去五百余里,烽火不接,寇至民犹不知,其迤北墩堠,都相距遥远。请移府谷、响水等十九堡置近边要地,而自安边营接庆阳,自定边营接环州(今陕西环县),每二十里筑墩台一座,共三十四座,随形势为沟墙。如此可以声息相闻,易于守御。宪宗诏兵部议行。李秉至大同后,首先弹劾镇守中官李良、总兵官武安候郑弘失律罪,军政为之肃然。
四川盐井卫地震
成化二年(1467)十二月十四日,四川盐井卫(今盐源)所属沿边的宁夷堡、黑、白二盐井(今云南盐兴县盐丰县)、长剌长官司(今盐边县和云南接壤处),直到建昌卫的泸州屯(今西昌市),自成化元年六月至今,昼夜不时地震,共有三百七十五次,而十二月十四日夜间地震最甚。城垣房屋倒塌甚多,地裂及泉,沿边军民惊疑不安。明廷遣人祭告山川。震中烈度(Io)VIII,震级(M)为六点五级。
李贤奏请抚谕荆襄流民
成化二年(1466)正月初四,大学士李贤等上奏说,荆襄地区虽已遣将前往征讨,但其间山林深阻,流民职聚众多,起事者闻大军南下,必邀劫流民为其同党,其流民亦恐官军一并剿戮。因此其势必越来越大,也越难于扑灭。宜降圣旨榜文,开谕流民,各安其业,有能擒斩起事首领者,比官军加倍升赏。宪宗以为其言有理,遂诏谕兵部尚书王复按其言行事,以抚谕荆襄流民。
礼部补定会试规则
成化二年(1466)正月二十四日,礼部上奏:设科取士,期得真才,以资任用,但每年会试虽有禁约,然旧例行而久之不能无弊,今更议申明:一、旧例考试等官于初八日早入试院(九日考试),一日之间事务多端,宜于初七日早入院。二,旧例就试之日,举人黎明入场,黄昏交卷,有未完者给烛三支。为防故意拖延,宜于四更入场,黎明散题。三,举子入场要严加搜检。入场文成两篇之上者,方许如厕,之后即速回场,不许交接谈论。若有夹带文字或托官军夫匠等人夹带文字入场誊抄者,一经发现即按其职位大小处以惩罚。四,巡绰搜检看守一律由营中差拨,不许冒名顶替。五,提调监视官不许私自入号与举子交接。六,举子入场之后,墙外五城兵马指挥等官率领火夫弓牌,各带什器环墙四面严加防守。七,每场誊录红卷送入帘内,候三场毕,考试红卷文字已定,方许吊取笔墨送入帘内,于公堂对比字号,不许散入同考各房。八,誊录生员务要用心逐字对写,不许失落字样,潦草不真。九、誊录、对读、收卷等官旧例用京官,近吏部取听选官充之,其中有老眼昏花及才不胜任者,今后务要精选四十岁上下,五至七品有行止者充任。十,供给饮食顺天府官多有造作不精,供给失节者,令士子埋怨。本部宜令差一官提督供给之事。宪宗批准施行。
减京官折俸钞
成化二年(1466)三月初十日,减在京文武官员折俸钞。原来俸米一石折钞二十五贯,后因户部裁省定为十五贯,至是尚书马昂又奏每石再省五贯,宪宗从之。当时钞法久不行,新钞一贯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如此使薄禄之吏无以养廉,遂至官场腐败之风日甚。
杨琚上言延绥防务
成化二年(1466)三月十八日,延绥纪功兵部郎中杨琚上言延绥一带防务,他认为延绥庆阳二境东接偏头关,西至宁夏花马池,相距二千余里,而营堡兵备俱少,以致鞑靼屡为边患。如若移展现有营堡往北至河套地区,则不但可以御贼于外,亦可使军民得田于内,如此积聚数年,边储渐充,可省去大批开销。而(1466年)鞑靼入寇,掠去钱财无数,朝廷每年又发重兵御之,一年开销即达十五万余两,而且转运之资又难于数计,若以上述一年之费给予边民,使其协力移展城堡,密置墩台,且守且耕,则边患可除。宪宗以为所奏有证有据,即命兵部议行。
娄芳上言民生事宜
成化二年(1466)四月初四日,巡按河南监察御史娄芳陈言五事:一、广储蓄,乞令河南所属三年六年考满官免其赴部,于缺粮仓分纳米以备赈济。二、息科征,按派祭祀牛犊八十双,黄蜡果品一万七千八百余斤,乞候秋成之日买解。三、薄赋敛,乞敕该部将各王府禄米行令开封等府官仓收贮,近季开支,免致王府人员扰害百姓。四、审户口,河南、徐州、淮安等处因灾而鬻男卖女者甚多,有的甚至被番僧带出境外,乞赎还原籍。另备种子牛具给予耕种。五、减转运。河南成化元年(1465)兑运粮二十五万石,运费高昂。乞量为存留本处粮仓。宪宗令户部施行。
徐廷章上言边务
成化二年(1466)四月二十八日,巡抚甘肃右佥都御史徐廷章奏边方事宜:一、选才能以抚藩夷。可选一员在番夷中有威信之官,不分汉夷加以任命,专职抚治,则边境军民可安。二、移边堡以保居人。西宁水沟堡距水源甚远,不如移堡于大路旧站。三、设学校以训边民。夷人性悍,如开设儒学加以培养,则数年间风俗可淳。四、决功赏以激人心。边防将士杀敌立功,造册上报请赏。却数年间不能完报,遂致壮士垂首丧气。乞敕如有造报功册到部,应立差给事中御史各一员前往体查访勘,使赏不逾时,则将士必发奋立功。五、任勇智以固封守。甘肃所属庄浪最为重要,而其地守官都指挥佥事赵英守城有余,出战不足。而守备红城子堡都指挥使鲁鉴虽系土官,但素有智勇,所守红城子堡庄距庄浪七十余里,非要害之地,请将鲁鉴调回,令赵英协同操练,另选一员指挥守红城子堡。六、广贤路以资任使。请于卫学选优秀者于科举外纳米出身,则人才不遗于边方。宪宗令决功赏任智勇二事立即实施。
杨琚上言备边之策
成化二年(1466)五月,兵部武选司郎中杨琚自陕西回京,上疏论备边四事:一、修武备,各营守备军官无事之秋不思操练,致使士气军容不整,请令各卫所军政职官严督。二、恤军余,陕西延绥等边正统末年因寇屡犯边,兵少不足以御,而且守边士卒多有逃亡者。暂令余丁辏数,以后再行更代。其后因边事不断,戍卒逃亡愈多,无人更代,乃令余丁在边与正军一样领马操练,马死则追偿。如此使一户有余丁二三人者艰于供给。乞令各边巡抚都御史给以粮赏。三、慎边报,各边传报声息镇守等官不审虚实,虚张贼以十为百,以百为千,以图有小捷可冒大功。乞令以后应先侦得虚实,然后再行上报,则使所司区处有所凭据。四、公赏罚,各边军士有生擒斩首之功者,其功常被其将领据为己有。乞令各处总兵官严加查处,赏罚分别,宪宗以为其言切于时务,命兵部尚书王复等议行。
李贤奏请征讨河套鞑靼
成化二年(1466)五月二十一日,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等奏:鞑靼人口不过相当于中国之一大郡而已,但却连年扰边,往往得利而去,其原因在于我之兵威未振也。河套地区原非鞑靼巢穴,虽屡骚扰亦不为大害,而今其毛里孩部大举入内,人马俱处其中,而且出没莫测。虽出兵剿之,但我方兵集而彼已退去,兵散未久而彼又复来,如此不但劳师费财,边民亦不得安宁。今欲安边,必须大举而后可也。乞令兵部会官商议,预积粮草于陕西塞下,令陕西延绥宁夏甘凉大同宣府等处守臣选练骑兵,整理军械什物,制造战车拒马,有明春或今秋进兵搜剿,务求一举成功。宪宗以为可行。兵部尚书王复及会昌候孙继宗集议,以为此计固然良策,但须主将得人,镇守大同总兵官彰武伯杨信熟知地利,宜召还回京面议。遂召杨信回京,并以修武伯沈煜代其职。六月十三日,宪宗敕杨信佩平虏将军印,充总兵官,统京营兵万人,马一万二千五百匹,神炮百、神枪千,大同骑步兵五千,宣府骑三千,宁夏骑兵二千,往延绥边境会镇守总兵等官剿寇。又敕都督同知赵胜充副总兵,都督佥事湛清充参将,都指挥同各秦杰守备柴沟堡(今河北怀安),署都指挥佥事许宁充游击将军,令太监裴当监督军务,右少监廖亨监管神枪,另遣户部官一员措置粮草,御史一员禁约纪功。
李绍致仕
李绍(1407-1471),字克述,江西安福人,宣德八年(1433)进士,选为庶吉士。正统初授翰林检讨。景泰初召充经筵讲官,升修撰。历司经局洗马兼修撰、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讲。天顺初改尚宝司卿兼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成化二年(1466)六月二十六日以疾致仕,成化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五。土木之败时,京师戒严,朝士多举家南迁,绍曰:主辱臣死,奚以家为?终不迁家。绍好学问,居官刚正有器局,能奖掖后进。
林文缵
林文缵(1466年~1560年)字德绪,号云岐,侯官县洪塘瓦埕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生。
林文缵的父亲林玠,字廷圭,号静庵,乡试举人;明天顺七年(1463年)会试落榜,成化元年(1465年)再次赴试,不幸中途得疾,归逝,留有遗腹子文缵。文缵母王氏每以“父殁时以未第进士为恨”,激励文缵,并假箕父言,教育文瓒矢志于学,又得胞叔林瑭教导,学业大成。弘治十八年(1496年)登进士,奉命修撰《孝庙实录》,事成,授南京兵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补刑部员外郎中,详核周藩宦戚间的事,为众所服。殿考时得“克勤克慎,惟明惟允”的赞誉。正德十四年升湖广布政司参议,奉敕提太岳焚祷收入,但文缵把收入全归官库,以备赈济,饥荒无恐。于是荆南大治。嘉靖元年(1522年),朝廷欲行升擢,但文缵力辞,归里课子。后阶封为朝议大夫。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偶感有疾而逝。年94岁。
伊拉斯谟·D
伊拉斯谟·D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约1466年10月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1506年赴意大利,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1521年前往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M.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在政治上对反动势力只会讽刺,而没有像路德那样发动人民。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生于约1466年10月27日,卒于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
伊拉斯谟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路德钦佩并渴望结交伊拉斯谟。
尽管伊拉斯谟终生都是一个天主教徒,但他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他认为骄奢过度的罗马教会,甚至拒绝接受后者授予的红衣主教地位。
在《论死亡之准备》 (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声明了自己的观点——永久生命的保证不在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
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他创作的作品有 《愚人颂》, 《基督教骑士手册》(Handbook of a Christian Knight)和《论儿童的教养》(On Civility in Children)等等。
蔚能(?-1466),字惟善,陕西朝邑(今大荔东)人。初为吏,以能授光禄典簿。累进本寺卿,升礼部右侍郎,仍掌寺事。后以忤调南京光禄寺卿。成化二年(1466)八月二十六日卒。蔚能居光禄寺三十余年,尽心职守,清慎守法,未尝私取一片肉,先后官光禄者皆不及。
廖庄
廖庄(1404-1466),字安止,号东山,江西吉水人,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刑科给事中,赈灾陕西,有能声,进大理寺左少卿。景泰五年(1454)上疏劝代宗善事上皇,友爱皇储被廷杖,谪定羌驿丞。天顺初召还,调南京,历南京礼部左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初十日卒,年六十三,谥恭敏。廖庄性格刚坦,好面折人过,实坦怀无芥蒂。一生清慎,及卒之日,几无以为敛。著有《廖恭敏佚稿》。
李贤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河南邓州(今邓县)人,宣德八年(1433)进士,授吏部验封主事,迁考功、文选郎中。景泰二年(1452)二月上正本十策,劝谕景帝。同年冬,擢为兵部右侍郎,后转户、吏部。天顺元年(1457)六月因石亨、曹吉祥之陷谪福建左参政,未及成行,吏部尚书王翱奏贤可大用,于是复为吏部右侍郎,七月,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掌文渊阁事,从而更受石曹之辈排挤。李贤以对无虚日、忠心耿耿而博得英宗依赖,在惩治石、曹的过程中,李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及门达用事,李贤又屡遭陷害,他仍然力劝英宗行宽恤之政,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内外采买。宪宗即位,升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依然被门达余党匿名诬陷,于是屡请致仕。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李贤一生以持大体、惜人才、开言路、节财用为急务,所荐引之王竑、李秉、程信等皆为名臣。死后赠太师,谥文达。著有《天顺日录》,《莘野纂闻》、《古穰集》等。
第二次托伦和约是1466年10月9日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与条顿骑士团国在托伦签署的和约。
基什尼奥夫建城
基什尼奥夫是前苏联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德涅斯特河右岸支流贝克河畔,科德尔高地的中央。人口62.4万(1985)。始建于1466年。原为比萨拉比亚修道院镇,1812年并入俄国。20世纪初修筑铁路后加强了与西欧、黑海港口及俄罗斯中部各州的联系。1918年归还罗马尼亚,1940年并入苏联。摩尔达维亚的主要工业城市,工业产值约占其1/4。有电机、电气测量仪器、精密仪器、拖拉机、机床、冷冻设备等机器制造业与金属加工业。郊区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葡萄酒和水果罐头驰名苏联。市内有苏联科学院摩尔达维亚分院和多所大学,以及艺术、历史-地志、普希金故居等博物馆和《火星报》印刷厂旧址,并有教堂、钟楼、凯旋门等古迹。全市分为3个区。中世纪的老城建于贝克河谷地,新城建于沿河阶地上。市内街道呈棋盘状布局,列宁大街和普希金大街是主要街道,政府机构集中在市中心。西部多高等学校。工业企业几乎全部分布在城郊。东北部的新切卡内为新工业区。
146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建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