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大学 编辑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简称金陵女大。1913年(民国二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最终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1952年院系调整中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陵女子大学

外文名:Ginling College

简称:金陵女大

创办时间:1913年(民国二年)

办学性质:女子大学

校训:厚生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知名校友:贻芳、胡秀英(等)

所属地区:中国南京

主要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理学院电机系,化工系

历史沿革

编辑

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1月13日,组成校董会,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首任校长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

1919年,首届5位学生毕业,学位以金陵大学名义授予,这是第一届在中国高等学校中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

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

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这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Murphy)设计,参与者中有第一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

1927年後,校务由美国人转交中国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选为董事会长,吴贻芳女士担任校长。1930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937年抗战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

1946年返回首都南京。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1980年代,吴贻芳推动金陵女子学院复校;1987年3月,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金陵女子学院。

办学条件

编辑

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这些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

金陵女子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999朵玫瑰。

校训

编辑

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

(“厚生”涵义:“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於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 ——吴贻芳)

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是“厚生”。

这是教授们和第一届学生(包括吴贻芳在内)所提出确立的。

“厚生”的含义来自《约翰福音》第10 章10 节耶稣所说的话:“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吴贻芳相信并强调这段经文中服务他人之内涵,不断劝诫人们要更好地服务于别人。她在自己所写有关金陵女子大学的简短回忆中解释说:

当时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其涵义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

学校用这个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

建筑

编辑

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开学时设在南京绣花巷,此后校长德本康夫人筹划在宁海路随园一带建造新校园。随园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开工建设,到1923年校舍落成,金女大迁入,此时完成了7幢宫殿式的建筑:100号(会议楼,1431平方米)、 200号(科学馆,1541平方米)、300号(文学馆,1492平方米)、400号—700号(4幢学生宿舍,共4603平方米)。1934年,建造了图书馆(1397平方米)、大礼堂(1444平方米)。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学和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合并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随园按东西向的轴线对称布局,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对称布置,100号楼后面设计了1个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中轴线的西端结束于丘陵(西山)制高点的中式楼阁。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