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栗 编辑

北宋崇宁五年进士

俞栗,字祗若,南京溧水孔镇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赐进士第一,是溧水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俞栗

字:祗若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南京市溧水区孔镇

人物生平

编辑

俞栗榜取后,初在太学的预备学校当经学博士,后又任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他对朝廷极尽“忠”字,宋徽宗很信任他。不久,提拔他担任给事中、殿中侍御史的职务。后因“勿合于时”,被贬为襄州知府。他在襄州兴利除弊,体察民情。在这期间,他发现鹿门寺的僧人有伤风败俗行为,俞栗查证后,奏明朝廷,将该寺的田地一半没收归公,以助军饷。宋徽宗认为他政绩突出,又把他召回朝廷。

俞栗回到京城,面奏皇上,“言官吏苟且成风,不肯予夺公事”,他揭发州县官吏、监司大员皆官官相护,贫苦进姓冤情甚多却无法申诉。他请求朝廷“戒谕三省,谨择监司,俾表率州县。”宋徽宗非常赞许他的建议,赐他袭衣金带,再次任命他为给事中。不久,被提拔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

俞栗担任御史中丞期间,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王朝。无奈,宋王朝政治黑暗,国事日非,确已到了回天乏术的境地。当时的宋王朝奸佞当权,被后人称作“六贼”的蔡京、王黻、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勾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恶势力,他们迷君误国,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盘剥。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骄奢淫逸,沉湎于声色享乐之中。俞栗嫉恶如仇,敢于直面恶势力,户部尚书刘炳是蔡京的心腹,而俞栗揭发刘炳当年考试作弊的丑行,这自然得罪了蔡京。俞栗因此改为翰林学士,迁知制诰兵部尚书。不久,再次被贬出京城,到开德任知府。他虽远在朝廷之外,蔡京一伙仍设法罗列罪名罢免他的官职,最后被贬为常州团练副使。

政和七年(1117),朝廷任命俞栗担任潭州知府。十多年的官场生涯让俞栗深感困乏,他以母病为由,多次上书皇上,请求回到家乡。几年后,朝廷改任他为江宁知府。没有多长时间,俞栗告归林下,辞官回乡。

俞栗死后葬在溧水城西琛山(今称小茅山)北麓,墓旁有一水塘,因当地老百姓称俞栗为俞尚书,故这水塘叫做“尚书塘”。

为旌表俞栗,崇宁五年(1106)于溧水县城北门内敕建状元坊(今中大街状元坊处),经历宋代元代后,明清两代曾有过5次修葺。1937年11月,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溧水县城时它才被毁。

史书记载

编辑

俞栗,字祗若,江宁人。崇宁四年,以上舍生赐进士第,签书镇南军判官。未赴,为辟雍博士、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兼定、嘉二王记室,擢中书舍人。居三月,进给事中、殿中侍御史。毛注建议罢增石炭场,栗驳其非。

除显谟阁待制、知蔡州,明日复留。逾年,竟出为襄州。还,拜给事中,上言:“学校,三代之学也。然崇宁四年以前,议者以为是,五年,则非之;大观三年以前,议者以为是,四年,则非之。岂学校固若是哉?观望者无定说尔。必使士有成才,人无异论,事之不美者不出于学校,然后为得。”言颇见行。

蔡京再相,憾向所用士多畔己,叶梦得言栗独否,遂拜御史中丞。陈士风六弊,又发户部尚书刘炳为举子时阴事。京方倚炳为腹心,戾其意,改栗翰林学士。迁兵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德府。石公弼在襄州,以论衙前事谪言者,谓栗实倡之,罢,提举崇禧观。竟以毁绍圣法度,贬常州团练副使,安置太平州。行未至,复述古殿直学士、知江宁府,卒。

下一篇 黄观

上一篇 叶祖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