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钧 编辑

中国近代政治家、史学家

韩国钧韩国钧

韩国钧(1857年3月29日—1942年1月23日),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省扬州府泰州海安镇(今江苏海安)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史学家。人们敬称其为紫老。1857年3月29日生于海安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商人家庭。清光绪年间中举人,先后充任知县、直隶省矿务局总办、河南新军参谋处会办、江苏交涉局会办、奉天劝业道、交涉局局长、开埠局局长,葫芦岛商埠督办;辛亥革命时任吉林民政司。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韩国钧于1913年9月任江苏民政长.1917年7月调任安徽巡按使。1922年6月再度入主江苏,任江苏省长。1924年12月暂兼江苏军务善后事宜督办。1925年1月免去兼职,同年2月辞去江苏省长职务。至此辞官乡居,退隐林泉,并致力于水利、实业和公益事业,曾任运河工程局会办、江苏水利会会长、苏北入海水道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晚年居乡里。

抗日战争期间,韩国钧以八十高龄在野之身居乡问政。与新四军友善,同陈毅同志直接交往,多方奔走,呼吁国共合作,制止反共摩擦,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尔后, 日伪军队包围韩宅,利诱威逼韩国钧出任伪江苏省长。韩国钧陷敌不屈,本义凛然,以致忧念成疫,于1942年1月与世长辞。陈毅同志曾表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韩国钧

别名: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42年

主要成就:对外交维护国家利益、任江苏省长、设紫石县(海安县)、抗击日寇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府泰州海安镇(今江苏海安)

所处年代:清末民初

人物生平

编辑

先生幼年入塾,学业辛勤,喜诗赋,爱绘画,二十二岁(1879)中举。先后于如皋、甘泉、六合、金陵、昭文等县幕任教读十年。1889年开始官场生活,曾任河南镇平、祥符等县知事、铸钱局总办、河北矿务局总办等职。他锐意吏治、善治民生,治事勤恪,在豫省留下清誉。

河南武陟县,滨临黄沁,雨河都挟带大量泥沙。“每一溃决,沙压平地数十里,弥望皆成石田。”韩国钧任武陟县知县期间,善治民生,决心为民除此害。他研究出一种治沙妙法:“令民间翻沙试种。每距三尺,掘 一沟。后掘之沙,填入先掘之沟。由前而后,随掘随填,更番叠进。”这种方法,成本小,见效快,不到三个月的工夫,武陟县境的“石田”大都得到改良。

韩国钧办案,既准确又勤快。曾一日判26案,一切就绪已至午夜,还要“策马周巡三十里,翌日视事如故。”

在对外交涉方面,韩国钧坚持原则,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办理道清铁路交涉时,初议地价,主持铁路事宜的英国工程师柯锐密允其:凡购土地,每亩私给5角,合计亩数将给韩国钧4万元。韩国钧迎头痛斥:“韩某非鄙贿者,汝以贿行,浅之乎视余矣。”结果道清铁路地价较昂,韩国钧为国家争得了利益。

1905年,韩国钧辞差赴日本考察农工商诸要政90日,先后参观了帝国大学、工业大学、农科大学等高校,还参观了鹤枝小学和女子师范、聋哑学校等。他认为:“日之兴在教育”、“民智未开,宜等教育普及”。

1908年,慈禧太后召见韩国钧于颐和园,嘉勉道:“汝居官甚好,以后好为国家出力。”

1913年9月6日,北京政府特任韩国钧为江苏民政长。1922年再掌苏政,任江苏省省长。两掌苏政期间,韩国钧积极恢复市面,医治战争创伤,先贷款于柴米各铺,继发贷于布业及各商店,总计20余万元,又与教育司长商议,先恢复初高等学校。韩国钧委托地方土绅,详细调查,兵灾损失计有1500万元。韩力请中央,允拔款180万元。按所查的实际情况,分别赏恤。未二月,市面渐趋恢复,人心安定。

1925年韩国钧辞去本兼各职归里。

退隐后的韩国钧并未恬于颐养。他热心衷于地方的许多新兴事业。他视察了海安电灯厂、通俗教育馆、泰盐垦公司,并资助创办了泰县端本女校。他从1919年开始,经历10余年,编订皇皇巨著《海陵丛刻》,其主要部分均在第二次卸任后完成。他搜集考订,详征博引,精心编纂,倾注了生命最后的光华。《海陵丛刻》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庞杂、涉及各方面知识的地方文史丛书,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共23种、67册,为后人研究苏北海陵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九一八”事变以后,韩国钧一直关注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韩国钧极力主张抗日。当运送在沪抗战中牺牲的空军陈锡纯烈士的灵柩途经海安时,他商请地方各界人士特设公祭,表示哀忱,并以此动员各界民众奋起抗战;当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派人给他送来《救国公债委员会决案》时,他立即签字,并捐出一千元,支持抗敌。与此同时,他连连去信,敦促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鲁苏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和税警总团陈泰运,要求他们抗日。

韩国钧雕像韩国钧雕像

1940年9月中旬,韩国钧出面召集苏北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海安召开的联合抗日座谈会。随后,又在曲塘召开了“苏北抗战和平会议”,韩国钧、李明扬主持了会议。此后,韩国钧为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各界民众团结抗日,扩充地方武装,做了大量工作。

1941年初,紫老携家人,避居徐庄。1941年,紫老身陷日伪而坚贞不屈,严词痛斥敌伪的威逼利诱,拒绝出任伪江苏省省长。敌伪又以移家海安为请,妄图以软化政策欲污紫老清名。紫老厉声答日:“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敌伪无可奈何,对紫老施行武装软禁。紫老病焉,终于不起。易箦时,紫老告家人曰:“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

1942年1月23日紫老在忧愤中溘然辞世。

人物事迹

编辑

入仕后,因勤政廉洁,勇于任事,不久便成为晚清重臣;辛亥革命后,他顺应历史潮流,先后两次就任江苏省省长及其他要职,成为一名封疆大吏,颇有政声,受人尊敬。1915年,他因不愿卷入剧烈的党争,而愤然辞去安徽巡按使等职时,安徽士绅乡民“焚香跪者满途,穷民顶香者不下两千人,至大街,香案盈市,几乎无家不设”。

社会评价

编辑

不爱钱

20世纪初,韩国钧担任河北矿务局总办,在办理道清铁路交涉时,英国福公司的代表柯锐密提出,如果韩国钧同意,以他们提出的地价成交,那么,他们就以每亩5角的回扣返给韩国钧,就此一项,韩国钧从中可获4万元。韩国钧闻言,不禁大怒,当即迎头痛斥:“韩某非图贿者,汝以贿行,浅之乎视余矣!”结果迫使英方按我方的地价作了交易,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由于韩国钧勤政廉洁,加上其祖父、父亲皆为乐善好施之人,曾在家乡大灾时,拆卖主屋三楹换米麦,熬粥赈济灾民,故而家中生活常显拮据。1905年,他任河南永城知县时,就时常入不敷出,要靠借贷才能勉强维持县衙和家中一应开销。民国初年,他的长子成婚造房子,也是靠了向亲友借钱,才办成的。

抗战爆发后,其家眷的生活甚至要靠苏北行政委员会拨公粮来维持。

不怕死

1909年,韩国钧任吉林巡按使时,正逢满洲里发生大鼠疫。疫区里道殣相望,尸骸枕藉。医务人员稍有不慎,也会染病身亡。韩国钧却不听同僚劝阻,义无反顾地多次深入疫区,探望病人,了解疫情,与医务人员商量制订救治方案,迅速控制了疫情,解除了患病百姓的痛苦。百姓都视他为救命菩萨。

抗战爆发后,韩国钧坚决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主动与新四军领导人交朋友。1940年,陈毅率部移师海安时,韩国钧盛情邀请陈毅和张茜住进家中,与陈毅把酒论文,纵论天下大事。其间,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领曾会集于韩公馆共商抗日大计。

韩国钧的抗日言行,遭到日伪嫉恨。1941年,南京汪伪政权派人到韩国钧避居的城郊徐庄,威逼他出山担任伪江苏省省长,遭到韩国钧的严词拒绝。日伪除了以死相逼外,还利诱他说,你只要答应出任省长,你一家人就可以移居海安县城。韩国钧冷笑一声,怒声回道:“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敌伪无奈,只得将他软禁起来。不久,韩国钧积郁成疾,终于不起。易箦时,他郑重嘱咐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

1942年1月23日,韩国钧在忧愤中逝世后。治丧期间,各方都派出代表,共同料理他的丧事。真是备极哀荣,实为罕见。

相关作品

编辑

辑有《东三省交涉要览》,著有《永忆录》及留下一些字画。

复郭介梅先生之书信

韩省长复著者书

介梅先生鉴:前复一函,计已达到。《法戒录》详阅两遍,事理均好,令人不入歧路,实为救世要药,弥深佩慰!承嘱跋语,兹已脱稿,草草奉上。钧年衰事冗,迟复鉴原,附致像片,即希存之。于此,并颂日安!

韩国钧顿首十一月三十日

摘自《法戒录》(国光印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初版三千部)

赠韩紫石师

郭介梅

师印国钧,字紫石,泰县人。历任奉天、安徽交涉使,江苏省长,导淮工程总办等职,治行第一。余曾奉命振灾,愧无良好成绩。

于今何幸谒良师,识得荆州悔已迟。从政绩多昭皖鲁,救灾名实重慈悲。

拯民素抱丹心旨,爱我常将青眼垂。盐垦倡开兴大业,导淮入海险为夷。摘自郭介梅先生《省馀存稿》(国光印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再版)

《朋僚函札》

《吴王张士诚载记》

韩国钧履官、乡居期间与当时社会名流贤达、同僚友好往来信函很多,此间,他将这些信函精心整理成册,编成《朋僚函札》,收有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冯国璋、陶行知史量才张謇高二适吕凤子等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信函3000余件,其中不乏很高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书法欣赏价值的珍品。

王张士诚载记》

韩国钧是《吴王张士诚载记》的鉴定者。这部书于1932年3月初版,共5卷,序文为韩国钧所撰写。这部书正编按年纪事,记述了张士诚起义14年间发生的主要事件;附编为附传、附考、附志、附录,记述了与张士诚起义有关的人物、逸事、遗闻、典制沿革、诗文等。韩国钧“尤睠睠于吴张遗事,博访周谘,复手自摘录,搜集散材得数十种,爰属伟成益加采获,汇为成书,用彰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