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相 编辑
内相,汉语词语,有三种含义,分别为唐宋时翰林学士别称、明朝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日本旧制内务大臣的通称。
中文名:内相
性质:官职别称
拼音:nèi xiāng
唐翰林学士的美称。专掌内命,参与朝廷议案。太监、宦官。称人妻善治家者。日本的内务省大臣,掌管内政,相当于内政部长
《新唐书·陆贽传》载:“始,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起草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德宗后,其地位日益重要,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宋亦称翰林学士为内相,亦称内翰。
明朝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司礼监主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业务,为“十二监”之首,是为内廷权力最大之机构,其主管虽仅具有外朝三品之级别,但有时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有“权过元辅”之称。无内朝之名却有内朝之实。内外廷设置皆相对应,司礼监对应内阁与御史,掌印太监位尊可比首辅,秉笔则职同次辅,掌东厂者权重视左都御史兼次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