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 编辑

培训课程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指为实现培训目标而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与教育的学科课程相比,其功利性非常突出,目标是能够尽量在短期内转化为工作绩效。课程要素有:课程基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执行、课程评价。

课程要素

编辑

课程基点

要求基于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学员的成人差异性;

课程目标

要求能够尽量在短期内转化为工作绩效;

课程内容

更多是跨学科的内容组合,根据培训目标进行针对性地选择;

课程执行

要求遵循成人的认知规律,更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的培训方法;

课程评价

要评价培训“过程”的质量,即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二要评价培训“结果”的质量,即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绩效的程度。评价方式有课程考试、培训效果调查和工作绩效考评等,而不是限于学科课程的考试和分数。

设计开发

编辑
一、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一般来说,培训机构会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策划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划分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阶段。

在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立项

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类人员的需求,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本机构发展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培训课程的项目建议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课程的名称、适合的人员、培训的目标、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前景、需要配置的资等。项目建议书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2.制定培训教学大纲

培训机构应确定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负责人,由其主持制定培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大纲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的目标、范围、内容、学时、考核方法、需要配置的资源等,培训教学大纲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3.编写教材

由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负责人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师或专家编写有关教材,编写的所有教材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4.试讲

为保证课程设计满足培训输入的要求,适用时可以请教师试讲编写的教材。通过试讲发现问题,必要时更改教材,以完善课程设计的输出文件。

5.首次开班

每开设一个新的课程,都涉及到首次开班。通过培训课程的实际运行,培训机构、教师、学员对输出文件提出使用意见。经过收集、整理这些意见,培训机构邀请专家对该课程进行确认。

二、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输出

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课程的立项要求,由课程设计负责人提出总要求,并召集教师、专家进行讨论,确定课程设计的输入内容。课程设计的输入主要包括(不限于此)以下内容:课程的目标;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确定培训对象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往办学的经验等。

根据不同的课程输入内容,由课程设计负责人组织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并进行评审,以保证其内容充分、适宜、完整、清楚,并适应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课程设计任务书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开发策划的一部分。

输出方式因课程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必须满足课程设计输入的要求,并具有可验证性。课程设计输出文件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发放前必须经过批准。

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大纲;课程表;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练习题、小测验和案例;模拟试卷;教学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场地等辅助设施。

三、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确认

1.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计划的安排,适时组织专家、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人员,采用会议或会签等形式对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系统的评审。

评审的目的是:保证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具有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及时识别设计和开发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评审的内容因评审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评审中产生的问题,培训机构要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要求。应保存评审的结果及采取措施的记录。

2.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根据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特点,培训机构采取的验证方式一般是:在设计输出文件发布前,组织有资格的专家、教师对该文件进行研讨或试讲,也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观摩教学并进行审批。

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由责任部门采取措施,以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保存验证的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如果设计和开发的培训课程验证合格,培训机构可以按照教学过程策划的结果组织招生,进行首次开班。

3.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一般通过首次开班、现场观摩教学、顾客反馈信息等方式实现。当确认的结果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时,培训机构应根据确认的意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保存确认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四、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经确认后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全部输出文件应归档管理。当出现法律法规要求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教师在使用文件过程中发现不适用等情况时,培训机构可以更改文件。

更改文件时,由责任部门提出申请并确定更改的方式。更改的方式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几种:组织有资格的专家、教师进行研讨;试讲或首次开班观摩教学;领导批准等。更改课程时,需要评价更改对该课程的设计输出文件和已提交课程培训的影响。更改后,应由责任部门对更改的过程作出说明。更改评审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应予保存。

课程设计

编辑
课程设计的三种资源依据

1.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资源依据,强调的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从而应用几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去更全面地说明和研究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九大要素:

第一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但在实际中通常被忽略。

第二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第三要素:教材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材是最常用的,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第四要素: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第五要素:策略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要素:评价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第七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第八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第九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培训课程的设计程序

基本程序是: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作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时间。

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如果是一个多次执行的课程,每一次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反馈到下一次的设计,作为一个环境的需求因素去考虑。

在基本程序确定之后,如何实施设计却无一定之规。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一定要用系统思想来作为指导,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所在。

下一篇 人性化

上一篇 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