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达卿 编辑
杨达卿,字福兴,建宁府建安县人,家住梅岐里龙津乡人,被称为“万木林始祖”。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杨达卿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去世,享年75岁,其墓在建安东郊白鹤山。孙杨荣在明初累官至柱国少师,曾作《万木图》表其祖德,大学士胡广作记,杨荣曾建白鹤山房在墓侧并作记以表祀。
本名:杨达卿
别名:“万木林”始祖
字:福兴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建安龙津里(今建瓯市房道沶村)
出生日期:1305年
逝世日期:1378年
主要作品:龙津诗集
主要成就:闻名世界的“万木林”
官职:追赠 工部尚书
后代:追赠子杨士美工部尚书
杨达卿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成宗死后(死于大德十一年),其后裔因争夺帝位,长期相互攻战,至顺帝承嗣大统,元 代统治已进入衰亡时期,政局动乱,各地义军纷纷兴起。达卿原受元代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思想消极,又遇社会混乱,不愿出外做官,乐隐乡里,在家为学,曾著《龙津诗集》以自娱,左丞阮德柔闻名,派人召见,优礼相待,打算派他做官,达卿坚辞不受。元朝灭亡,明朝兴起。杨达卿看到朱元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便聘请教师教诲子孙,并说:“今天下太平,子孙必有出仕者”。更告诫子孙说:“你辈曾读范文正公义田记乎?出仕、在家,均以此为法,勿违吾志。”还将这番话写在壁上,交代子孙熟读牢记 。
杨达卿家境富裕,乐善好施,对乡里穷困人家,经常给以救济,有疾病的,代他求医送药;对死后无法埋葬的,给他棺材安葬。有个名叫李必延的,因贫穷要卖妻还债,达卿替他还债,使他夫妻团聚。杨达卿最为人们提及的是万木林 。
杨达卿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达卿墓在建安东郊白鹤山,其孙杨荣曾建白鹤山房在墓侧,并作记表祀 。
有一年,乡里发生大饥荒,达卿原想开仓救济,又怕传名招人忌,便用募民植树的名义,说:“有于吾山种树一株者,酬以斗粟。”这山名大富山,在龙津乡斜对面,白塔林墩左侧,山势不陡且很肥沃。乡民闻讯,纷纷前来植树领粟。达卿既不问有无种树,也不问种树多少,凭其自报发给粟数。百姓甚感恩德,也都尽力。十几年后,树木繁茂,形成大林。达卿告戒子孙,不得砍伐取利。只许建学校、开庙宇,或是人穷无家可居,人死没棺材埋葬,才可砍用,望子孙世世勿违。因此山上树林得以保护数百年。这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万木林” 。
故事
相传 武夷山上有一百座山峰,传说就是玉帝的一百座香炉宝鼎,侍炉的金童常常把烧残的香线梗随手乱扔,这些香线梗扔到凡间,使闽北土地处处都是树林。玉皇大帝闲着无事发现闽北的山水树木比他的御花园还要美,他让太白金星到凡间找一块山种上四季都能生长的树,然后搬上天庭,玉帝愿意拿香炉宝鼎换这座山,但要求造林的人是善人。太白金星变成一个老乞丐到处讨饭找到房道的杨达卿,太白金星说:"我给你种一棵树,你给一斗米的工钱。"杨达卿想:种一棵树给一斗米工钱,天下哪有这样贵的工钱?杨达卿心里也可怜老人,就答应了。 房道旱了三年,杨达卿为了救济灾民,贴出公告说谁在大富山种一棵树,他给米一斗,光秃秃的大富山栽成了万木林。 玉帝下令将香炉宝鼎,也就是归宗岩搬到了人间换万木林,但是房道旱了三年,死人多,已经无法在天庭上生存,又回到了人间。杨达卿后来的孙子杨荣聪明异常,做官做到三朝太师。
经过600多年的自然演变,现存万木林已成为典型的亚热带森林。山中古木参天,巨藤盘错,沉水樟、闽鄂山茶等珍稀树种,已为国内所罕见。经科学调查,林内拥有植物1234种,几乎占福建省植物种类的一半,故有“亚热带植物博物馆”之美称。新建的万木林科学研究所和科研大楼已收存各种植物标本2万多份,昆虫标本4000多份,鸟兽标本160多种、500多份,蛇类标本及野生菰类标本100多份 。
1958年经国务院定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现有树种58科,138属、260种,是研究森林学的重要基地,也是旅游的好地方。有公路直通万木林保护区管理站。2013年初,科研人员在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轴白点兰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