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 编辑

词语

天道天道

天道,是指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犹天理,天意等。语出《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 夏 。”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天道

拼音:tiān dào

注音:ㄊㄧㄢ ㄉㄠˋ

出处:《书·汤诰》

汉语词语

编辑

基本信息

【拼音】 tiān dào

【注音】 ㄊㄧㄢ ㄉㄠˋ

基本解释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引证详解

1.

犹天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夏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2.

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唐 孟郊 《感怀》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统历解》:“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3.

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4.

气候,天气。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5.

时光,时候。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罢。”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6.

局势,形势。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7.

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哲学名词

编辑

华夏天道

中华古老的天道,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词。在中国古代儒学中天道常与人道相关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

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如荀子主张“ 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亡”,人应“制天命而用之”。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

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人之身心,唯有感悟一途,此乃天道也。

所谓天道,即使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全都是有一定规则的,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自身的原因,我们只有用自然的方式,来感悟天道,通过模仿一些接近天道的东西,来实现感悟天道的目的。而对天道充分的理解后,便可以永存于世。

同样的,感悟天道还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预知到一些事情的发展轨迹,因为所有的事物究其根本必有同一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通一道,而齐万道,此道即天道也。

具体感悟天道地方法有很多,比如,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的构成,模仿一些自然浑然天成的轨迹(这种方法在某些玄幻小说里也提到过),其实风的轨迹就很好,站在一片广袤的草原上,静静的感受风的流动,找到轨迹。

世界之天道大抵如此,望大家多多感悟吧。(为谈也,尔识之而吾悦)

天道者,感悟万物的规律所形成的大意,可信,不可全信。如是凭借天道所看到的眼界来观察世界,那么会输的很惨。以人类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能掌握的事物太少了,所天道者,多看不言,言者即为堕落,对于世间情感纠集者,是不能察觉的,天道看到与否都跟这个世界没有关系,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世界本无颜色,有了感情,有了颜色。天道确实存在,若你不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最好是别去追求,其过程多有不同,言尽于此。

下一篇 肇州县

上一篇 蒙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