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湖群 编辑

东非裂谷系的湖泊

东非湖群东非湖群

东非湖群,非洲东部的湖群,主要是东非裂谷系的湖泊。这是地壳上一系列巨大裂缝的一个部分,从赞比西河谷向北通过东非和东北非以及红海直达西南亚的约旦河谷。 占据南大裂谷的是尼亚沙湖(马拉维湖),它注入赞比西河。标志西大裂谷走向的是坦葛尼喀湖、基武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亦称蒙博托湖〔Mobutu Sese Seko〕)——前两湖位于刚果河流域之内,另两湖则构成尼罗河水系的一部分。除了鲁道夫湖(Lake Rudolf,亦称图尔卡纳湖)外,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赞比西大裂谷的湖要小些,并组成几个独立的内陆灌溉盆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非湖群

语种:班图语,尼罗-撒哈拉语言

自然地理:湖泊众多

动物:郭鱼属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东非湖群(East African lakes)位于东裂谷高地和西裂谷高地之间的是维多利亚湖,其水面面积之大是世界淡水湖中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本洲最大的湖有8个︰维多利亚湖(面积69485平方公里〔26828平方哩〕)、坦葛尼喀湖(面积32893平方公里〔12700平方哩〕)、尼亚沙湖(面积29604平方公里〔11430平方哩〕)、鲁道夫湖(面积6,405平方公里〔2473平方哩〕)、艾伯特湖(面积5,600平方公里〔2160平方哩〕)、基武湖(面积2700平方公里〔1040平方哩〕)、鲁夸湖(面积2600平方公里〔1000平方哩〕)、爱德华湖(面积2500平方公里〔970平方哩〕)。

地形地貌

在东大裂谷不规则的阶面上,这些湖的湖面高度均不同,从鲁道夫湖(海拔375公尺〔1,230呎〕)开始上升,通过巴林戈湖(Baringo,海拔975公尺〔3,200呎〕),至奈瓦沙湖(Naivasha,海拔1,884公尺〔6,180呎〕),之后,高度就开始下降,至马加迪湖的海拔579公尺(1,900呎)。鲁道夫湖相当浅,东大裂谷的其他湖亦如此。鲁道夫湖的东岸和南岸是原来火山的岩石边缘,较低的西岸和北岸多为沙质沉积物。马加迪湖的南面,继续向坦尚尼亚北面展开的东大裂谷以纳特龙(Natron)湖、马尼亚拉(Manyara)湖和埃亚西(Eyasi)湖表明之。

在西大裂谷的艾伯特湖,其西北岸和东南岸被陡峭的悬崖所包围;荒芜的沟壑和美丽的瀑布在这些地质上还算新近的地壳构造(断层形成)地貌上构成一幅出色的画面。湖的北端有一片相当大的低地区域。艾伯特湖的南端有一片冲积浅滩和由塞姆利基(Semliki)河形成的塞满纸莎草的三角洲,它既为爱德华湖带来出口又为雨水滋润的鲁文佐里山脉提供了排水处。

爱德华湖最深处(112公尺〔367呎〕)在西面,在刚果悬崖下面,承接鲁丘鲁(Rutshuru)河水作为其主要支流。其东北部则由卡津加海峡(Kazinga Channel)与乔治湖连接起来。将爱德华湖盆地和基伍湖盆地分隔开的是维龙加山脉,它也因此而将尼罗河水系和刚果河水系分割开来。

坦葛尼喀湖是东非诸湖中第二大者,是世界最长的淡水湖(660公里〔410哩〕),又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1,436公尺〔4,710呎〕)。比较狭窄,面积约32,900平方公里(12,700平方哩),形成坦桑尼亚和刚果(金)的边界。它位于东非裂谷西翼的南端,沿著它的大部分长边,土地总从其岸上笔直升起。注入湖的最大河流为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Ruzizi)河以及卡兰博(Kalambo)河,后者有世界最高的(215公尺〔704呎〕)瀑布之一。湖的出口为卢库加(Lukuga)河,该河流入卢阿拉巴河。

维多利亚湖呈四边形的形状,比较浅(最深处约80公尺〔260呎〕),面积有坦葛尼喀湖两倍之大,与坦葛尼喀湖相当不同。它处于一个腐蚀面的区域而不是地壳构造的峭壁,其滨线变化相当大;西面一条笔直的绝壁湖岸让位于纸莎草沼泽地;岬和深凹处标志著北岸的错综复杂;一个大港湾,维南(Winam)湾位于东面;南岸则为斯皮克、姆万札(Mwanza)和位于岩石重叠的花岗石群山中的艾敏?帕夏(Emin Pasha)湾。乌凯雷韦(Ukerewe)位于东南部,是湖中最大的岛;西北部的塞塞群岛(Sese Islands)形成一个多岛湖。在引向乌干达金贾(Jinja)的海峡入口处有布武马岛(Buvuma Island)。还有其他许多岛屿,多数为铁石地岩层过多的石英岩和片岩。

鲁夸湖位于西北至东南走向的侧裂谷,与坦葛尼喀湖裂谷南面部分平行,并接续尼亚沙湖北端的构造排列。鲁夸湖是极浅的,水平面的任何变化对它的面积都会有极大的影响。鲁夸湖的东南面,在伦圭山(Rungwe Mountain)火山群南有尼亚沙湖,东非湖中第三大者,与坦葛尼喀湖有同样的特征,但不是那样的极端形式。在北部最深处达704公尺(2,310呎),在坦葛尼喀湖这一侧,李文斯顿山脉从湖面笔直升起。但西北部,有一片界线分明的冲积平原,从东面流来鲁胡胡(Ruhuhu)河的水,还有无数的溪河流经马拉维高原至西岸。在较浅的南部有几片湖泊平原和沙滩。最南端的出口希雷河在上游段有一个极小的坡度,但是在其中游,在注入赞比西河之前,河被瀑布群所截断。

气候特征

那些位于内陆槽形低气压内,高度约600公尺(2,000呎)或略低的东非湖泊有一个炎热干旱的环境和高蒸发潜力。但是在裂谷底的较高部分,气候状况近似那些在侧面的高地状况。在西大裂谷,来自刚果盆地的潮湿空气是较潮湿环境的一个来,在坦葛尼喀湖和基武湖这种状况占优势。肯亚山和鲁文佐里山脉的冰斗湖就处在冰冻地带。

大湖往往会创造或左右它们自己的气候,这种状况在大面积的维多利亚湖西岸和北岸尤为突出。在那一地区,温度很少超过27℃(80℉)或低于16℃(60℉),降雨在全年内均能很好地分布。年降雨量在湖区往往最高,在内地就逐渐减少,至湖滨的平均1,300~1,500公釐(50~60吋)。尼亚沙湖的北端年降雨量总计约3,000公釐(120吋),这是由于在湖首的漏斗形地势所造成的空气幅合加强了这种影响。所有主要湖泊都会有突然、危险的暴风雨在水面上兴起。

资源情况

编辑

水文资源

东非湖泊的水平面对气候的起伏波动特别敏感。水平面季度变化平均幅度甚小。在小而浅的湖泊上干旱效果增大︰肯尼亚的纳库鲁湖于1939~1940年间完全干涸;1949年末,鲁夸湖据估计只有它正常大小的1/5; 马拉维的奇尔瓦湖(Lake Chilwa)于1967~1968年间面积严重减小。

维多利亚湖面上的降雨和水位变化之间有极其重要的相互关系,基奥加(Kyoga)湖和艾伯特湖的情况会尾随维多利亚湖,只是有个适当的时间差。除了降雨外,其他的因素也影响坦葛尼喀湖和尼亚沙湖的较长期波动。坦葛尼喀湖的卢库加河出口很容易被淤泥周期性地堵塞。随著沼泽地的延展,淤泥更形固结。

许多湖泊,尤其在东大裂谷的那些湖泊常带咸味,但是巴林戈和奈瓦沙是例外,它们是淡水湖,人们认为它们有地底下出口渠道。另一个极含盐性的湖,马加迪湖,是一个碳酸钠湖,碳酸钠的不断涌现看来是来自深层源头的碱水。爱德华湖和乔治湖是西大裂谷湖泊中含盐量最高者,但是含碱并不过高。深水湖诸如坦葛尼喀湖、尼亚沙湖和基武湖的问题是,它们的深水永远是脱氧的,因而构成一个生物荒漠。坦葛尼喀湖的75%和基伍湖的99%应列在这个范畴内。此外,所有这3个湖泊在它们深水内都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基武湖还含有大量的沼气。

植物资源

湖泊的植被环境形形色色,从鲁道夫湖所在地的半沙漠区至维多利亚湖西岸和北岸的片片禁猎常绿林。在这两极端之间、根据各个湖泊的位置,有原始森林地带、灌木丛、草地、稀树草原和开阔的林区。油棕是西非和刚果区的特征,在坦葛尼喀湖两岸均有种植。毗连维多利亚湖和尼亚沙湖的人口密集和广泛种植的地区,现今的植被已多经人工改变。湖滨有开阔的海角或沙滩地貌,或有与沼泽地有关的植物,如巨薹,即纸莎草(Cyperus papyrus),这是最多见的。

动物资源

东非湖泊中主要的鱼类有属口育鱼的吴郭鱼属,其种类和数量均多;类似鲈鱼的一种光鳃鱼,以及鮎鱼属(Bagrus)中的鮎、各种鲤、一种肺鱼、属长腭鱼属(Mormyrus)的长腭鱼,还有如沙丁鱼般的小鱼。

含盐量比较高的湖泊诸如纳库鲁、埃尔门泰塔、马尼亚拉,尤其是马加迪和纳特龙等湖中的鱼类极其有限。基伏湖中的鱼,种类既不多,数量亦不多。虽然在鲁夸湖中鱼的数量极多,但是品种却少,主要是本地特有的吴郭鱼。

艾伯特湖中的鱼与尼罗河中的鱼有亲缘关系,诸如鲈鱼、虎鱼和多鳍鱼。莫契生瀑布(Murchison Falls)这个自然屏障位於艾伯特湖北端附近,标志著由维多利亚湖和基奥加湖形成的另一个不同的动物群地区界线。有些艾伯特湖中的品种在这两个湖中就没有,而这两个湖中自有其许多独特的品种。类似情况如塞姆利基河(Semliki River)上的湍流也阻止了将艾伯特湖中的鱼品种引进到爱德华和乔治湖中去,尽管如此,这里的鱼类品种特别多。

河马在湖滨是无所不在的,除了基伍湖滨外;鳄鱼也分布甚广,但在爱德华、乔治和基伍湖中却没有。这几个湖的外流河的瀑布遮蔽了这些湖不受爬虫类的蔓延,冰的山洪和没有阳光的森林也是阻碍它们侵入的因素。国家公园和禁猎区的建立有助于猎物的增加,虽然广泛的偷猎行为已引起许多严重问题。湖泊邻近地区可见到的猎物有象、水牛和各种羚羊。

在可见到的留鸟和候鸟中,水鸟尤其引人注目。东大裂谷的几个湖泊诸如纳库鲁、埃尔门泰塔和马尼亚拉都以它们的大量红鹳而闻名。以水鸟为重点的国家公园就以它们为基础。纳库鲁湖是鸟类学家的天堂,爱德华湖和卡津加海峡也有极丰富的鸟类。食鱼鸟(鸬鹚、镖鲈、翠鸟)也是群湖生态的一部分。

开发建设

编辑

人口分部

虽然不是维多利亚湖所有沿岸都住满了人,但是湖的边缘地带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住在边缘地带的有干达人(Ganda)、索加人(Soga)、卢赫雅人(Luhya)、卢奥人(Luo)、苏库马人(Sukuma)和哈亚人(Haya);除卢奥人外(他们讲尼罗-撒哈拉语言)都讲班图语。基伍河东边缘多为卢安达国家的人,尼亚沙湖北端和南端的低地人口也很多。但总的说来,东、西裂谷的湖泊沿岸人口稀少。

资源开发

鱼是东非湖泊的主要资源,但是开发的程度各湖不同。例如,乌干达拥有世界最大的淡水鱼捕鱼业,而肯尼亚的生产就相当的低。黑鲈和几个种类的吴郭鱼都是引进的,形成奈瓦沙湖的商业性捕渔业的基础;湖也是奈洛比居民周末所喜欢去度假的胜地,许多人是被消遣性钓鱼所吸引而来此的。另一方面,在马加迪湖提取和精炼了纯碱,这是肯亚的主要出口物。

乌干达极为发达的基奥加湖渔业主要是以引进的尼罗河鲈为基础;另外,虽然维多利亚湖被认为其渔业主要以吴郭鱼为主,但是其他种类的捕获也很重要,其中就有尼罗河鲈。维多利亚湖的渔业之重要性还在於它为邻近城乡居民提供了蛋白质。

维多利亚湖另一重要资源是在金贾的欧文瀑布发电站,电站向乌干达和肯尼亚提供用电。此外,在瀑布上的堤坝提高了维多利亚作为尼罗河水库的潜力。

艾伯特湖的各种鱼类有尼罗河鲈和两种虎鱼,其中一种占乌干达捕渔量的2/3。艾伯特湖邻近的一个旅游胜地为莫契生瀑布国家公园,它一直延伸至湖的北端狭窄出口处。

爱德华湖和乔治湖出色地扶持著多产的渔业。刚果(金)境内的爱德华湖湖滨在维龙加国家公园内,湖的乌干达部分则位于伊利莎白女王(鲁文佐里)国家公园内。靠近爱德华湖东北岸的卡推湖(Lake Katwe)是产盐地,位于西大裂谷爱德华-乔治支流内一个浅火山口处。

基武湖渔业的潜力比西大裂谷其他湖要有限些,但是每年却能从该湖中获得大量的天然气。有许多旅游胜地。在刚果(金)布卡武(Bukavu)下方的该湖出口处,在鲁济济河上有一个水力发电站,为坦葛尼喀湖北岸的蒲隆地首都布琼布拉(Bujumbura)提供电力。

整体而言,坦葛尼喀湖的边沿地区以不发达为其特征,虽然农夫渔人在湖的北部辛勤劳作。鲁夸湖在坦桑尼亚淡水捕鱼方面处于第三位,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和坦葛尼喀湖。

交通运输

东非的大多数湖泊都能通过道路和飞机而进入。但是在主要的湖泊中,鲁道夫湖最难由道路进入。除了艾伯特湖外,乌干达的主要湖泊都有地面交通可达。有很好的道路可通基伍湖,但是没有适当的道路通坦葛尼喀湖和尼亚沙湖岸相当长的延伸部分。定期的内河航道服务已在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和尼亚沙湖上展开;其他地方,如在基武湖上有游艇服务。或者在小范围内用独木舟和阿拉伯三角帆船来运输乘客和货物。

在使用的主要港口有肯尼亚的基苏木(Kisumu),坦桑尼亚的穆索马(Musoma)、姆万札和布科巴(Bukoba),乌干达的贝尔港(Port Bell,为坎帕拉〔Kampala〕大都会区服务)和金贾。乌干达的恩德比(Entebbe)已不再是湖泊港口,它有一个国际和区域的飞机场;在坦葛尼喀湖的蒲隆地港口布琼布拉也有一个国际机场。在维多利亚湖上有湖面服务,包括那些来自金贾、基苏木和姆万札的铁路-渡运终点站服务;所有这三处都与海港有铁路连接。在坦葛尼喀湖有一条铁路通往坦桑尼亚的基戈马(Kigoma)——这是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为起点连接赞比亚的姆普隆古(Mpulungu)的一条铁路线,基戈马是终点站。刚果(金)有一家公司以铁路港卡莱米(Kalemi)为据点,保持与基戈马、布琼布拉和卡隆杜(Kalundu,为乌维拉〔Uvira〕城镇服务)的联系。马拉维铁路系统为尼亚沙湖提供服务并有铁路通莫桑比克沿岸的贝拉(Beira)和纳卡拉(Nacala),马拉维的主要港口为恩科塔科塔(Nkhotakota)、奇隆巴(Chilumba)和卡龙加。

历史人文

编辑

英国探险家柏顿和斯皮克循着早先阿拉伯商队的路线于1858年抵达坦葛尼喀湖东岸。在乌吉吉(Ujiji),苏格兰探险家兼传教士李文斯顿于1859年开辟了到达尼亚沙湖的希雷河路线,1871年他与威尔斯探险家史坦利相遇,之后,两个人接着对湖的北部作了一次勘探。然后,1874年,英国旅行者卡梅伦(Verney Lovett Cameron)探测了坦葛尼喀湖西岸的卢库加河出口处。

柏顿于1858年留在塔波拉(Tabora),斯皮克则向北进军,成为第一个看到维多利亚湖水域的欧洲人。1862年在他与同胞格兰特一同回到东非时,斯皮克站在里彭瀑布(Ripon Falls)上宣称,此乃尼罗河之源头。维多利亚湖岸的详细情况由史坦利于1875年环航了该湖之后填补上。

与此同时,另一个英国人贝克(Samuel White Baker)及其妻弗洛伦斯(Florence)从北面探索东非各湖,于1864年抵达艾伯特湖。1888~1889年史坦利与德国探险家帕萨(Mehmed Emin Pasa)为伴,沿着塞姆利基河前进直至其源头爱德华湖。最后,1894年一位德国探险家戈真(Adolf von Gotzen)成为第一位抵达基伍湖的欧洲人。

1880年代欧洲人勘探了东裂谷的湖泊。德国旅游者费歇尔(Gustav Fischer)于1883年游览了马加迪湖和奈瓦沙湖,同年苏格兰探险家汤姆生(Joseph Thomson)到达巴林戈湖沿岸。5年后,泰莱基(Count Samuel Teleki)和霍纳尔(Ludwig von Hohnel)到达鲁道夫湖。这时起对这个湖区进行了相当的科学研究。

下一篇 裂谷

上一篇 赞比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