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 编辑

索马里第一大城市

摩加迪沙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英语:Mogadishu;索马里语:Muqdisho;阿拉伯语:مقديشو)旧名哈马(Xamar,早期拼音为Hamar),中国古称木骨都束,是一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并为索马里第一大城市。索马里的首都、重要港口和历史古城摩加迪沙,位于国境东南部,濒临印度洋西岸,地处谢贝利河流域,虽然距赤道仅有200公里,但气候爽,林木苍翠,是索马里的风景胜地。索马里拥有很多骆驼,首都摩加迪沙更是骆驼比人多的城市。人口234万(2019年)。

索马里自古被誉为“乳香和没药之邦”,曾是出产乳香和没药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汗努的埃及贵族受埃及法老派遣来摩加迪沙购买香料,之后,希腊、波斯的商人和中国的航海家相继而来。12-13世纪,繁华兴盛的摩加迪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乳香和没药市场以及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索马里独立后,摩加迪沙被定为首都,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摩加迪沙悠久历史中,记载着中国人民和索马里人民的友谊。500多年前,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两次远航到摩加迪沙,在摩加迪沙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中国明代的瓷器。摩加迪沙是一座热带海滨城市,充满着东方阿拉伯的情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摩加迪沙市

外文名:Mogadishu(英语)Muqdisho(索马里语)مقديشو(阿拉伯语)

别名:摩加迪沙/摩加迪休

行政区类别:首都

所属地区:索马里

地理位置:索马里东南部

面积:100多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摩加迪沙

电话区号:61

气候条件:热带沙漠气候

人口数量:约 150 万

机场:建有2个机场

地区区号:61

官方语言:英语、索马里语、阿拉伯语

经纬度:北纬2°02’ 东经45°21’

标准时:+3 时区 UTC/GMT +3 个小时

地理位置

编辑

摩加迪沙位于索马里南部,濒临印度洋。索马里境内主要的河流谢贝利河(Webe Shebele,或又译为Webi Shibeli)在流至离印度洋岸约30公里的摩加迪休近郊时,剧烈地向西南转折后沿着平行于海岸线的方向,继续蔓延320公里之后才由朱巴河(R.Jubba)河口北部的沼泽区汇流出海。虽然谢贝利河在每年二、三月时经常处于干枯无水的状态,但在其他季节时带来的水量,仍提供了摩加迪沙周遭地区足够的灌溉用水,而得以种植包括甘蔗、棉花与香蕉之类的作物。地理上,摩加迪沙城市中心位于北纬2度4分,东经45度22分处,是非洲各大城中最东者。城中著名的地标除了哈马温旧城(Hammawein Old Town)之外,巴卡拉市集(Bakara Market)因曾发生过著名的摩加迪沙之战(也就是电影《黑鹰坠落》中的主场景)而声名大噪。除此之外,海滨的杰济拉海滩(Gezira Beach)曾一度是受欢迎的度假区,却因为长年的战乱而失去了其吸引力。

摩加迪沙港口摩加迪沙港口

摩加迪沙城区摩加迪沙城区

民族语言

编辑

居民主要分为萨马勒和萨卜两大族系,官方语言为英语和索马里语。

城市特色

编辑

名称来由

摩加迪沙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非洲人在非洲东部沿海最早的定居地之一。摩加迪沙历史上曾用过5个不同的名称,如哈马、上加尼等。哈马是索马里语中一种棕红颜色的名称,可能与当地的赤土有关。“摩加迪沙”是回历7世纪出现的一种叫法,据说来自波斯语,意思是“国王所在地”,也就是首都的意思。

城市风情

披着头巾的女人披着头巾的女人

黎明时分,乘船从浩瀚的印度洋渐渐驶向索马里海岸的时候,海岸灯塔上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茫茫无涯的海面慢慢从黑夜中苏醒过来,东方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开始显示一幅海上特有的日出奇景。海岸上高耸入云的清真寺尖塔,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堡,那一座以白色为主要色调的城市,在晨曦中渐渐显露出它清晰的轮廓,这就是摩加迪沙。摩加迪沙人口150万,市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蓝色的印度洋衬托着这座白色的城市,显得干净而美丽。市区海滨大道宽阔笔直,两旁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树木、花草,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车辆往来如梭,显得井然而又繁华。

空中俯瞰图空中俯瞰图

索马里是一个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摩加迪沙依然保留着这方面的许多有趣的特点,在街上开汽车,常常不得不因为途中一大群慢悠悠地行走的骆驼或牛群挡道而放慢速度。索马里拥有很多骆驼,首都摩加迪沙更是骆驼比人多的城市。有的市民在住房旁设栏养牛,向邻近的人们供应鲜牛奶。摩加迪沙居民自古喜欢吃鱼,鱼的吃法有很多种。摩加迪沙湖泊很多,湖中鳄鱼随时可见,堪称“鳄鱼王国”。鳄鱼肠是索马里人招待宾客的珍贵菜肴。伏鳄表演是摩加迪沙最吸引游客的一项活动。在特别耀眼的阳光照射下,高耸的伊斯兰清真寺尖塔,白色的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和古堡式的房屋,隐藏绿树丛中,显得特别的雅致而清新,素有“印度洋上的白色明珠”的美称。

历史沿革

编辑

远古时期

摩加迪沙摩加迪沙

虽然从古代起就有人类移居到摩加迪沙,但因此地的气候非常不适合耕作,故长期以来皆是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至中世纪时仍主要经营畜产品。

中世纪

虽然实际上的起不明,但早在九世纪时,摩加迪沙附近的地区就已经是索马利亚内陆地区与外界联络的要道。来自波斯或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回教)教徒在约十世纪时来到附近地区开始殖民,由于他们相对上的经济优势,再加上长年与当地人的通婚,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混血文明,经常被通称为东非城邦文明。其主要组成人口,是因所使用的斯瓦希里语(Swahili)而被称为斯瓦希里人的亚非混血族群。在这一系列的城邦之中,摩加迪沙与周遭的几个城市位于地理上最北端。关于“摩加迪沙”这名称的由来有两种主要的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是索马里版本的阿拉伯语“Maqadshah”,意指“(波斯)国王的帝国设座”(ImperialseatoftheShah),暗示了波斯人可能与城市的奠基有所关联。另一种说法认为它可能是斯瓦希里语“mwyuwa”(最北之城)的错误发音版本,暗示了摩加迪沙是非洲东岸一系列斯瓦希里城邦里面,最北的一个。当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IbnBatuta)在1331年时来到非洲东岸时,他口中的“Maqdashu”已经是一个发展得非常庞大的贸易城市,所生产的布料等物资,甚至外销输送至包括埃及在内的其他地区。由第一任摩加迪沙苏丹在1269年时所兴建的法赫鲁·丁清真寺(MosqueofFakhrad-Din),仍然矗立在摩加迪沙的市区内。考古学家曾在摩加迪沙一带挖掘出非常多来自古代中国、锡兰与安南的钱币,证明了摩加迪休的贸易对象曾遍及至这些地区。其中,来自中国的钱币大都属于宋代的产物,虽然也有部份属于明代与清代的物件。这个被古代中国称为“僧祗国”(Zenj)的斯瓦希里贸易城邦大量进口了来自阿拉伯的陶器,中国的瓷器,与印度的布料,除此之外这里还同时生产矿物资源,并输出木头、象牙、贝壳、奴隶与铁矿至其他地区。

摩加迪沙摩加迪沙

直到十三世纪以后,另一个位于东非近海离岛基尔瓦·基西瓦尼(KilwaKisiwani)上的海港,才因为作为大辛巴威地区盛产的黄金之主要吞吐港,而急速发展并遮蔽了摩加迪沙、拉穆(Lamu)、桑给巴尔(Zanzibar)与其他北方港市的光芒。

欧洲人的入侵

摩加迪沙街头一对茫然母女摩加迪沙街头一对茫然母女

在欧洲人的航海发现时代,葡萄牙人宰制了整个非洲东岸,而摩加迪沙也当然无法免除葡人在十六世纪时入侵的命运。桑给巴尔苏丹在1871年时占领摩加迪沙,并在十九世纪末时修筑了加雷萨宫(Garesa Palace)作为当地的行政中心。

摩加迪沙暴雨

英国自肯尼亚(当时是英国殖民地)方面对索马利兰发动攻击,并在1941年2月26日成功拿下摩加迪沙,并一直统治着该地。1954年时,索马里国立大学在摩加迪沙创校,是该国第一次拥有了高等教育的设置。在1960年时索马里正式独立,摩加迪沙也成为索的正式首都。

内战、联合国与美军

摩加迪沙暴雨摩加迪沙暴雨

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SiadBarre)推上索的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社会主义路线独裁政治。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联合国最初介入索马里事务,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在索南部严重的饥荒问题,但很快的这项行动开始变质成具有政治目的的军事行动,也就是美方代号“邪灵蛇行动”(Operation Gothic Serpent)的军事任务。以国际角度来说,索马里境内的战争已经变质成一种盗匪帮派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为了解决这情况,联合国希望能透过解除各派系的武装,在索马里境内扶植一个西方式的中央政府。但,对于索马里当地的各个武装派系来说,他们并不想接受这种西方文明主导的政治方式,也不愿意放弃武装与自我防卫的力量,因此,除了敌对的派系势力之外,外人的入侵也成为他们对抗的目标。 1993年6月5日,联合国部队尝试将民兵匪首艾迪德所拥有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关闭,以制止其进一步散播反联合国的言论,之后艾迪德的民兵们则进行反击,在冲突中射杀了24名巴基斯坦籍的联合国部队士兵。为了惩罚这件事与9月时民兵对在市区内巡逻的美军与联合国部队开火之举动,美国陆军在10月3日发动“代码艾琳行动”(Operation CodeIrene),出动精锐的游骑兵部队与三角洲特种部队,配合UH-60黑鹰直升机及多种战情支援装备,突袭摩加迪沙市中心的民兵据点。在这次的行动中,美军成功地逮捕到艾迪德的两位高阶幕僚,而在任务过程中因为对民兵威胁的低估,两架美军UH-60黑鹰直升机在混战中遭到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RPG)击中尾翼导致失控坠毁,百余名驰援与执行任务的地面部队深陷敌阵中无法脱离。

摩加迪沙

在这场被媒体称为“摩加迪沙之战”的激战中,共有18名美军与1名马来西亚战车驾驶员身亡,数十人受伤,但相对的,索马里方面估计约有500至1000名民兵死亡,3000至4000个普通民众受到波及(由于欠缺准确的情报管道,各方估计的数字落差非常大)。摩加迪沙战役是越战结束数十年后,第一次发生的近距离肉搏战,美国作家马克·包登(Mark Bowden)事后收录了自己几篇关于此事件的专题连载,在1999年3月出版了《黑鹰坠落:一个现代战争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 A Story of Modern War)一书,这本书之后又由英国导演雷利·史考特(Sir Ridley Scott)改拍成纪录性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而使冲突事件与摩加迪沙这城市广为人知。 由于摩加迪沙战役中的严重损失,白宫方面决定在1994年3月31日以前,全面自索马里撤军。这件事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最严重的军事与外交挫败,也使得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冲突事务之参与态度,由积极转为保守。

虽然曾经在1994年1月16日时达成停战协议,但索马里境内的两个主要交战体系,仍然在1995年3月所有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该国后,重新爆发冲突。民兵匪首艾迪德曾在1995年中时宣布自己就任总统,但却在1996年7月时,因为在巷战中受到的枪伤而被击毙。摩加迪沙市区内处于军阀派系瓜分、时有枪火交战的情况,正因为这混乱的局势,2004年10月10日索马利亚临时国会是在隔邻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进行选举,选出邦特兰共和国(Republic of Puntland,另一个从索马利亚宣布分离独立的政治体)总统阿布都拉·尤素夫·阿罕默德(Abdullahi Yusuf Ahmed)担任国家元首。然而,由于首都的安全考量,新成立的索政府并没有真的返回摩加迪沙市内执行一个中央政府该有的业务与功能。

摩加迪沙之战摩加迪沙之战

主要的帮派交战区域都集中于摩加迪沙的北部,相对之下,较少发生冲突的市区南部,则显得较为富足安全。

经济

编辑

摩加迪沙是索马里的商业中心,虽然迄今为止内战仍未间断,但其经济状况却已较先前恢复些许。由于没有政府的存在,因此整体的贸易环境几乎可以说是免税状态。部分商人会雇用高度武装的民兵作为保镖以自保,却间接地降低了街头犯罪的情况。摩加迪沙的主要工业包括了食物与饮料制造,以及简单的纺织业,尤其是棉花去子加工。由于长年的战火早已破坏摩加迪沙市的国际机场,因此仅有一些私人航空公司会不定期地在市区周遭的小型机场起降。摩加迪沙仍然是索马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并有道路连接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等国位于内陆的城市与地区。有点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摩加迪沙却因为独特的背景因素而拥有东非地区最进步的电信发展,包括可以透过通讯卫星与国外联系的市区移动电话网络,互联网供应商,乃至于网络咖啡厅的存在。

名胜古迹

编辑

摩加迪沙多名胜古迹,城里建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约150多座,保留着最古老的清真寺叫法克拉德亚丁清真寺,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十月二十一”广场的两旁是遥遥相望的清真寺和大会堂,米黄色的清真寺塔顶高耸入云,大会堂像雄狮一样盘踞在突起的高丘上,广场上最令人神往的是两座英雄铜像,他们分别挺立在10多米高的大理石底座上,彼此相隔有数米之遥,其中一个是披盔戴甲、挥剑跃马的民族英雄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哈桑的青铜塑像。

摩加迪沙的街道笔直平坦,从巴依多瓦宾馆向东行数十分钟,可以看到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堡,像巨人似的高耸在海滨。在繁华的商业区,除了建有现代化的银行、餐厅和商店外,还保留着大集市。大集市是市内最热闹的地方,摩加迪沙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小商贩们按照自己所出售的不同种类的商品,自动聚集在市场的某一地段,形成了粮、蛋禽、果品和布市等。银雕是索马里的特产之一,在摩加迪沙的小巷中,可以看到金银匠在店中专心打造金银首饰的情景。绕过市场南行数十分钟,是一座设计新颖的国家剧场,这是60年代由我国援助建设的,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观众,是该市的文化中心和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

港口

编辑

港口英文名:MUQDISHO

港口中文名:摩加迪沙

港口代码:SOMOG

所属航线:东非线

所在国家(英):SOMALIA

所在国家:索马里

FUEL:AVAILABLE东非索马里首都商港。位于该国南部,港市东北,临印度洋。北距亚丁港1122海里,柏塔拉1129海里,南距基斯马尤港226海里,蒙巴萨港499海里,东距科伦坡港2094海里。港区有一向东北伸展的大突堤,与西北陆岸之间形成港池,船舶由东北入港。突堤内侧有3个泊位,沿边水深9-10米,顶端3号泊位是原油泊位,其西南1、2号泊位为通用泊位。港湾西端为4号泊位,西北陆岸为5号泊位,它的水深仅8.2米均用于沿海贸易。港区西南离岸还有一离岸浮筒石油泊位,可系泊吃水12米的油轮。输出牲畜、皮革、乳香、没药、阿拉伯树胶,进口粮食、工业品、百货等。

摩加迪沙是索马里最大的商港,通过这里出口的货物主要是香蕉和畜产品。原来的旧港由于水深只有两米多,一般船只无法进港,只能停泊在离岸大约1公里的海面上,再用驳船装卸,因此很不适应发展贸易的需要。1977年建成了摩加迪沙新港,水深8-12米,有两个水深10米的码头,可同时停泊5艘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为70万吨。

军事行动

编辑

摩加迪沙巷战

1993年10月3日,驻索马里的美军维和部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和突击队员围剿索马里最大军阀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领导的军阀武装利用伏击游击战术,让美军吃够了苦头。这次美军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头巷尾陷入他们最害怕的巷战泥淖,成百上千的群众瞬间几乎全部变成杀手,连一些妇女和儿童也并不熟练地操着武器射击。由于狭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赶至增援。半天的战斗结束后,19名美军突击队员丧生,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次日,索马里民众拖着一名美军的尸体到街头示众庆功。这个镜头被记者拍到,在美国国内播放后引起一片哗然,迫于各方压力,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宣布从索马里撤军。

摩加迪沙战役是越战结束数十年后,第一次发生的近距离肉搏战,美国作家马克·包登(Mark Bowden)事后收录了自己几篇关于此事件的专题连载,在1999年3月出版了《黑鹰坠落:一个现代战争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一书,这本书之后又由英国导演雷利·史考特(Sir Ridley Scott)改拍成纪录性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而使冲突事件与摩加迪沙这城市广为人知。

恢复希望行动

摩加迪沙旅游摩加迪沙旅游

恢复希望行动是联合国牵头的,美国于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20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恐怖袭击

编辑

索马里官方2015年2月22日证实,20日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中央酒店的爆炸袭击事件已经造成28人丧生,54人受伤。

2021年7月2日,摩加迪沙发生一起炸弹袭击事件,造成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索马里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当地时间2022年10月30日早间发表声明称,该国首都摩加迪沙教育部大楼外29日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00人受伤。

下一篇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上一篇 亚丁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