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宁 编辑
杨宁(1400年5月23日 —1458年12月25日/26日),字彦谧,号钱塘,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明朝中期大臣、将领。
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第四,授刑部主事。正统三年(1438年),随兵部尚书魏源巡视宣大边备。正统四年(1439年),出师征剿麓川,以功特升刑部郎中。正统六年(1441年),仍举麓川之师,以功进升刑部右侍郎。正统九年(1444年),参赞云南军务,请置陇川宣抚司,又在腾冲险塞筑城,控制蛮夷。正统十三年(1448年),巡抚江西,询求民情,士民畏服。景泰初,进礼部尚书,后以足疾调南京刑部。天顺初,致仕归乡。
天顺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一日(1458年12月25日/26日),杨宁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全名:杨宁
字:彦谧
号:钱塘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南康府星子县(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
出生日期:1400年5月23日
逝世日期:1458年12月25日 至 1458年12月26日
前任:施礼
继任:薛希琏
主要成就:征剿麓川,平定云南
最高官职:南京刑部尚书
籍贯: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
早年经历
建文二年四月二十九日(1400年5月23日),杨宁出生于江西南康府星子县(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官邸,当时其父杨昇正担任星子教谕。 杨宁自幼聪明,刚三岁时,祖父把他抱在膝盖上,口传诗句,能过耳不忘。八岁,杨宁已能通晓《大学》《论语》《孟子》。十一岁,杨宁就能写文章。
永乐十一年(1413年),父亲杨昇应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杨宁跟随服侍他到京城。不久,父亲杨昇患病且即将去世,杨宁对服侍汤药、准备棺材、收敛遗体等事样样周到,并恭敬地扶着灵柩回到钱塘安葬。。
永乐十五年(1417年),杨宁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举人第六名,为《春秋》榜第一名。后来两次参加会试,中乙榜,但未接受出仕。
高中传胪
宣德五年(1430年),杨宁考中第二甲进士第一名(即传胪), 不久,明宣宗诏令杨宁归乡进学。
宣德七年(1432年),明宣宗重新召杨宁入京。
宣德十年七月十一日(1435年8月4日),杨宁被授官刑部主事,审理案件公正宽大,显露出很高的声誉。
屡立战功
正统三年(1438年),杨宁跟从尚书魏源巡视宣大。
正统四年(1439年),麓川宣慰使思任发造反,寇害邻近地区,朝廷命将领去征伐他们,选拔有才识的文臣一同随军,杨宁是第一个被选中的。军队驻扎在麓川地区,叛贼派人到军营门口来约降,主将吴亮想答应他,众人都很高兴,只有杨宁独自进来对他说:“不可以,军队未曾用兵攻击而敌人就投降,这是在引诱我们上当。答应他的求降,以后难免会后悔。”但主将不听从他。又说:“你一定要想答应他求降的话,请你部署严阵以待防备不测。”这又没被听从。杨宁一再坚决请求,吴亮还是不听从他。众人说杨宁迂腐固执,命令他去金齿督运粮草。不到一个月,叛贼突然间攻到,士卒大多被俘。等到回到京师,带兵的人全因失去时机受到谴责,只有杨宁独得蒙受褒奖赏赐,升为郎中。
正统六年(1441年),杨宁又跟从王骥到腾冲破敌,王骥让杨宁与太仆少卿李蕡督战。军队进入麓川境内,王骥指示诸将领进攻的策略,让杨宁督战。于是军队渡过江去攻打上江的叛贼营寨,叛贼用箭矢和滚石射击,如雨而下,杨宁奋不顾身,督战更加用力,士卒都尽力作战,于是攻克了上江营寨。又进攻杉木笼山,叛贼筑栅为营据险而守,杨宁说:“叛贼因以前打胜而骄惰了,应当用多种计谋来迷惑他们,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才可以谋图他们。”王骥采用他的话,命令诸将领各自根据地形便利而前进,各路都奋勇前进,连续攻破七个营寨,斩杀陶孟翥等人,其余的叛贼逃散。于是乘势直捣叛贼的巢穴,把他们围困起来,叛贼死守城邑。昼夜攻战都没能攻克,于是乘着大风举火,烟火遮天蔽日,叛贼无法逃脱,死于刀枪和坠崖溺水的人不计其数。
正统七年五月十六日(1442年6月23日),大军返回京城,明英宗亲自在奉天门犒赏他们,赏赐杨宁银两,越级升任刑部右侍郎。
正统八年四月二十六日(1443年5月25日),杨宁遭遇母丧,明英宗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
历官有绩
正统九年七月四日(1444年7月18日),杨宁代替侯琎参赞云南军务。杨宁到任后则训练军队,督察耕种屯田,兴利除害,不因私而扰民,尤其在怀柔安抚远方人民方面更是竭尽心力。在此之前,有个头目叫恭项的,常常效力随军出征,杨宁于是请求设置陇川宣抚司,用恭项做宣抚使,用来表彰他的道义,百姓非常高兴并表示服从。有人上言说腾冲地势险要,应当筑城来控制蛮夷,明英宗命令杨宁前往筑城。有人对杨宁说这个地方地势险恶多瘴气,不是合适的时候筑城就会死人,何不慢慢图谋。杨宁说:“我只知道奉命而行罢了,哪里顾得上其他的事。”就前往相地度工计算费用,勉励将士使他们尽力,越过五天就完成了筑城。接着修建学舍,选送学生,命令他们致力于学习来改变夷人的风俗。杨宁先前已经写了文章刻在石头上记述这件事。在此之前,麓川贼贼首逃到缅甸,到此时,杨宁因为城已修好百姓又效忠顺从,考虑用来招致贼贼的计谋,于是选拔精锐的军队好像将要出征的样子,先派使者奉词责备缅甸,缅甸人害怕了,请求交出贼贼自效劳,最终诛杀了元凶大憝。缅甸人函寄贼寇的头颅来进献,从此朝廷解除了向南顾虑的责任。
正统十一年六月十二日(1446年7月5日),侯琎病愈,重新参赞云南军务,杨宁被召回京城。
正统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1448年11月19日),闽、浙盗贼兴起,明英宗命杨宁镇守江西。杨宁到达江西后,视察郡县,处在盗贼冲要地方的,加固城墙,立起排栅,用来截断交通要道。集中乡里的士兵,用武艺来训练他们,盗贼侵犯的,就攻击斩杀他们。盗贼听说后,很害怕,避开不敢侵犯。杨宁在这时更加镇静,有空就遍历各个郡县,宣扬明英宗的仁德,表达百姓的意见,尊崇勉励学校,询问寻访百姓的疾苦而或弛或张的政策,远近的人们都敬畏爱慕他。
管理部事
景泰元年(1450年),召回朝廷授礼部尚书,和胡濙同心协力处理政务,济世宽容而严厉,世人认为这很得当。
景泰二年五月十五日(1451年6月13日),迤北可汗派使者入朝进贡,杨宁上奏说:“脱脱不花王派使者来进贡,近来得知也先也派了人在脱脱不花王那里。丑虏猜忌心很重,也先未必不会对脱脱不花王产生怀疑。请求将脱脱不花王的使者迟滞数日,设宴慰劳赏赐他,比也先的使者还要更加优厚。像这样,那么脱脱不花王与也先互相产生猜忌,而扰乱边境的忧患就延缓了。”明代宗说:“对待远方的人应该真诚,更何况脱脱不花王已经上奏,想让使者速回,不可以羁留,以致让他产生怀疑。” 十二月七日(12月29日),杨宁因脚病调往南直隶,担任南京刑部尚书。任职期间,处理案件时他一概以宽宏为原则,让百姓不会感到冤枉。
景泰七年十二月十二日(1457年1月7日),杨宁被御史庄升所弹劾,明代宗派人查核,没有答报。杨宁竭力诋毁谏官,都察院再次弹劾杨宁挟制进言之路。明代宗下诏赦免他的罪遇,誊录状子给他看。
致仕而卒
天顺元年二月六日(1457年3月1日),明英宗复位后勒令杨宁致仕。
天顺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一日(1458年12月25日/26日),杨宁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明英宗按惯例对杨宁赐祭葬。
政治
杨宁一生政绩颇丰,其主要政绩如下:
正统九年(1444年),杨宁参赞云南军务,在任期间训练军队,督耕屯田,与都督沐昂筑城设卫,设置戍兵控制诸蛮,让边塞得以安定。
正统十三年(1448年),杨宁镇守江西,任职期间访贫问苦,辖区内人民对他信服。
景泰二年(1451年),迤北可汗派使者入朝进贡,杨宁设计让瓦剌起内讧,但因明代宗务求诚实守信,计划未能实施。
军事
杨宁一生军事成就远胜于政治成绩,其主要成就如下:
正统四年(1439年),麓川宣慰思仁发造反,杨宁随都督吴亮征讨麓川。敌人诈降,被杨宁识破,但都督吴亮不听,导致官兵大败,唯有杨宁提升为刑部郎中。
正统六年(1441年),杨宁跟从王骥到腾冲破敌,先后出策攻取上江贼寨、杉木笼山,后来又向王骥出奇策,连破七个营寨,斩杀陶孟翥等人。在敌军死守的情况下,杨宁提出乘风举火,取得大胜。杨宁因此战而越级升任刑部右侍郎。
正统十三年(1448年),杨宁奉命镇守江西。杨宁上任后,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断敌军后路。又把乡兵聚集起来授以武艺,导致贼寇不敢进犯城镇。
杨埏:先伯父历任于朝几三十年,功名事业著于中外。 (《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钱塘杨公墓碑》引)
孙继宗等:宁为人机警,负才能,善交权贵,麓川之行,虽已成功,而其不免于清议,亦以此云。 (《明英宗实录》)
彭时:①谳狱明恕,蔚有时名。 (《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钱塘杨公墓碑》)②公友爱其弟,无间终始,待乡党朋友,一以信义。事上以忠,莅政以德,临民驭众,严不刻,宽不缓,所至有惠于人。而性识机警,才器宏伟,处事务存大体,众中出言,清辩有条,听者忘倦,故识与不识,无不称道其为人而慕仰之。其学博览经史,尤长于春秋,自少即驰名场屋,所作诸文,有白云稿、卧云稿藏于家。 (《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钱塘杨公墓碑》)
张廷玉等:①机警多才能,负时誉。 (《明史》)②宁有才而善交权贵。 (《明史》)
杨宁考中进士后返回家乡,他的母亲还在世,他和他弟弟早晚侍奉她非常周到。正好他弟弟杨宜参加乡试钟炬,而杨宁也收到朝廷的召唤,于是他对杨宜说:“母亲只养了我们兄弟俩,如今我们俩都要离开她出去,她依靠谁来养老呢?”杨宜被他的话感动了,就留在家里侍奉母亲,直到她终老。后来杨宜才出来做官。
家世背景
据杨士奇为杨宁之父杨昇所撰的墓志铭记载,杨宁的先世本姓沈氏,世代居住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以儒学为业,元杭州路儒学教授沈世隆的孙子沈源,生而父卒,于是跟随舅姓,改姓杨氏。至杨宁的父亲杨昇,担任徽州府学教授,因而改籍为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亲属成员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先辈 | 高祖父 | 沈世隆 | 元朝教授。 |
曾祖父 | 沈本仁 | 字寿之,隐居不仕,赠南京刑部尚书。 | |
祖父 | 杨源 | 字德文,隐居不仕,赠南京刑部尚书。 | |
父亲 | 杨昇 | 有文学行谊,官终于徽州府学教授,因而迁居歙县,赠南京刑部尚书。 | |
母亲 | 袁氏 | 赠夫人。 | |
平辈 | 妻子 | 曹氏 | 封夫人。 |
弟弟 | 杨宜 | 字彦理,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 | |
子辈 | 儿子 | 杨堣 | 景泰五年(1454年)出生,不久即担任直隶新安卫世袭副千户。 |
参考资料: |
《明英宗实录》记载杨宁在天顺二年十一月二十日(1458年12月25日)去世, 而彭时的《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钱塘杨公墓碑》说杨宁去世于同月的二十一日(1458年12月26日)。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彭时《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钱塘杨公墓碑》 (《国朝献徵录·卷四十八》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