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柏 编辑

明朝南京礼部尚书

何维柏何维柏

何维柏(1510~1587年),字乔仲,号古林,广州府南海县登云堡(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沙滘村)人。明代名臣。

师法明朝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白沙,勤奋学习。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任监察御史,因事离职。嘉靖二十三年(1544),出任福建巡抚,颇有政绩。参奏大学士严嵩,再度免职归乡。隆庆帝即位,得到起用,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少卿、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忤逆大学士张居正,出任南京礼部尚书等,最终免职回乡。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谥号“端恪”。

著有《易学义》《礼经说》《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及《陈子言行录》等。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何维

字:乔仲

号:古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广州市)

出生日期:1510年

逝世日期:1587年

主要作品:《易学义》《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等

官职:南京礼部尚书

人物生平

编辑

何维柏早年专志研读儒学,受陈白沙的理学影响甚大。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再次赴京会试考取进士,并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升为监察御史。其间上书皇帝建议停止征讨安南(今越南)的战事,皇帝一度接受了他的进谏,但未久又再次发动了长达3年之久的征讨安南的战事。何维柏对朝廷的决策深感失望,遂称病辞官返回家乡潜心读书。

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复委为以御史的名义巡按福建。何治理闽政颇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戴。他在任内率先上疏弹劾大学士严嵩“邪媚邀宠”,因而触怒了嘉靖帝,派专使逮捕他到京城治罪。何在福州士民夹道哭跪中被押解离闽抵达京城,下在锦衣卫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屈服。后被皇帝从轻处置仅罢除官职发配回原籍。而他刚直敢谏,不畏权相的言行赢得了时人的尊敬。何返回家乡后致力于创办书院宣讲白沙学说,各地来谒见的仰慕者络绎不绝于道。

他定居家乡20多年后,于隆庆元年(1567)又被穆宗下诏重新起用,先后任职为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礼部侍郎、吏部左右侍郎等职。何维柏返回京城后仍然一本直言善谏的风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关于整顿朝政的进谏,大多被皇帝所接纳。

至万历五年(1577),他因不肯顺从大学士张居正之意而被张候机报复,先是将他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一虚设官职),后又借故奏请皇帝罢了其官职。何遂返回家乡,主持天山草堂的讲学,以白沙学说为宗,倡导以纲常社稷为立学主体。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谥号“端恪”。何维柏尝从陈献章游学,故诗多讲学之语。

个人著作

编辑

著作有《易学义》、《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八卷)、《四库总目》等流传于世。

主要成就

编辑

清廉敢言

何维柏(1510-1587),广东南海县人,25岁考中进士,一生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在以监察史身份巡按福建时,遇上饥荒,他一方面向朝廷提出“救荒十策”,一方面亲自督促官员开仓赈济,救活了几十万饥民。他还平反冤狱,打击贪官污吏,所以深受百姓爱戴。

明嘉靖年间,朝政昏庸,敢言的何维柏上疏奏请停建沙河行宫和金山功德寺工程,及停止征伐安南(今越南),开始时获得采纳。但不久皇帝又再征伐安南。何维柏对朝廷的决策深感失望,于是称病辞官返回家乡潜心读书。这是他第一次退隐。

归隐讲学

嘉靖二十三年,何维柏被朝廷召复任福建巡按。当时奸臣严嵩父子恃宠专权,把持朝政,肆虐奸横。何维柏不顾个人得失,毅然上疏弹劾严嵩的五大罪行,朝野上下大为震惊,嘉靖皇帝不辨正伪,将何维柏逮解上京问罪。当何维柏坐囚车离开福建时,老百姓奔走哭送。后来经朝中大臣竭力解救,经梃杖后削职为民。事后,何维柏返回广州隐居于南郊晓港(今前进路一带)20多年,以“天山”自勉,开设“天山草堂”聚徒讲学。马涌横亘在小港村两岸,当时只有一座木桥联通,由于年久木朽,每遇雨天,学生过桥非常不安全。为了方便学生往来,何维柏自己出资,将木桥拆除,建了一座石桥,被称为晓港桥。

由于何维柏教授有方,他的学生中有半数人中了举人,还有10多人中了进士。这在广州乃至广东都传为佳话,于是乡里特地在晓港桥头兴建一座“云桂发祥”的牌坊,取何维柏提携后进步云登科折桂枝之意,纪念他教授学生的功绩。

万历年间,63岁的何维柏再度被起用,依然不改直言善谏的风格。后来因与首辅张居正意见不合,从此远离官场。他再次回到广州主持天山草堂的讲学,直至病逝。

轶事典故

编辑

经过了400多年的风雨,当年何维柏始建的晓港桥仍较完好保留在原址,即晓港公园东门附近,是来往马涌两岸的要道。民国初年,乡里士绅出资重修小港桥,为纪念何维柏,将其更名为“云桂桥”,小港村也改名为“云桂村”。

下一篇 徐学诗

上一篇 童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