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锡畴 编辑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顾天叙子,张大复内侄,中山王徐达十世孙女婿,李可汧岳父。昆山人。明末清初文人。
顾锡畴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天启四年(1624年),为福建乡试主考,得五经奇才颜茂猷。五年以试录策问触忌降调,天启六年(1626年),以东林党人被削籍为民。崇祯元年起(1628年),升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迁右谕德,掌司经局。次年,迁国子监祭酒,请正十哲从祀位。历任少詹事、詹事,崇祯十年起(1637年),为礼部左侍郎,皆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十一年(1638年),署部事,以忤杨嗣昌再被削籍。崇祯十五年起(1642年),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弘光元年二月(1645年),被劾致仕。守父丧从唐王抗清,拜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督师衔,出驻温州江心寺。隆武二年(1646年),因参劾总兵贺君尧被杀。
顾锡畴博通经史,以时文名家。刊刻《迪吉录》《四大家文选》。与李继贞评《古学汇纂》。编有《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等。著有《文汇稿》《典礼奏疏》《大学通考》等。
全名:顾锡畴
别名:顾九畴
字:九畴
号:瑞屏
谥号:节愍(清朝谥)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昆山(位于江苏省昆山市)
出生日期:1585年
逝世日期:1646年
主要作品:《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尚书讲意》、《天文易学》等
最高官职: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出身望族
顾锡畴出身昆山望族,曾祖顾梦羽,官蕲州知府,廉而好施,常常假贷以应;祖父顾允元,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时文”为之一变。可是,后来科举并不顺利,“偃蹇公车”(康熙《昆山县志稿》),至 万历十四年(1586年)才中进士,授福建瓯宁县令。“其为政务持大体,妇孺皆得诣前陈诉,而执法则岳岳不少假借”。当地产铁,废水灌田,农田尽赭。顾允元上疏免除百姓赋税,并立法禁止任意开采,百姓终于有收成。福建有溺女婴的风俗,又有畜婢、至老不嫁的风俗,顾允元都一一设法禁之,使当地风气有了变化。
顾锡畴父亲顾天叙,“少有大志,务为经世之学,工文章,广声誉,非其意所存也”。万历十六年(1588)入太学,即领乡荐,后来4次参加会试都不中,及二十九年落第后,谒选铅山县令,后来补为元城县令。他为政“刚正而通敏,精详而浑厚”。正当“台司交荐”之际,忽然调他任嘉鱼县令,他于是“决志请归”,弃官不仕。回到家乡后,顾天叙来到太湖边上的光福邓尉山,在先祖茔侧构筑“晚香林”,“掩关谢客,足不入城市者垂三十年”。清军入关,北京、金陵两都相继沦亡,国事危殆,顾天叙催驱儿子顾锡畴南行,而锡畴因父亲年老恋恋不舍,顾天叙于是对儿子说:“我自尽我,当尽之节;汝自为汝,当为之事。”最后绝粒而死,终年81岁。
才名早扬
顾锡畴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曾自言:“人但知某作文,日可数义,不知每逢家课,心迫手追,笔无停晷,自幼习之如此也。”12岁时成为诸生,他所作的试文流传远近,有“神童”之美誉。苏州前辈、状元宰相申时行对他特别器重,感慨道:“这个孩子名位不在吾辈之下。”于是将自己的长孙女许配给他,可惜申氏早卒未成。13岁那年,顾锡畴到南京参加乡试,“应试南闱,魏国徐某一见惊异,即有东床之选也”。徐氏为中山王徐达的十世孙女。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顾锡畴“举北闱第二人”,次年中己未科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教习史继阶见了顾锡畴,赞赏说:“瑞屏亭亭玉立,明廷美醴也。”泰昌元年(1620)告假回乡。天启三年(1623)赴补,次年授检讨。四年,顾锡畴偕给事中董承业典试福建,“所收皆奇才,如颜茂猷以《五经》得录,海内传之,尤为盛事”。
直道难行
顾锡畴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敢说敢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入北雍”,正逢刘侍御因直言被谴,顾锡畴“率同舍生上书执政,责以不能论救言官”。触怒了执政权贵,祸几叵测,幸亏赖大司成赵某极力为他申救,才免遭祸害。
顾锡畴石刻像
天启间,太监魏忠贤正炙手可热,人人见了怕三分。顾锡畴对阉党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但一时又无法发泄,不久被派去担任福建乡试主考官,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所出试题的第三题题目为“无君无父”,明显是斥责魏忠贤;策问首题“以‘人之贵贱’为问”,并且说:“色授气使者为甚贱,不可昵。”等到程策,又说:“朱紫杂沓于貂珰,金组艴奕于妇寺。”当朝宰辅顾秉谦是昆山人,又是同族,想用同乡同宗来拉拢顾锡畴,他就是不应。得罪了魏忠贤、顾秉谦,自然不会有好日子,不久便被指为东林党,先是降调(时在天启五年),紧接着于次年被削籍回乡。崇祯初年,朝廷召用谴逐诸官,顾锡畴被召起,升任赞善,制敕中有“阉氛火烈,党锢飚兴,愚夫首濡,智者舌噤。尔独义形于色,情见乎词,应简宫僚以风百尔”等语,可见其当时名声。历任谕德、国子监祭酒。他上疏皇帝,请“复积分,法礼官,格不行”(《明史》卷二一六);并请挑选优秀的监生出任州县长,优化官吏队伍。后因奉养请归,与父亲优游于太湖边的光福邓尉山中,时或迎养于昆山,在昆山玉山东麓筑“乐彼园”供游赏,“娱侍朝夕者六载”。
后来,顾锡畴在家被擢为少詹事,未到任;又升任詹事。崇祯末,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正如火如荼。在父亲的促令之下,顾锡畴进京谋事,准备为国家效力。皇帝亲自召见,顾锡畴当即上《临德练兵》之疏,“识者谓切中时务”,皇帝对他也“眷遇殷渥”。升礼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定东宫出阁诸仪”。
针对当时朝政,顾锡畴认为首先是用人出了问题,他严厉指出用人的“五失”:“铨叙无法、文纲太峻、议论太多、资格太拘、鼓舞未至。”因此,他认为首先要对用人之地彻底清除其源,主张不拘一格用人才,并提出用人的“五善”:“精心鉴别,随才器使,一善也;赦小过,而不终废弃,二善也;省议论,而专责任,三善也;拔异才,而不拘常格,四善也;急奖励,而宽督责,五善也。”他的主张曾得到皇帝的肯定。
当时,朝廷在对待农民起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副宰相杨嗣昌主张采取安抚政策,曾上疏《论流寇宜抚不宜剿》,疏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及“善战服上刑”二语。顾锡畴对此抗言,指责杨嗣昌“称引不伦”,皇帝对此也有同感,顾、杨两人从此产生矛盾。当时,许多大臣对杨嗣昌执政不满,上奏攻击,杨嗣昌认为这是顾锡畴在暗中指使,怀恨在心。不久,杨嗣昌“以母服夺情入”,顾锡畴鼓动何楷、黄道周等连疏弹劾攻击,杨嗣昌最终被革职为民。
罹难温州
南明福王时,顾锡畴迁礼部尚书。在非常时期,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表现,“诸所建白,如复建文年号、谥让皇帝庙号惠宗、复景泰年号、谥景皇帝庙号代宗,及赠谥死节诸臣蔡懋德等,千载公义,人心悦服”。当时,有执政者要为前大学士温体仁党魁罪逆案翻案,顾锡畴坚决不同意,“仰天椎心,叹事不可为”,甚至请求 辞职回家,“祀海以归,不复出”。不久,金陵(今南京)失守,父亲病逝,顾锡畴承受国事、家事双重打击,“泣血披麻”。
唐王隆武时,顾锡畴拜为东阁大学士(副宰相)。后加督师衔,驻温州,借住在温州江心寺。当时,顾锡畴伸张正义,打击腐败,一心想的是重振大明王朝,因此得罪了不少小人与坏人。浙江总兵贺君尧是个“劣弁”,此时也在温州,他与督学相互勾结,贪污例银供饷,“凌辱士子”,诸生鼓噪,贺君尧竟“执而杀之”,将为首的杀了。诸生们纷纷奔到顾锡畴处控诉。顾锡畴听了非常愤怒,上疏弹劾,要求惩治。贺君尧对此怀恨在心,寻机报复。是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夜晚,贺君尧派遣凶手翻墙潜入顾锡畴寓所,对着顾锡畴的胸部连刺数刀,然后绑缚投之江中。
顾锡畴为伸张正义遭杀害,引起温州上下的轰动,全城百姓得知后纷纷自发出动寻找,三天后,终于将其尸体找到,“棺殓寺中,驰报其家,迎以归”。为了纪念他,温州百姓勒碑文信国祠,“至今哀且慕之。”
身后荣享
顾锡畴去世后,南明唐王感到十分痛心,追赠建极殿大学士。《吴郡五百名贤传赞》称他:“用人理财,维国之宝;荆棘满朝,不容劲草。”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节愍”,并崇祀忠义、乡贤、名贤、黄门、文康等祠。清康熙《昆山县志稿》卷十五“名臣”载:顾锡畴“忠孝植心,恂恂温雅,与人居谦恭自下,常若不足;而严气正性屹不可动。自为诸生,上书宰执,风裁凛然。服官以后,忤大珰,忤权贵,再遭窜逐,不愧厥心,然皆自植名节,行其孤介于党同伐异、名位相倾之际,又所深耻,每以中立为同乡同籍所怏怏,终不易其所守也。”较完整地概括了顾锡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顾锡畴第宅在昆山马鞍山阳城庙前。顾锡畴暨配申、徐二夫人附葬于祖茔光福玄墓山陆家坞。
《怨对难逃》
昆山人顾锡畴,明崇祯年间在朝廷为官,为太宗伯。朝廷发生政变以后,他发誓要以死殉国。后来在温州,那年的六月十六日,他被同僚贺君尧所害,并沉到江中。 华亭地方的县令张调鼎,是顾锡畴的门生。张调鼎平日好请乩童降神,一天顾锡畴忽然来降。
张调鼎惊讶地问:“老师是什么时候登道成仙的?”
乩童答:“我是在六月十六日,被副将贺君尧害死于江中的。”
张调鼎问:“贺君尧与老师有什么仇恨?为何如此残害老师?”
乩童答:“我的前世是天台山的一个僧人,那时我曾在路上打死一条蛇,贺君尧就是那条蛇,所以今生才来找我报仇,这是我应受的果报。请转告我二个儿子,叫他们千万不要报仇。”
张调鼎立刻派人去温州调查,果然跟乩童所说的相同。后来贺君尧也被人所杀了。
永嘉地方的县令吴国杰,前一天还在江心寺宴请顾锡畴,隔天就听说他被害的消息,因此募集了渔夫去江中打捞,却找不到他的遗体。当天晚上,吴国杰梦见顾锡畴立在水面上,便急忙要他藏在上船。
顾锡畴对他说:“我的前世是天台山的一个僧人,那时我曾在路上失手打死了一条蛇,所以今生必须偿命。承蒙您的好意,为我处理后事,其实你前世是我的徒孙。在郊外有座山脉,明天你到那里的河湾去寻找,就会找到我了。”
隔天上午,吴国杰向渔夫询问,果然有这样一个地方。他们一到那里就马上找到顾锡畴的遗体了。因此他便协助顾锡畴的家人处理葬礼等后事。
后来顾锡畴又在一个地方降乩,留下这么一首诗:
我昔曾为僧,彼亦在山林,蟒蛇当孔道,山人皆为惊,老僧提锡杖,
随步出山门,动起无明火,杖下化为尘,夙缘前已定,从此乐天真。
顾锡畴著有《纲鉴正史约》36卷、《秦汉鸿文》25卷、《尚书讲意》、《天文易学》、《古学汇纂》、《握日草》、《文汇稿》等。
顾锡畴,字九畴,昆山人。年十三,以诸生试南京,魏国公以女女之。第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大炽,锡畴偕给事中董承业典试福建,程策大有讥刺。忠贤党遂指为东林,两人并降调。已,更削籍。
崇祯初,召复故官。历迁国子祭酒。疏请复积分法,礼官格不行。锡畴复申言之,且请择监生为州县长。已,请正从祀位次,进士为国子博士者得与考选。帝并允行。省亲归,乞在籍终养。母服除,起少詹事,进詹事,拜礼部左侍郎,署部事。帝尝召对,问理财用人。锡畴退,列陈用人五失,曰铨叙无法,文网太峻,议论太多,资格太拘,鼓舞未至。请先令用人之地一清其源。“精心鉴别,随才器使,一善也。赦小过而不终废弃,二善也。省议论而专责成,三善也。拔异才而不拘常格,四善也。急奖励而宽督责,五善也。”末极陈耗财之弊,仍归本于用人。帝善其奏。
杨嗣昌疏请抚流寇,有“乐天者保天下”及“善战服上刑”语。锡畴抗言此诸侯交邻事,称引不伦,与嗣昌大忤。嗣昌秉政,诸词臣多攻之,嗣昌颇疑锡畴。会驸马都尉王昺有罪,锡畴拟轻典,嗣昌构之,遂削其籍。十五年,廷臣交荐,召还。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复言其不当用。帝不听,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福王立,进本部尚书。时尊福恭王为恭皇帝,将议庙祀,锡畴请别立专庙。俄请补建文帝庙谥、景皇帝庙号及建文朝忠臣赠谥,并从之。东平伯刘泽清言:“宋高宗即位南京,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炎元年,从民望也。乞以今岁五月为弘光元年。”锡畴言明诏已颁,不可追改,乃已。时定大行皇帝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言“思”非美称,援证甚核,锡畴亦以为然,疏请改定。大学士高弘图以前议自己出,力持之,遂寝。温体仁之卒也,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皆不获谥。锡畴言:“体仁得君,行政最专且久,其负先帝,罪大且深,乞将文忠之谥,或削或改,而补震孟诸臣,庶天下有所劝惩。”报可。遂谥诸人,削体仁谥。吏部尚书张慎言去位,代者徐石麒未至,命锡畴摄之。时马士英当国,锡畴雅不与合。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劾之,遂乞祭南海去。明年春,御史张孙振力颂体仁功,请复故谥。遂勒锡畴致仕。南都失守,锡畴乡邑亦破。时方遭父丧,间关赴闽。唐王命以故官,力辞不拜,寓居温州江心寺。总兵贺君尧挞辱诸生,锡畴将论劾。君尧夜使人杀之,投尸于江。温人觅之三日,乃得棺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