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枢 编辑

清朝刑部尚书

魏象枢魏象枢

魏象枢(1617年-1687年),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寒松,山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人。清朝官员。

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起家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上疏请求整饬吏治。康熙十一年(1672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十三年(1674年),授户部侍郎,支持西南用兵,筹措粮饷,多所规划。十七年(1678年),晋位左都御史,设监察御史,又屡次参核封疆大吏。十九年(1680年),迁刑部尚书。二十二年(1683年),辞官。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年七十一,谥号敏果。

魏象枢与魏裔介并称“二魏”。治学强调个人修养,主张“为人谋,须人我一体,方是忠;与朋友交,朋友信之,方是信;择善而从,方是习。惟清心寡欲,明善诚身,才可以对亲、对友对君”。不赞成朱熹“即物穷理”,亦反对王阳明心学闭户澄心以尽其理,主张致知在格物,物即天下国家身心意,致知功夫即在其中。主要著作有《寒松堂集》《庸斋闲话》《儒宗录》《知言录》《嘉言录》《寒松堂诗集》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字:环极(一作环溪)

号:庸斋,寒松

谥号:敏果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蔚州(今河北省蔚县)

出生日期:1617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687年9月6日

主要作品:《寒松堂全集》

本名:魏象枢

官职: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人物生平

编辑

魏象枢生于1617年九月二十日(10月19日),顺治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

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己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特别是魏象枢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作风对形成康熙间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推动作用。魏象枢两度为官20余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研制有据,行之有效,在当时已被奉为典范,直到乾隆时还下令群臣“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

魏象枢尝自题对联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其在致仕归休时曾获御赐“寒松堂”匾额。康熙二十五年卒后谥敏果。有《寒松堂集》、《寒松堂诗集》传世。

但也有学者指出:汤斌、魏象枢、魏裔介等虽强称宋学名家,但对宋学并无什么系统研究,仅以朱学仰承满清朝廷意旨,以达通显贵装点门面而已。

历史记载

编辑

魏象枢魏象枢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四年,授刑科给事中。疏言:“明季大弊未禁革者,督、抚、按听用官舍太杂,道、府、州、县胥隶太滥,请严予清釐。”报可。五年,劾安徽巡抚王懩受赇庇贪吏,懩坐罢。转工科右给事中。时以满、汉杂处不便,令商民徙居南城。象枢疏言:“南城地狭,商民赁买无房,拆盖无地。请下部察官地官房,俾民输银承业。”复疏请更定会典。并下部议行。七年,转刑科左给事中。八年,世祖亲政,有司有以私徵侵帑坐罪者,象枢疏陈其弊,请饬州县依易知单造格眼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蠲赈清数,上大吏覈验,印发开徵;又请定布政使会计之法,以杜欺隐,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复疏言:“圣政方新,机务孔多,中外相望治平,非同昔日。上近巡京畿,辅臣当陪侍法从,尽启沃之忠。倘远有临幸,亦宜谏止銮舆,副保傅之责。”又因灾变上言,谓天地之变,乃人事反常所致。语侵权贵尤急。九年,转吏科都给事中。十年,大计,疏请复纠拾旧制,言官纠拾未得当,不宜反坐,下所司,著为令。因复疏言顺治四年吏科左给事刘楗以纠拾被谴,宜予昭雪,上为复楗官。总兵任珍失职怨望,并擅杀其家人,下九卿科道议罪,大学士陈名夏等二十八人,别为一议,象枢与焉。上责其徇党负恩,下部议,罪应流,宽之,命留任。十一年,大学士宁完我劾名夏,辞连象枢,谓象枢与名夏姻家牛射斗有连,象枢纠劾有误,吏部议降级,名夏改票罚俸,命逮问。象枢自陈素不识射斗,得免议。寻以名夏父子济恶,言官不先事论劾,各科都给事中皆镌秩,象枢降补詹事府主簿,稍迁光禄寺丞。十六年,以母老乞终养。

康熙十一年,母丧终,用大学士冯溥荐,授贵州道御史。入对,退而喜曰:“圣主在上,太平之业方始。不当以姑且补苴之言进。”乃分疏,言:“王道首教化,满、汉臣僚宜敦家教。”“督抚任最重,有不容不尽之职分、不容不去之因循,宜责成互纠。”“制禄所以养廉,今罚俸例太严密,宜以记过示罚,增秩示恩。”“治河方亟,宜蓄人才备任使。”“戒淫侈宜正人心,励风俗宜修礼制。”圣祖多予褒纳。复疏纠湖南布政使刘显贵侵公帑不当内升,给事中余司仁欺罔不法,皆坐黜。十二年,以岁满加四品卿衔,寻擢左佥都御史。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疏论筹饷,请确估价直,严覈关税,慎用各直省布政使。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各直省举劾属吏多失当,江苏嘉定知县陆陇其有清名而被劾罢,象枢疏荐之。镇江知府刘鼎溺职,题升粮道;山西绛州知州曹廷俞劣迹显著,纠察不及:象枢疏劾之。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

魏象枢魏象枢

十八年,迁刑部尚书。象枢疏言:“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上可其奏,以刑部尚书留左都御史任。分疏劾山西巡抚王克善、榷税芜湖主事刘诸不法状,皆坐黜。七月,地震,象枢与副都御史施维翰疏言:“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上召象枢入对,语移时,至泣下。明日,上集廷臣于左翼门,诏极言大臣受赇徇私,会推不问操守;将帅克敌,焚庐舍,俘子女,攘财物;外吏不言民生疾苦;狱讼不以时结正;诸王、贝勒、大臣家人罔市利,预词讼:上干天和,严饬修省。是时索额图预政贪侈,诏多为索额图发,论者谓象枢实启之。寻命举廉吏,象枢举原任侍郎雷虎、班迪、达哈塔、高珩,大理寺卿瑚密色,郎中宋文运,侍讲萧维豫,布政使毕振姬,知县陆陇其、张沐凡十人。上谕曰:“雷虎朕亦闻其清,以其怠惰罢黜,既经象枢特荐,授内阁学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未能明晰,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余 令吏部议奏录用。”十九年,仍授刑部尚书。寻命与侍郎科尔坤巡察畿辅,按治豪猾,还奏称旨。象枢有疾,上赐以人参及参膏,命内侍问饮食如何。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命之入对,赐御书寒松堂额,令驰驿归。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一,赐祭葬,谥敏果。

象枢以冯溥荐再起。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溥曰:“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于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子学诚,进士,授中书。上推象枢恩,改编修,官至谕德。嘉庆间,录贤良祠诸臣后裔,赐象枢四世孙煜举人。

后人评价

编辑

邓子曰:余叙述一代学术,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学一派,则二魏象枢、裔介、汤斌、李光地,汉学一派,则徐乾学、纪昀阮元、毕沅,皆以大人先生,执学界之牛耳,然而无取焉者,一则伪名道学,以腴媚时君,一则著述虽富,或假手于其食客,是故清学而有此巨蠹之蟊贼,而清学亦衰矣。 (邓实 :清代学术之流变 《国学今论》【《国粹学报》第一年(1905)第四、五号】)

佚事纪闻

编辑

魏象枢魏象枢

魏象枢是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学者,在清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其祖先曾任明远将军,其父曾在江西省新城任主簿六年。他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到十二岁时,“作文即能成篇”。十九岁成为秀才。崇祯十五年(1642)二十五岁时得中举人。甲申之变,明清易代,魏象枢仍念念不忘求取功名。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仕途生涯。顺治四年(1647),魏象枢因事被坐,受到从宽的降职处理。到顺治十一年(1654)由于陈名夏案牵连,又遭降职处分。顺治十六年(1659)他因官场无常,以养母为由,去官回乡。到康熙十一年(1672),母忧服除,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要职。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以病乞休,康熙帝赐御书“寒松堂”。康熙二十五年卒后,谥号敏果。

魏象枢为官期间,忠心耿耿,勤于政事。在清王朝建立之初,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面对当时政治、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时局,他竭尽全力为统治者献计献策,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和设想。在任用官吏方面,他主张以才能和品行为标准,定期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严惩循庇受贿的贪官污吏,选贤任能;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尽快整治江河,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整顿税收和关税制度,确诂价值;在整饬社会风气方面,他主张兴教化,正人心,励天下,戒邪恶。因事被坐后,魏象枢离官而去十三年。被重新任用后,他先后举荐了毕振姬、陆陇其、张沐等十余人。复出之后,他对整肃纲纪不遗余力,因为政绩卓著,屡屡被迁,官高爵显,成为当时名重一时的理学名臣。

魏象枢魏象枢

尽管魏象枢只有十余年的讲学和著述时间,但他的思想很有特色。他认为读书和研究学问要从实际出发,不空发议论。他所研究的课题,多为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他强调实理实学,主张经世致用。他赞同李贽、王夫之等人关于性理、八股文等的看法,反对一切空洞无用之学。但同时,他是一个正统的儒者。对于儒家的道统之说也颇忠信。只是对儒家的用世予以重申,骨子里是为维护理学。根据用世观,他以一个封建官吏的眼光,强调要重视王制、人事、百姓,提出“循理守法安命”。即要遵循封建道德的伦理纲常,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以此理顺社会结构、稳定社会秩序,并进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到治理实践,他认为要重视法制和法治,即因时制宜的修正法典,以使循名责实,尽职尽责。尤其是钱粮税收方面,更应完善立法,使得法律明确,杜绝贪污。这些都需要选用贤能来予以保证。他认为应严格考核官吏,评定功过,决定升降,并打击和淘汰昏官污吏。他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去做的。他在京做官时,“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诲属吏如师”。他俸禄薄微,却不受贿,且他保荐有才有德的廉吏,并能挺身保护这些官员,表现了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总之,魏象枢是一位事事以百姓为念、清正持法、奉公克己、才华出众的廉吏。尽管他的出发点是从维护清王朝统治出发的,但客观上有益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生。他研究学问,重经世之学,同时以开拓的思想对传统之学进行反思,反对空谈义理,主张务实。这些使得他成为清初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诗作选录

编辑

魏象枢《寒松堂诗集》魏象枢《寒松堂诗集》

【巡行过北平登孤竹堂望夷齐庙有感】

孤竹何崔巍,两裔高千古。

仰止梦魂间,有怀常欲吐。

安得陟山巅,瓣香头一俯。

告我希圣心,难济苍生苦。

凛凛对简书,汗下浑如雨。

此行负朝廷,愆尤何日补。

遥望乞神灵,相助驱豺虎。

滦水自无波,澄清在畿辅。

【赠乔文衣】

数年惊宦海,无日不高吟。

冰雪幽人气,琴书侠士心。

世情添白发,交谊冷黄金。

留客坐山月,床头话古今。

【剥榆歌】

黄沙日暮榆关路,烟火尽绝泥寒户。

路旁老翁携稚儿,手持短铁剥榆树。

我问剥榆何所为,老翁倚马哽咽悲。

去岁死蝗前死寇,数十村落无孑遗。

苍苍不恤侬衰老,独留余生伴荒草。

三日两日乏再饘,不剥榆皮那能饱。

榆皮疗我饥,那惜榆无衣。

我腹纵不果,宁教我儿肥。

嗟呼,此榆赡我父若子,日食其皮皮有几。

今朝有榆且剥榆,榆尽同来树下死。

老翁说罢我心摧,回视君门真万里。

李恒岳妻兄自蔚来访喜而赠之】

握手东庄一载余,劳君远过旅人居。

晚年难得同心侣,夜话如看太古书。

顾我廉名承义重,于今言路报恩疏。

只应早晚归休去,莫累高贤更拮据。

下一篇 平南县

上一篇 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