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午门血案 编辑
明朝午门血案,又叫午门血案、午门惨案,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庚午日(1449年9月9日)北直隶京师午门内的一起血案,此案为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锤死王振同党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此血案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朝堂斗殴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谦的急中生智,使得参与此事的官员均没有受到惩罚。
中文名:明朝午门血案
发生时间: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癸酉(1449年8月23日)
发生地点:北直隶京师午门
结果: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被锤死,阉党势力开始被清理
相关人物:陈镒、王竑、马顺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六日(8月4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近50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结果在八月十五日(9月1日),明英宗在土木堡被围困俘虏,这一战致使明朝三大营精锐尽丧,随从百官丧命。明英宗在瓦剌首领也先的挟持下乘势南下,进攻明朝内地,即将兵临北京城下。面对如此危急时刻,作为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在召集群臣一边筹画备战方略的同时,明朝廷臣呼吁严惩土木之变祸首王振及其余党的行动也开展。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9月9日),郕王朱祁钰亲临午门左掖门(东侧)主持朝议时,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领衔上奏,请求抄灭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陈镒在奏对过程中,情绪激动,心中悲愤难以抑制,不禁痛哭流涕,声泪俱下,这下就像是一个“火药桶”顿时被点燃,一时间引起了在场廷臣纷纷响应,就在朝堂之上,大家吵吵嚷嚷,群情激愤。如此混乱场面,让当时年仅22岁的郕王朱祁钰心中为之一颤,竟然吓得懵然不知所措,无法做出决定,于是只好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
朱祁钰一时恐惧,起身准备离去,百官随后拥入,皆跪地恸哭不起,大声说:“皇上被瓦剌俘虏都是王振一手造成的,殿下您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 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一听让马顺去抄王振家,众人称:“马顺是王振党羽,应当遣都御史陈镒。” 当时司礼监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而入 。
于谦
这时,已触众怒的马顺居然站了出来,厉声喝斥想逐退百官散去,面对竟如此嚣张跋扈的马顺,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冲出人群,举起胳膊,一把揪住马顺的头发,在朝廷上猛击马顺,并用嘴咬他的脸,边打边说:“马顺以前倚仗王振的权 威,助纣为虐,如今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知道恐惧么!”看到了有人带头,于是众臣纷纷跟随,一顿拳打脚踢之后,马顺当即毙命。众人又向郕王朱祁钰索要王振党羽毛贵、王长随两人,恰好金英跟这两个太监向来不合,于是将这二人顺势给踹到了人群中,随即两人被群臣群殴致死。事后,三具尸体被挂到了东安门陈尸,军人士兵看到后争相击打不止。随后,朱祁钰下令杀死王振之侄锦衣卫指挥王山,同时诛灭王振全族,并籍没全部家产。
至此,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朝廷礼仪顿时不复存在。百官们虽然殴打杀死马顺,也感到恐惧不能自安 。郕王朱祁钰看后也大为惊惧,就在他以为事情已经结束,想要再次起身离去时,不料兵部侍郎于谦从人群中硬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众人听后这才意识到刚刚这场“斗殴逞凶”的严重性,也都开始冷静了下来,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 。郕王朱祁钰听从了于谦的主张,降旨肯定了百官的正直之举,宣布大家没有罪责,不再追论;至于马顺等三人的死,完全是罪有应得。众人拜谢后纷纷退去 。
于谦在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他的手,赞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
后来,陈镒奉令旨,籍王振并其党羽彭德清等家,王振第宅数处,壮丽拟宸居,器服珍玩,尚方不及,玉盤径尺者十面,珊瑚高者七八尺,金银十馀库,马万馀匹,均归国库。其侄王山在集市中淩迟而死,王振全族无论老少全部斩首。太后命于谦为兵部尚书。
凭借午门血案,明朝中央将王振党羽清除掉,明朝的众大臣全部转入京师保卫战的筹备工作中,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午门血案的处理结果,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午门血案”中,朱祁钰扮演了一个胆小怯懦的角色。不过,群臣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打动了朱祁钰。通过“午门血案”的经过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帝制时代的法不责众,也可以看出一个规则,那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