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熊座β星 编辑
小熊座β星,即北极二,别名紫微星、帝星,公元前1100年的北极星,位于紫微垣,属于北极五星之一,是一颗巨星。
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居于三垣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北极五星位于紫微垣中。在古代中国,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位于“北辰”,是当时的北极星,位置永恒不移,应是天帝的居所。因此,紫微星也被称为“帝星”。
由于岁差进动,北极星在不同历史时代指的是不同的星。公元前1100年的北极星是小熊座β星(北极二),而21世纪的北极星是小熊座α星(勾陈一)。
由于中国星官体系早已成型,不可能再进行很大改动,所以“紫微星”虽然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小熊座β星(当时的北极星)的称呼,但它只是小熊座β星的别名,而不是北极星的别名,不会和北极星一样在时间的推移中指代不同的星球。
其它曾经作为北极星的星球还有天枢(公元800年)、太乙(公元前2250年)、天乙(公元前2600年)等。
中文名:小熊座β星
外文名:Kochab
别名:北极二、紫微星、帝星
分类:巨星
直径:6.468✕107 km
表面温度:3291.85 ℃
视星等:2.08 等
绝对星等:-0.89 等
赤经:14时50分42.37秒
赤纬:+74°9′19.7″
距地距离:127 光年
所属星座:小熊座
特殊之处:公元前1100年的北极星
小熊座β星,是一颗巨星,位于小熊座,全天第57亮星,视星等2.08等,绝对星等-0.89等。 在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中,属于北极五星。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注》:“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类似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
《宋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有如下记载:
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为天枢,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枢星在天心,四方去极各九十一度。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之枢,是不动处,在纽星末犹一度有余。今清台则去极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一之坐,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乾象新星书》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 星主诸王,第五星为后宫。”闳云:“北极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三曰妃, 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后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为北辰,以为耀魄宝,以为帝极者是也。或以勾陈口中一星为耀魄宝者,非是。
翻译如下:
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北辰是最尊贵的,它的纽星是天的中心,天体运行无穷无止,日月星辰三光交迭辉映,然而极星不移动,所以说“极星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极星在天的中心,四方距离极星各是九十一度。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续都认为北极纽星的枢纽是不移动的,在和北天极还有一度多的地方。清台(即天文台)的仪器却测出来北天极距离极星四度半。第一星主管月亮,是太子;第二星主管太阳,是帝王,也就是太一的座位,所谓是最红最明亮的星;第三星主管五行,是庶子。《乾象新星书》说:“第三星主管五行,第四星主管诸王,第五星是后宫。”洛下闳说:“北极五颗星,第一个叫皇帝,第二叫皇后,第三叫皇妃,第四叫太子,第五叫庶子。”第四颗星叫太子星的原因,是因为它最红最明亮。后面的四颗星勾结盘曲以环抱的那颗星,是帝星。左公望认为帝星是北辰、是耀魄宝,位于帝极的就是这颗星。有人把勾陈座中的一颗星当作帝星,是不正确的。
中国北宋初年的时候,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离勾陈一的角距还有6度。可见,那时它还远远不能作北极星,也与上述记载相符合。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到了明清时期,勾陈一已经取代北极二,成为北极星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