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 编辑

汉语词汇

白衣白衣

白衣,汉语词汇。拼音:bái yī ,本义是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的人;也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白衣

拼音:bái yī

释义

编辑

1、白色的衣服等

2、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3、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

4、特指送酒的吏人。

5、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6、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7、印度、西域喜穿白衣,因此佛教中称除僧侣以外的人为“白衣”。与此相对,出家人常常被称为“缁衣”,缁即黑衣。

出处

编辑

《吕氏春秋·孟秋》

《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旧唐书·薛仁贵传》:“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苏轼《和答庞参军》:“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设宴饯行。”

胡征《白衣女》:“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忆念里。”

《史记·儒林列传序》:“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后汉书·孔融传》:“(曹操)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

辛文房《唐才子传·孟浩然》:“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杨士奇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

《汉书·龚胜传》:“尚书使胜(龚胜)问常(夏侯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清顾炎武《日知录·白衣》:“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少吏论》:“《隋书·百官志》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

高适《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司马光《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阁上华玄,尝接白衣之载酒;垆头涤器,未酬彩管之题桥。”

清沈畯《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参见“白衣人”。

《晋书·蔡谟传》:“冬蒸,谟领祠部,主者忘设明帝位,与太常张采俱免,白衣领职。”

《陈书·陈拟传》:“世祖嗣位,除丹阳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寻复本职。”

《新唐书·封常清传》:“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

清昭梿《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上大怒,复议兴师,以前副将军阿桂首倡罢兵议,因褫其职,以白衣从军。”

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强弓。”

《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荀氏《灵鬼志》:“泰元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说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卢文弨注:“僧衣缁,故谓世人为白衣。”

宋苏轼《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洞庭之南,有阿育王塔,分葬释迦如来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缁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以授白衣方子明。”

章炳麟《建立宗教论》:“述此既终,则又得一疑事,或举赫尔图门之说,以为宗教不可专任僧徒,当普及白衣而后可。”

相关词语

编辑

1、bái yī tiān shǐ

白衣天使

释义:

对医护人员的美称。多指护士。因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故称。

《花城》1981年第5期:“一个文科大学的考生却接到了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然而我不喜欢当‘白衣天使’。”

2、bái yī cānɡ ɡǒu

白衣苍狗(白衣苍狗)

释义: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张元干《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词:“白衣苍狗,千古浮名一聚尘。”

宋濂《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居亡何,退居云门,视荣名利养如白衣苍狗变迁。”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清冯桂芬《蒋淡怀惠麓云烟图》诗:“转眼光阴惊代序,白衣苍狗须臾覩。”

3、bái yī qīnɡ xiānɡ

白衣卿相

释义:

指尚未发迹的读书人。

宋柳永《鹤冲天》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唤你来别无他事,这一位白衣卿相,是我的同窗故交,你把体面相见咱。”

4、bái yī sònɡ jiǔ

白衣送酒

释义:

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黄罗传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属重阳,以及曲江之三月三日,骊山之七月七夕,皆藉诗文得传。”参见“白衣人”。

5、bái yī shì

白衣士

释义:

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诗:“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参见“白衣”。

6、bái yī zǎi xiānɡ

白衣宰相

释义: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新唐书·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六·称相》:“令狐綯为相,其子怙势,人称为‘白衣宰相’。”

7、báiyī zhànshì

白衣战士

释义:

指医务人员

8、bái yī dào

白衣道

释义:

清代民间秘密社团之一。也名在理教。为白莲教支派。相传为明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创立,奉南海大师观世音菩萨为教祖。入教者须穿白衣以供奉白衣大士,故称。

9、bái yī ɡōnɡ qīnɡ

白衣公卿

释义:

唐代推重进士的称号。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10、bái yī jiǔ

白衣酒

释义:

白衣人所送之酒。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白衣人”。

11、bái yī shànɡ shū

白衣尚书(白衣尚书)

释义:

东汉郑均的称号。

《东观汉记·郑均传》:“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馀迁尚书,肃宗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任城,乃幸均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李白《任城县厅壁记》:“青衣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

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

《梁书·何胤传》:“果(王果)还,以胤意奏闻,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

12、bái yī xiān rén

白衣仙人

释义:

指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

《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于白衣大士前礼百馀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白衣大士出现,特来瞻礼。’”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经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白衣观音。”

佛教用语

编辑

【白衣】《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杂名)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西域记二曰:‘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道宣律师感通录曰:‘白衣俗服,佛严制断。’涅盘经疏十四曰:‘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遗教经曰:‘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维摩经方便品曰:‘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智度论十三曰:‘白衣虽有五戒,不如沙门。’

【白衣】《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指在家人。

【白衣(梵avada^ta-vasana,巴oda^ta-vasana,藏gos-dkar)】《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在家人的别称。原意为白色之衣,后转指着白衣者,即指在家众。由于印度之在家人皆着白色衣服。因此称在家众为‘白衣’。相对于此,出家众则用染色衣,故称之为缁衣或染衣。因此,佛典中多以白衣为在家众之代用语。如《中本起经》卷上〈还至父国品〉云(大正4·154b)︰‘佛教比丘,莫亲白衣恋于家居,道俗异故。’《显扬圣教论》卷三(大正31·494c)︰‘在俗者,谓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知印度人贵鲜白而轻杂彩。

下一篇 占者

上一篇 显灵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