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 编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楼

镇海楼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宁波市镇海区鼓楼西路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当地人习称“鼓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镇海楼

外文名:Zhenhai Building

习称:鼓楼

重修时间:1794年

地理位置:宁波市镇海区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

介绍

编辑

宁波镇海楼宁波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当地人习称“鼓楼”,现存建筑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相传在南宋时该处已建有楼阁。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逐从临安经宁波逃至镇海,曾在此处登楼召集地方官员。明洪武二十九年,定海卫指挥刘澄拓建成五间鼓楼。后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现存鼓楼楼台长33米,高6米,全用条石垒砌。门洞高5米,宽6米;楼高8米。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鼓楼正面檐下悬挂“镇海楼”匾额。

地址

编辑

宁波市镇海区鼓楼西路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镇海楼

诗歌

编辑

原文

登镇海楼

宋·

鄮山深处古明州,新有江南客倚楼。

凤阙天连便望日,蛟门海晏不惊秋。

头颅已迫残年景,身口聊为卒岁谋。

萧飒西风吹败叶,满眶清泪自难收。

地名简释

据明嘉《宁波府志》记:“镇海楼,在府堂(今鼓楼北侧)之东偏,宋宝庆二年(1226)太守胡榘建,丞相吴潜有诗。”

注释

① 凤阙:有凤之阙。阙,古代宫殿、祠宙前的一种建筑物。《关中记》:“建章宫园阙临北道,有金凤在阙上,高丈余,故号凤阙。”

② 蛟门:山名,在镇海东海中。晏:平静;安逸。

镇海楼记碑文

编辑

镇海楼者,建北城之标,障北山之?,禳荧惑,塞幽阴,非徒饰形势、壮游观也。高卑广狭,尺寸皆有规制,高六丈有三尺,或曰五丈有九尺,深七丈有二尺,广十三丈有七尺,缭以周垣,厚五尺有三寸。自明以来,迭毁迭修,皆如制。咸丰十年又毁。修者恣停意见,较旧忽卑三尺,又不坚固牢实,日就陵迟,屡议改作,迄今乃成。按之旧制,尺无所短,而寸有所长。兴工于壬辰十月,落成于癸巳九月,费白金一万八千八百余两。自将军希侯、总督谭公以下皆有殚劳。其详例载碑阴,财力之多艰,议论之不一,幸而得成,其可忘耶!且夫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是为记。

谁人访得《镇海楼记》

距今1400年前,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先后名为新城戌、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民间俗称鼓楼。

正德年间,因日本没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时刻威胁杭城安全,故于镇海楼置大钟一座,大小鼓九只,作为报警报时之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7年),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侵拢重建镇海楼,并请当时的大文学家徐渭(字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但它于1970年被毁。现在呈现在市民面前的是2001年重建的鼓楼,造型和重建前的基本一致。

从鼓楼逐层信步上楼,城墙上两枚火炮时刻准备着对准城门外,3个垛口间立一身披盔甲的人像,从城楼下仰观栩栩如生。主楼里现在改造成一个戏台子。绕至主楼后方,嵌在山边的石壁上还清晰可见徐文长的《镇海楼记》,字迹苍劲有力,依稀还能感受到作者奋力书写时的雄劲。

四百年古建筑灰飞烟灭

1970年刚过三伏酷暑,鼓楼的门洞里清至极,空气中的热量无力地化作水滴从石壁上滑落,手一摸,竟如腊月般寒气逼人,路过的行人进入门洞,纷纷放慢了脚步,倒吸一口凉气。

鼓楼的末日无端降临。只见城楼上灰雾弥漫,一声轰鸣后,爬满青苔的城砖被打落地面,灰黄色的土倾泻一地,鼓楼瞬间成了断壁废墟。

当时为什么要拆这座已有400余年(民间还有800余年一说)历史的鼓楼?这可是杭州当时唯一的古建筑。据《城纪》记载:“当时的3路车从北往南走鼓楼门洞,是单行线;从南往北走的是东面的靠近中河的路,那条路可以加宽,鼓楼完全可以不拆,连中山南路两旁的老房子都能保存下来。”

时年70岁的杭州知名历史研究学者丁云川,对当时的情景略知一二。“当时,鼓楼是杭州城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特别是8路车以鼓楼为终点站。鼓楼毗邻城隍山,逢年过节的人流量很大,当时的杭州市市长是周峰,考虑到要拓宽路面,舒缓交通就决定把鼓楼拆除。”丁老先生说,“但我在后来的报道中了解到,周市长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最后悔的就是拆除了鼓楼,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历史文化建筑,应该保护起来。”

辟火图碑的传说

丁云川介绍,因为早年杭州以木质结构的房屋居多,最怕发生火灾。为了增强市民的防火意识,据史料记载,杭州城共有4块辟火图碑,专供市民拓了去,悬挂在家中,有防火消灾之用。

“我考证过,只找到其中3块,分别位于当时的鼓楼门洞内、水星阁和众安桥附近,这些辟火碑上的花纹都是一样的,刻有同一道防火符图。鼓楼当时的辟火碑就嵌在门洞一侧的壁上,往来市民很多,经常来拓符图。”丁老先生说,鼓楼和水星阁的两块辟火图碑已经被毁,最后一块被他的父亲及时保护下来,目前已捐赠给杭州碑林文物保护所收藏。经专家鉴定,此古碑为国内唯一的辟火图碑。

其实,并不是有了这碑上的拓文,家中就能避免火灾,它更多的是一种提醒和警示作用。“南宋时期,鼓楼曾经历过一场大火,绵延10余间民宅都连着着火了,当时的灭火能力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火只能眼看着烧尽后自行熄灭,后来鼓楼重建才嵌上了这块辟火碑。”丁老先生推测,这碑文的拓本悬挂在家中客厅里,市民每晚临睡前,抬头看到这道符纹,就想起那场熊熊大火,就会下意识地去检查家中的各个用火点,从而达到家家防火的目的。

鼓楼重建路途坎坷

记者在鼓楼附近寻访,发现了一家建飞箍桶店。一问,竟是10余年前鼓楼重建后,周边开出的第一家商户。店主戚建飞今年已经60岁了,诸暨人,却说的一口顺溜的杭州话。30多年前,戚师傅带着自家祖传的手艺来杭州,因为当时杭州市民喜欢用木制水桶,所以他的生意不错。

“自从上世纪70年代鼓楼拆毁之后,那里就成了花坛,但没有多少花草,顶多就几颗香樟树。因为往来的市民依旧很多,经常在上面踩踏,没什么秩序,晚上我也经常去散步。”戚师傅回忆说,后来突然花坛被围了起来,说是要重建,开始从地面往下挖,挖了没多久就发现了“古董”。“围观的市民很多,我每天都去看开挖进展。都是些中年妇女拿刷子铲子在小心地挖,进展很慢。”

戚师傅说,后来地下建筑就明朗起来了,有很宽的城墙,清晰的马路,还有宽约80厘米正好容纳一个人走过的城墙。“当时的遗址保护没有现在这么好,下了几场雨后,雨水和山上的引水就把这遗址淹成了一个池塘。”

这样前后过了5年左右,鼓楼的重建工程才开始,那已经是2001年的事了。现在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正是2002年竣工的新鼓楼。

下一篇 王正亿

上一篇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