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组 编辑

中国岩石地层名称

太原组太原组

太原组(Taiyuan Fm)曾称太原系。时代属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等地区。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原组

命名地点:山西太原西山月门沟

命名时间:1922年

分布:晋、冀、京、鲁、豫、苏、皖、辽

简介

编辑

太原组

命名地点在山西太原西山月门沟。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由灰色、黑色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及灰岩组成,是中国北方重要含煤地层,厚度变化大,约50~250米,化石丰富,页岩中含植物Neuropteris pseudovata Lepidodendron posthumii植物群;灰岩中含Triticites和Pseudoschwagerian等;腕足类也很多,如Dictyoclostus taiyuanfuensis等;此外还有头足类、双壳类和海百合等。与下伏本溪组呈假整合接触。

命名

编辑

特征: 翁文灏、葛利普,1922年命名,1923年介绍。Wong W.H.and Grabau A.W.,1923,Carboniferous formations of China,?Ⅹ Ⅲ? Congress Geologigue International。

太原组特征分析太原组特征分析

层型:正层型:山西太原市西山七里沟月门沟群剖面。王柏林、张志存,1983,山西的石炭系。

特征:指华北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的月门沟煤系(群)下部地层。由海陆交互相的页岩夹砂岩、煤、石灰岩构成的旋回层(多个)组成。其底界一般整合于本溪组之上(本溪组大多缺失),或超覆在湖田段铝土岩之上;上与同属月门沟煤系的山西组为界。为月门沟煤系(群)下部地层。由海陆交互相的页岩夹砂岩、煤、石灰岩构成的旋回层(多个)组成。含蜓类、珊瑚、牙形石和古植物等。其中蜓类,在各地所含成分不尽相同。在山西太原西山地区,自下而上包含两个带: Triticites simplex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在苏北沛县地区,只有一个Sphaeroschwagerina带;在安徽淮北及汤山等地,也只有Sphaeroschwagerina带;在山东淄博一带,只含Pseudoschwagerina带;在河南西北部自下而上包含Robustoschwagerina shanmianensis带,Sphaeroschwagerina moelleri带和Staffella带;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自下而上含Triticites-Oktaella组合带和Staffella-Nankinella组合带。自下而上含3个珊瑚组合: Cyathaxonia orientalis- Lophocarinophyllum kousiense 组合(见于晋祠段);Cyathocarinia maoergouensis- Amplexocarinia组合(见于庙沟灰岩和毛尔沟灰岩);Neokoninckophyllum tortum- Caninophyllum dobro-lyubovae组合(见于东大窑灰岩)。牙形石自下而上有两个组合带∶①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s-Idiognathodus hebeiensis 组合带;②Streptognathodus elongates-S.wabaunensis-S.fuchengensis组合带。植物属于早期华夏植物群,主要有 Neuropteris ovata,Lepidodendron posthumii等。为海陆交互混合沉积,逐步转为陆相沉积。其底界一般整合于本溪组之上(本溪组大多缺失),或超覆在湖田段铝土岩之上;上与同属月门沟煤系(群)的山西组整合接触。厚11-150余米。

分布:晋、冀、京、鲁、豫、苏、皖、辽、吉、内蒙古、津、陕、甘、宁等省区。

备考

编辑

备注:当本溪组存在时,与太原组的界线划在太原组最下部一层灰岩之底面。

同物异名:同物异名下月门沟煤系、大阳系、张家庄组(冀);清水涧组(京);半壁店组、朱屯层(冀)、开平组。

下一篇 山西组

上一篇 石炭系